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真理的成語

形容真理的成語


1去偽存真 [ qù wěi cún zhēn ]

解釋 去:除掉。偽:虛假。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權衡在手,明鏡當台,可以摧邪輔正,可以去偽存真。」

2真知灼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3舍身求法 [ shě shēn qiú fǎ ]

解釋 舍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4朝聞夕沒 [ zhāo wén xī mò ]

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並序》:「朝聞夕沒,先民所思,何用誄德?」

5朝聞夕死 [ zhāo wén xī sǐ ]

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6抱誠守真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解釋 抱:存在心裏。誌在真誠,恪守不違。

出處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於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7棄偽從真 [ qì wěi cóng zhēn ]

解釋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

出處 太平天國·洪仁玕《軍次實錄》:「非我真聖主不恤操勞,誠恐其誘惑人心,紊亂真道,故不得不亟於棄偽從真,去浮存實,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8專心致誌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釋 心裏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誌:心意;誌趣。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9實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釋 實事:客觀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內部的規律性。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10馬馬虎虎 [ mǎ mǎ hǔ hǔ ]

解釋 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出處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11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2粗枝大葉 [ cū zhī dà yè ]

解釋 原指花草樹木的枝莖粗壯。原比喻簡略或概括。現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認真、不細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麵的具體情況。又比喻不周密、不詳細或比喻粗略的輪廓。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8卷:「《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隻似六朝時文字。」

13盡善盡美 [ jìn shàn jìn měi ]

解釋 盡:極;善:好。內容和形式都完美無缺;沒有缺點。形容事物完美到沒有一點兒缺點。

出處 西漢 戴聖《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14埋頭苦幹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釋 埋頭:一直低著頭;苦幹:盡心盡力地幹。形容工作勤奮、努力。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

15自輕自賤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釋 輕、賤:輕視。卑視自己;不知自重。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16無邊無際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釋 際:邊緣處。形容範圍極為廣闊。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66回:「白茫茫一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17獨一無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釋 隻有這一個;而沒有別的可與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處 宋 延壽《宗鏡錄》第31卷:「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18理所當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釋 當然:應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19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釋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麵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出處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20信以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釋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隻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曆,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21天經地義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22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3開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釋 辟:開辟。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才開始了人類曆史。用來指開創人類的曆史或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

出處 《隋書 音樂誌中》:「開天辟地,峻嶽夷海。」

24千真萬確 [ qiān zhēn wàn què ]

解釋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驚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間才會著他,怎麼就拿了?’景蘭江道:‘千真萬確的事。’」

25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26去粗取精 [ qù cū qǔ jīng ]

解釋 除去雜質,留取精華。

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工夫。」

27偏聽偏信 [ piān tīng piān xìn ]

解釋 偏:隻注重一方麵。隻聽信一方麵的話;就以為真;指處理問題態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

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28尋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釋 尋找根源;追究底細;弄清來龍去脈。尋:尋求;尋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細。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劉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要尋根究底。」

29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釋 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辟;有價值的話。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話。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30古往今來 [ gǔ wǎng jīn lái ]

解釋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出處 晉 潘嶽《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

31由表及裏 [ yóu biǎo jí lǐ ]

解釋 表:表麵;裏:內裏;本質。從表麵現象看到本質。指分析事物時不能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索。」

32不刊之論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33草率從事 [ cǎo shuài cóng shì ]

解釋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出處 清 趙翼《廿二史劄記 新唐書本紀書法》:「明初修史時,即據其成文編入,不複彼此互訂,以歸畫一,亦可見其草率從事也。」

34沙裏淘金 [ shā lǐ táo jīn ]

解釋 把夾有金粒的沙礫在水中蕩滌;以去沙取金。比喻極其難得或非常不易。

出處 唐 德行禪師《四字經》:「沙裏淘金。」

35金科玉律 [ jīn kē yù lǜ ]

解釋 金、玉:比喻貴重。科、律:法律條文。原指法律條文盡善盡美。後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出處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籙齋詞》:「金科玉律,雲篆瑤章,先萬法以垂文。」

36追根究底 [ zhuī gēn jiū dǐ ]

解釋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細。

出處 洪深《飛將軍》:「你們這些做新聞記者的,就是喜歡這樣追根究底地問。」

37背暗投明 [ bèi àn tóu míng ]

解釋 背:背棄;投:投奔。指背離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離昏主,投向明君。

出處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賢臣擇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38強做解人 [ qiǎng zuò jiě rén ]

解釋 強:勉強;解人:能夠理解和通達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39為民請命 [ wèi mín qǐng mìng ]

解釋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40返璞歸真 [ fǎn pú guī zhēn ]

解釋 同「返樸歸真」。

出處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聖,返璞歸真。」

41傾吐衷腸 [ qīng tǔ zhōng cháng ]

解釋 完全吐露出內心的真實思想或心理狀態

42無庸置疑 [ wú yōng zhì yí ]

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無庸置疑,處在他眼下的地位,這種被別人關懷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43無庸置辯 [ wú yōng zhì biàn ]

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用不著爭辯。

出處 郭沫若《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尊重民族形式並不是複古,那是無庸置辯的。」

44由此及彼 [ yóu cǐ jí bǐ ]

解釋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象聯係到那一現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種現象;而應把複雜事物聯係起來進行全麵考察;層層深入。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45阿世媚俗 [ ē shì mèi sú ]

解釋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陋俗。

出處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如其《民政》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於人群。」

46相見以誠 [ xiāng jiàn yǐ chéng ]

解釋 以真心誠意相對待。

出處 郭沫若《相見以誠》:「但今天是應該相見以誠的時候了。」

47斟酌損益 [ zhēn zhuó sǔn yì ]

解釋 斟酌:考慮;損:減少;益:增加。仔細考慮,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48句櫛字比 [ jù zhì zì bǐ ]

解釋 猶言逐字逐句仔細推敲。

出處 清·仇兆鼇《詳注>序》:「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

49斂發謹飭 [ liǎn fā jǐn chì ]

解釋 斂:收集;發:散發;謹飭:認真仔細。指對糧食、物資的收集與發放認真仔細。

出處 唐·柳宗元《貞符》:「鄉為義廩,斂發謹飭。」

50真實無妄 [ zhēn shí wú wàng ]

解釋 妄:荒誕、荒謬。形容真實可靠,絕不荒謬。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51深情底理 [ shēn qíng dǐ lǐ ]

解釋 事情的內裏真情與根由。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內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52真金不怕火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

解釋 比喻正確的事物經得住考驗。

出處 高曉聲《大好人江坤大》:「姓劉的說要調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53真金不怕火煉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

解釋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經得住任何風浪的考驗。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15章:「烏雲遮不住太陽,真金不怕火煉,東山塢永遠會是太陽當空。」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