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小心失誤的成語

形容不小心失誤的成語


1不能自拔 [ bù néng zì bá ]

解釋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出處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2得不償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解釋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處 宋 陸遊《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3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4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勳》:「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5不刊之論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6不教而殺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釋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7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解釋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8不教而誅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釋 誅:殺或懲罰。事先不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9忙中有失 [ máng zhōng yǒu shī ]

解釋 匆忙當中難免有失誤。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歸咎何人?」

10秕言謬說 [ bǐ yán miù shuō ]

解釋 秕:壞,不良的;謬:錯誤。錯誤的言論。

出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論三從》:「秕言謬說,自相矛盾。」

11一敗塗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釋 一:一旦;塗地:「肝腦塗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塗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12顛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釋 指錯亂沒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語、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13鑄成大錯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釋 鑄造一把大銼刀。借指造成大錯誤。錯:錯刀;古代幣名。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14引以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釋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處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15殺雞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釋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出處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裏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16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釋 儆:告誡;警戒;效尤:效仿過錯;學人家做壞事。用對某些壞人壞事的懲罰來警戒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

17功虧一簣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釋 (築九仞高的土山)由於隻差一筐土而沒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隻差一點而沒有成功。

出處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18治病救人 [ zhì bìng jiù rén ]

解釋 治療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誠意地幫助別人糾正錯誤缺點。

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沈羲,吳郡人,學道於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19屢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釋 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禦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20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21大錯特錯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釋 完全錯了。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22一葉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釋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23執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釋 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出處 《梁書 武帝紀上》:「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赫,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24一誤再誤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釋 一次錯了;二次又錯。形容不接受教訓;屢犯錯誤。

出處 《宋史 魏王廷美傳》:「太宗嚐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

25抱薪救火 [ bào xīn jiù huǒ ]

解釋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火不滅。」

26將錯就錯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釋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27百密一疏 [ bǎi mì yī shū ]

解釋 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出處 清 魏源《庸易通義》:「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分溫故為存心,知新為致知,而敦厚為存心,崇禮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28抱薪救焚 [ bào xīn jiù fén ]

解釋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鬆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29一念之差 [ yī niàn zhī chā ]

解釋 差:差錯。一個念頭的差錯。

出處 宋 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

30是非不分 [ shì fēi bù fēn ]

解釋 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

31一差二錯 [ yī chà èr cuò ]

解釋 可能發生的意外或差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又耽擱住了,或者有個門當戶對的來說親。」

32千慮一失 [ qiān lǜ yī shī ]

解釋 失:錯誤。指聰明人的考慮,也會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33毫厘千裏 [ háo lí qiān lǐ ]

解釋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故君子慎始也’」

34神誌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釋 神誌錯亂或精神錯亂。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麼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誌不清。」

35差三錯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解釋 顛倒錯亂。

出處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這小廝本說的丁一確二,這婆子生扭做差三錯四。」

36舛訛百出 [ chuǎn é bǎi chū ]

解釋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製不精。

37臨期失誤 [ lín qī shī wù ]

解釋 臨:及,到。到了預先約定的時間卻失約了。指不守諾言

出處 《剪燈餘話·泰山禦史傳》:「卻乃連日酗酣,臨期失誤,使百辟倉皇駭愕以失色。」

38補漏訂訛 [ bǔ lòu dìng é ]

解釋 補:補充,填滿;訛:錯誤。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出處 清·葉廷琯《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王板《史記》之外,並博考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

39千差萬錯 [ qiān chà wàn cuò ]

解釋 指差錯很多或很大。

出處 梁啟超《節本明儒學案·定宇語錄》:「學問從身上尋求,縱千差萬錯,走來走去,及至水窮山盡,終要到這路上來。」

40複蹈前轍 [ fù dǎo qián zhé ]

解釋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出處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

41毫末之差 [ háo mò zhī chā ]

解釋 指由於微小的失誤而造成巨大的差錯。

出處 南朝·宋·何承天《上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連日累月,積微成著。」

42但求無過 [ dàn qiú wú guò ]

解釋 但:僅,隻要;過:錯誤。隻追求沒有過錯。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錯。

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43謬以千裏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釋 指錯誤荒謬到了極點。

出處 魯迅《華蓋集 十四年的「讀經」》:「反對者們以為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裏’了!」

44惜指失掌 [ xī zhǐ shī zhǎng ]

解釋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45補偏救弊 [ bǔ piān jiù bì ]

解釋 弊:害處;毛病。補救偏差;糾正錯誤。

出處 宋 魏翁《鶴山文集》:「臣願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

46鼻堊揮斤 [ bí è huī jīn ]

解釋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出處 典出《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47東差西誤 [ dōng chà xī wù ]

解釋 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幹此事,誰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這裏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個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48木朽蛀生 [ mù xiǔ zhù shēng ]

解釋 朽:腐爛。木朽腐爛就會生蟲子。比喻失去檢點就會犯錯誤。

49誅故貰誤 [ zhū gù shì wù ]

解釋 謂嚴懲故意犯罪的人,寬赦無意中犯錯誤的人。

出處 漢·王充《論衡·答佞》:「故曰:刑故無小,宥過無大。聖君原心省意,故誅故貰誤。」

50言寡尤,行寡悔 [ 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

解釋 指說話做事很少犯錯誤。

出處 《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