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修行的成語

形容修行的成語


1一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釋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汙;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出處 宋 張耒《臘初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2纖塵不染 [ xiān chén bù rǎn ]

解釋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淨。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淨。

出處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宋·張耒《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3返本還源 [ fǎn běn huán yuán ]

解釋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寶峰文禪師法嗣》:「一年將欲盡,萬裏未歸人,大眾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本還源者幺?」

4返本還原 [ fǎn běn huán yuán ]

解釋 本、原:根本,原來麵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 元·劉誌淵《江神誌令》:「返本還原真體現,魂魄聚,淨無陰。」

5黃卷青燈 [ huáng juàn qīng dēng ]

解釋 黃卷:古代書籍用黃低繕寫,因指書籍;青燈:油燈發青色的燈光,指油燈。燈光映照著書籍。形容深夜苦讀,或修行學佛的孤寂生活。

出處 宋·陸遊《劍南詩篇·客愁》:「蒼顏白發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

6勇猛精進 [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解釋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 《無量壽經》上卷:「勇猛精進,誌願無惓。」

7佛性禪心 [ fó xìng chán xīn ]

解釋 謂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出處 《水滸傳》第四五回:「那眾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時間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馬。」

8在家出家 [ zài jiā chū jiā ]

解釋 指不出家當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出處 《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9束身修行 [ shù shēn xiū xíng ]

解釋 束身:約束自身。約束自身,修養德行。

出處 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往者群氣爭奪,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為泥土,根拔枝殊,鹹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10與眾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釋 和大家不一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故富貴之家,役使奴童,育養牛馬,必有與眾不同者矣。」

11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12別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解釋 天地:風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種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

出處 唐 李白詩《答山中人》詩:「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13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誌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 《晉書 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14百尺竿頭 [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釋 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出處 唐 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15登峰造極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釋 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幹壞事猖狂到了極點。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16小巧玲瓏 [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

解釋 形容東西小而精致。小巧:細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致。

出處 宋 辛棄疾《臨江山 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莫笑吾家蒼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17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釋 神:神妙;化:指化境;極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進入化境。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歎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18普渡眾生 [ pǔ dù zhòng shēng ]

解釋 眾生:指人類和各種動物。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們脫離苦海;登上彼岸。本是佛家語;後指救濟大眾。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變能化,無大無不大,無通無不通,普渡眾生,號作無人師。」

19爐火純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釋 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裏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20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釋 清:清淨;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淨,減少欲念。

出處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折:「我奉師父法旨,著你清心寡欲,受戒持齋,不許凡心動。」

21冰清玉潔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釋 清:清澈;潔:潔白。像冰那樣清澈;像玉那樣潔白。也作「玉潔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純潔;做事光明磊落。

出處 西漢 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誌,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

22仙風道骨 [ xiān fēng dào gǔ ]

解釋 骨:氣概。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眾不同。

出處 唐 李白《大鵬賦序》:「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23騰雲駕霧 [ téng yún jià wù ]

解釋 神話描寫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著雲霧在空中飛行。也形容人在身體、精神處於不正常狀態的舉止。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58回:「那家子又驚又喜道:‘是幾位騰雲駕霧的羅漢歇在我家!’」

24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隋 隋煬帝《寶台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25超凡脫俗 [ chāo fán tuō sú ]

解釋 超出常人,脫離凡俗。指與眾不同。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裏閃爍著超凡脫俗的光芒,艱難地爬蜒著走向聖地麥加……」

26竿頭日進 [ gān tóu rì jìn ]

解釋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 清 無名氏《後會仙記》:「(青青柳)複吟雲:‘學問無窮水接天,竿頭日進古人言。’」

27半路修行 [ bàn lù xiū xíng ]

解釋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出處 參見「半路出家」。

28慈悲為懷 [ cí bēi wéi huái ]

解釋 佛教認為人應以救助普濟他人疾苦為己任。

出處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最後的貴族》:「慈悲為懷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羅宅。」

29行滿功成 [ xíng mǎn gōng chéng ]

解釋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煉已成,道行圓滿,得道成仙。

出處 明·無名氏《李雲卿》第四折:「今日乃李雲卿行滿功成之日,衝霄得道之時。」

30百丈竿頭 [ bǎi zhàng gān tóu ]

解釋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31閉門讀書 [ bì mén dú shū ]

解釋 關起門來在家裏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32束身自修 [ shù shēn zì xiū ]

解釋 謂約束自己,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汙。

出處 《後漢書·卓茂傳》:「[光武帝]乃下詔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

33遁跡空門 [ dùn jì kōng mén ]

解釋 見「遁入空門」。

出處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

34白日上升 [ bái rì shàng shēng ]

解釋 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後,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出處 唐 賈島《贈丘先生》詩:「常言吃藥全勝飯,華嶽鬆邊采茯神。不遣髭須一莖白,擬為白日上升人。」

35功成行滿 [ gōng chéng xíng mǎn ]

解釋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出處 元·嶽伯川《鐵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滿,貧道再去點化他。」

36道骨仙風 [ dào gǔ xiān fēng ]

解釋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出處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37青燈黃卷 [ qīng dēng huáng juàn ]

解釋 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借指清苦的攻讀生活。

出處 元·葉顒《書舍寒燈》詩:「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愛青燈黃卷,卻不要隨機而變。」

38餐霞飲景 [ cān xiá yǐn jǐng ]

解釋 餐食日霞,吞飲日光。指超塵脫俗,修煉成仙。

出處 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於體。」

39仙風道格 [ xiān fēng dào gé ]

解釋 猶言仙風道骨。

出處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天章閣待製王公行狀》:「公襟上高爽,有仙風道格,日與二三逸人,放意於江山之間。」

40仙風道氣 [ xiān fēng dào qì ]

解釋 猶仙風道骨。

出處 明·屠隆《彩毫記·泛舟采石》:「老爺身著宮錦袍,頭戴華陽巾,仙風道氣,軒軒霞舉。」

41不死不生 [ bù sǐ bù shēng ]

解釋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42古寺青燈 [ gǔ sì qīng dēng ]

解釋 青燈:以植物油為燃料的燈。形容修行者的孤獨寂寞的生活。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一個立誌修行的何玉鳳,要向古寺青燈尋活計。」

43六塵不染 [ liù chén bù rǎn ]

解釋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淨

出處 唐 武三思《孝明皇後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

44長齋禮佛 [ cháng zhāi lǐ fó ]

解釋 長齋:終年吃素。吃長齋於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處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45長齋繡佛 [ cháng zhāi xiù fó ]

解釋 長齋:終年吃素;繡佛:刺繡的佛像。吃長齋於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處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46繡佛長齋 [ xiù fó cháng zhāi ]

解釋 繡佛:刺繡的佛像;長齋:終年吃素。形容修行信佛。

出處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中卷:「君來,固可圖白頭偕老,否則,繡佛長齋以了餘生。」

47修真養性 [ xiū zhēn yǎng xìng ]

解釋 學道修行,涵養性情。

出處 元·賈仲名《升仙夢》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養性,燒丹煉藥工夫。」

48八窗玲瓏 [ bā chuāng líng lóng ]

解釋 ①指四壁窗戶軒敞,室內通徹明亮。②比喻通達明澈的修養境界。

出處 唐 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德宗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49餐霞飲液 [ cān xiá yǐn yè ]

解釋 指修煉長生不老之術。

出處 明 袁宗道《李母壽序》:「吾固久知太夫人,不必餐霞飲液,而自翛然出弢帙之外。」

50鸞姿鳳態 [ luán zī fèng tài ]

解釋 比喻神仙的儀態。

出處 《雲笈七簽》卷五:「弟子十八人,並皆殊秀,然鸞姿鳳態,眇映雲鬆者,有韋法昭、司馬子微、郭崇真。」

51三獸渡河 [ sān shòu dù hé ]

解釋 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後泛指修行。

出處 《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

52精進勇猛 [ jīng jìn yǒng měng ]

解釋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誌願無倦。」

53五蘊皆空 [ wǔ yùn jiē kōng ]

解釋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處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54脅不沾席 [ xié bù zhān xí ]

解釋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語本波栗濕縛尊者(脅尊者)勤修苦行,終不以脅至席的故事。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出處 語出波栗濕縛尊者(脅尊者)勤修苦行,終不以脅至席的故事。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55不吃煙火食 [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

解釋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讚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出處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後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歎息雲:‘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