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失蹤的成語

形容失蹤的成語


1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2無影無蹤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釋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處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裏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3煙消雲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釋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雲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雲消霧散」。

出處 元 張養浩《天淨沙》曲:「煙消雲散,一杯誰共歌歡。」

4杳無音信 [ yǎo wú yīn xìn ]

解釋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出處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5下落不明 [ xià luò bù míng ]

解釋 下落:著落,去處。指不知道要尋找的人或物在什麼地方。

出處 馬識途《清江壯歌》尾章:「我的女兒,從此下落不明。」

6無蹤無影 [ wú zōng wú yǐng ]

解釋 同「無影無蹤」。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說畢,一陣香風,無蹤無影去了。」

7杳無音訊 [ yǎo wú yīn xùn ]

解釋 沒有一點消息。見「杳無音信」。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無音訊,連家裏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裏。」

8杳無蹤跡 [ yǎo wú zōng jì ]

解釋 見「杳無蹤跡」。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9不翼而飛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釋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出處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10幹幹淨淨 [ gān gān jìng jìng ]

解釋 沒有汙垢、塵土、雜質。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11不可磨滅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釋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12隱姓埋名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解釋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出處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作莊家學耕稼。」

13一筆勾銷 [ yī bǐ gōu xiāo ]

解釋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麵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出處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14海底撈針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釋 在大海裏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一麵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

15灰飛煙滅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釋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16蕩然無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複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17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釋 冰消:像冰一樣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潰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樣。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晉 成公綏《雲賦》:「於是玄風仰散,歸雲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18有去無回 [ yǒu qù wú huí ]

解釋 隻有出去的,沒有回來的。

出處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19杳如黃鶴 [ yǎo rú huáng hè ]

解釋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出處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20雲消霧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雲霧消失;天氣轉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隱晦、疑點、轉為明朗、通暢。也比喻疑慮、怨氣等消除得幹幹淨淨。

出處 唐 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詔》:「幹戈所指,雲消霧散。」

21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釋 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22泥牛入海 [ ní niú rù hǎi ]

解釋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23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釋 種種念頭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隻求歸見老母。」

24煙雲過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釋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25銷聲斂跡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釋 猶言銷聲匿跡。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

26煙消霧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同「煙消雲散」。

出處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27冰解雲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禦,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雲散,一城之地,劫製於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28神龍見首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

解釋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出處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