漢語查 成語 形容跟眼睛有關的成語

形容跟眼睛有關的成語


1獨具隻眼 [ dú jù zhī yǎn ]

解釋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見解新穎、深刻。

出處 宋 楊萬裏《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2凡夫肉眼 [ fán fū ròu yǎn ]

解釋 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出處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讚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3愁眉苦眼 [ chóu méi kǔ yǎn ]

解釋 見「愁眉苦臉」。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隻見那張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別鬧了。’」

4白眉赤眼 [ bái méi chì yǎn ]

解釋 比喻平白無故。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補遺四 神名誤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成貿首仇,其猥賤可知。狹邪諱之,乃駕名於關侯。」

5低眉垂眼 [ dī méi chuí yǎn ]

解釋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6安眉帶眼 [ ān méi dài yǎn ]

解釋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7側目而視 [ cè mù ér shì ]

解釋 側目:斜著眼睛;視:看。斜著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謹畏懼或憤怒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8光彩奪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解釋 光彩:光澤和顏色;奪目:耀眼。形容光彩極為鮮豔;極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玉台翠樹,光彩奪目。」

9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釋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鬆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本來麵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釋 本來:原來的;麵目:麵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麵目常如故。」

11畫龍點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釋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出處 唐 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12大開眼界 [ dà kāi yǎn jiè ]

解釋 開:擴展;眼界:眼睛看到的範圍。開闊視野;大長見識。

出處 唐 李濬《鬆窗雜錄 楚兒》:「光業馬上取筆答之曰:‘大開眼界莫言冤’。」

13綱舉目張 [ gāng jǔ mù zhāng ]

解釋 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幹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條理分明。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14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15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釋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16道路以目 [ dào lù yǐ mù ]

解釋 人們在路上相遇;隻是相互看看;心裏有怒怨;可什麼話也不敢說。形容反動統治暴虐;社會上沒有言論自由。

出處 《國語 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7閉目塞聽 [ bì mù sè tīng ]

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18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19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20觸目皆是 [ chù mù jiē shì ]

解釋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21黯然失色 [ àn rán shī sè ]

解釋 黯然:昏暗的樣子;失色:失去光澤。原指心情沮喪;臉色難看。形容相比之下顯得暗淡無光。有時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處 清 冒襄《影梅庵憶語》:「頓使《會真》、《長恨》等篇黯然失色。」

22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釋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酒保陪笑道:‘此數肴也,以先生視之,固不堪入目矣。’」

23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釋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24大處著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釋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麵觀察;考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隻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25耳聞目睹 [ ěr wén mù dǔ ]

解釋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見親眼看到。

出處 魯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26過目不忘 [ guò mù bù wàng ]

解釋 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形容記憶力強;也形容給人的印象深刻。

出處 《晉書 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27光華奪目 [ guāng huá duó mù ]

解釋 猶光彩奪目。形容鮮豔耀眼。

出處 《醒世恒言 灌園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盤,五色燦爛,光華奪目。」

28別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解釋 慧:聰明;有才智。具有獨到眼光;高明的見解。

出處 宋 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裏)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29刮目相待 [ guā mù xiāng dài ]

解釋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出處 《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0愁眉淚眼 [ chóu méi lèi yǎn ]

解釋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

出處 元 方伯成《端正好 憶別》套曲:「我痛著迷不似今番,愁眉淚眼。恨別離最易,恨見應難。」

31愁眉鎖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釋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32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3橫眉豎眼 [ héng méi shù yǎn ]

解釋 形容強橫或凶惡的神情。

出處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來了長安一個半月,在我麵前,總看見你橫眉豎眼,滿臉的怨氣。」

34狗眼看人 [ gǒu yǎn kàn rén ]

解釋 比喻眼光勢力。

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七回:「這當兒店小二三腳並兩腳趕了進來,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態拉著胡猻的手就要往外趕。」

35瘡痍滿目 [ chuāng yí mǎn mù ]

解釋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或自然災害之後的景象。多用於比喻因戰爭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破壞。眼睛所看見的都是殘破淒涼的景象。比喻遭破壞的程度極為嚴重。也作「滿目瘡痍」。

出處 清 李漁《風箏誤 和鷂》:「征鼙聒耳鄉音杳,瘡痍滿目親人少。」

36瞠目而視 [ chēng mù ér shì ]

解釋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著。

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丁誌》:「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37耳聞目見 [ ěr wén mù jiàn ]

解釋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歸心》:「夫信謗之征,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38過眼雲煙 [ guò yǎn yún yān ]

解釋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39夫妻反目 [ fū qī fǎn mù ]

解釋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處 《周易·小畜》:「輿說輻,夫妻反目。」

40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釋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處 老舍《老張的哲學》:「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41橫眉瞪目 [ héng méi dèng mù ]

解釋 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同「橫眉努目」。

出處 南寧《檢驗工葉英》:「[廢品]好像是唉聲歎氣,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橫眉瞪目地指責自己的主人。」

42耳聞目擊 [ ěr wén mù jī ]

解釋 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出處 宋·劉克莊《後村全集·回劉汀州書》:「仆不佞,於世之傑士仁人,……皆耳聞目擊,一旦因賢嗣顯揚之請,遂得附名驥尾,以詔不朽,豈非幸歟!」

43過目成誦 [ guò mù chéng sòng ]

解釋 隻要看一遍就能背誦。形容記憶力極強。

出處 《宋史 劉恕傳》:「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

44過眼煙雲 [ guò yǎn yān yún ]

解釋 如同煙雲在眼前飄過。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複念也。」

45刮目相見 [ guā mù xiāng jiàn ]

解釋 見「刮目相待」。

出處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長足之進步矣。」

46反眼不識 [ fǎn yǎn bù shí ]

解釋 翻臉不認人。

出處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47打馬虎眼 [ dǎ mǎ hu yǎn ]

解釋 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待了會兒,他把錢拿起來:‘三十?別打馬虎眼!’」

48擠眉弄眼 [ jǐ méi nòng yǎn ]

解釋 弄眼:使眼色。擠眉毛和眨眼睛向別人示意。也作「擠眉溜眼」。

出處 元 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舟。」

49放眼世界 [ fàng yǎn shì jiè ]

解釋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狹小範圍內。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處 元 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雲間。」

50橫眉冷眼 [ héng méi lěng yǎn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

出處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51橫眉立目 [ héng méi lì mù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老舍《茶館》第一幕:「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52活眼現報 [ huó yǎn xiàn bào ]

解釋 現世的報應。

出處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報。」

53甘心瞑目 [ gān xīn míng mù ]

解釋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 《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54耳目昭彰 [ ěr mù zhāo zhāng ]

解釋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卻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為過學士不安,隻得會同禮臣複奏一本。」

55飛眼傳情 [ fēi yǎn chuán qíng ]

解釋 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我們也少不得對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說我們飛眼傳情了,少不得更親近點。」

56動心駭目 [ dòng xīn hài mù ]

解釋 駭目:使人看了感到驚駭。看了使人感到心動驚駭。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出處 宋·陸遊《跋蘭亭樂毅論並趙岐王帖》:「王遺墨藏家廟者,今雖僅存,某嚐獲觀,皆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57瞋目切齒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58耳視目聽 [ ěr shì mù tīng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59佛眼相看 [ fó yǎn xiāng kàn ]

解釋 比喻好意對待,不加傷害。

出處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這村夫若下山去嗬,我和他佛眼相看。」

60冷眼相待 [ lěng yǎn xiāng dài ]

解釋 用冷淡的態度接待。比喻不歡迎或看不起。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61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62光采奪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解釋 形容鮮豔耀眼。同「光彩奪目」。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玉台翠樹,光采奪目。」

63別具手眼 [ bié jù shǒu yǎn ]

解釋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出處 清 錢謙益《杜二箋>序》:「德水於杜,別具手眼。」

64別出手眼 [ bié chū shǒu yǎn ]

解釋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出處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於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65橫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66橫眉瞪眼 [ héng méi dèng yǎn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衝到他身邊,他以為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67橫眉立眼 [ héng méi lì yǎn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橫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趕車。」

68活眼活現 [ huó yǎn huó xiàn ]

解釋 同「活龍活現」。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稀不要緊的平常事,到了你們文墨人兒嘴裏一說,就活眼活現的,那麼怪有個聽頭兒的。」

69點胸洗眼 [ diǎn xiōng xǐ yǎn ]

解釋 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出處 明·陳繼儒《偃曝談餘》卷下:「《通釋》雲:‘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以晉唐書為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此言,可為點胸洗眼之語。」

70綱挈目張 [ gāng qiè mù zhāng ]

解釋 指撒網時,舉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網眼都張開。比喻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其餘;或抓住要領,條理分明。同「綱舉目張」。

出處 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於是南北並舉,綱挈目張。」

71耳視目食 [ ěr shì mù shí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 宋 司馬光《迂書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72觸目傷心 [ chù mù shā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內心傷悲。

出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阮封翁》:「赤貧者無力賃屋,男婦老幼皆露處。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觸目傷心,計極窮人不過百十,費無多,思有以援之。」

73觸目成誦 [ chù mù chéng sòng ]

解釋 成誦:能背誦。看上一眼就能背下來。形容記憶力強。

出處 唐 姚思廉《陳書 陸瑜傳》:「論其博綜子史,諳究儒墨,經耳無遺,觸目成誦。

74遲眉鈍眼 [ chí méi dùn yǎn ]

解釋 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出處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並且遲眉鈍眼地,看著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75駭心動目 [ hài xīn dòng mù ]

解釋 猶言驚心動目。

出處 宋·蘇軾《順濟王廟新獲石砮記》:「傳觀左右,失手墜於江中,乃禱於神,願複得之,當藏之廟中,為往來者駭心動目詭異之觀。」

76駭目驚心 [ hài mù jīng xīn ]

解釋 使人見到非常震驚。

出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平地水深數丈,樹頭牽夫藻荇,舵尾壓於樓台,駭目驚心,聲如萬馬。」

77凡胎肉眼 [ fán tāi ròu yǎn ]

解釋 凡人的隻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出處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78瞪眼咋舌 [ dèng yǎn z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同「瞪目結舌」。

出處 康濯《臘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們幹那新鮮事兒的氣魄很快就鎮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79耳目眾多 [ ěr mù zhòng duō ]

解釋 耳目:指為別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圍注意的人很多。也指為刺探情報的人很多。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六回:「隻是目下耳目眾多,恐有泄漏,實屬不便。」

80豁人耳目 [ huō rén ěr mù ]

解釋 開擴眼界,使耳目清新。

出處 王國維《人間詞話》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81避人眼目 [ bì rén yǎn mù ]

解釋 見「避人耳目」。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麵自為避人眼目。」

82避人耳目 [ bì rén ěr mù ]

解釋 指避免走漏消息。

83鱷魚眼淚 [ è yú yǎn lèi ]

解釋 鱷魚:一種生性凶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們一夥的,別以為她會哭,哭的多傷心呀,’她想,‘那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

84劌心怵目 [ guì xīn chù mù ]

解釋 見「劌目怵心」。

出處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七:「狄平子以所著《平等閣筆記》見寄,記述兩年來都中近事,字字令人劌心怵目。」

85劌目鉥心 [ guì mù shù xīn ]

解釋 猶言嘔心瀝血。

出處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

86動心怵目 [ dòng xīn chù mù ]

解釋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懼。看了使人感到內心恐懼。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出處 宋·陳亮《祭宗成老文》:「雖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於動心怵目,無所不有,然其厚德偉度,要不複前人比。」

87極目迥望 [ jí mù jiǒng wàng ]

解釋 極:盡;迥:遠。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出處 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88案劍瞋目 [ àn jiàn chēn mù ]

解釋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蹠》:「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89橫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解釋 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後蜀 何光遠《鑒戒錄》卷十引陳裕詩:「橫眉努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供養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90比目連枝 [ bǐ mù lián zhī ]

解釋 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遊;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朋友。

出處 元 賈固《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兒。」

91瞪目結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出處 清 黃軒祖《遊梁瑣記 顧嘉蘅》:「群知為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92觀眉說眼 [ guān méi shuō yǎn ]

解釋 指看人家臉色。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這丫頭繡春,我教你大娘尋家兒人家,你出身去罷,省的觀眉說眼在這屋裏,教人罵沒主子的奴才。」

93觸目儆心 [ chù mù jǐ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為儆戒。

出處 清·林則徐《拿獲行動盜犯袁潰等審明定擬折》:「並將各犯首級在於上下遊幹革命梟示,俾各觸目儆心。」

94觸目如故 [ chù mù rú gù ]

解釋 觸目:目光所及。故:舊的,過去的,本來的。滿眼看到的都是過去的老樣子。

出處 宋·李昌令《樂善錄·洪州劉生》:「未周歲,公主忽告殂,國主不勝其哀,怒曰:‘吾不敢複見劉生,其官物不一與,遣歸洪州。’生恍疑夢覺,觸目如故。」

95觸目慟心 [ chù mù tòng xīn ]

解釋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出處 南朝·梁武帝《追贈張弘籍詔》:「朕少離苦辛,情地彌切,雖宅相克成,輅車靡贈,興言永往,觸目慟心。」

96觸目警心 [ chù mù jǐ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

出處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於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

97魂銷目斷 [ hún xiāo mù duàn ]

解釋 謂情思淒苦。

出處 唐·嚴休複《唐昌觀玉蕊花折有心人遊悵然成二絕》詩:「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目斷未逢真。」

98佛眼佛心 [ fó yǎn fó xīn ]

解釋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出處 孫梨《白洋澱紀事·光榮》:「你還是佛眼佛心,把人全當成好人。」

99傍觀冷眼 [ bàng guān lěng yǎn ]

解釋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態度在一旁瞧著。

出處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詩雲:‘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