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懂得禮儀的成語

形容懂得禮儀的成語


1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2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3知書達禮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釋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出處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4禮尚往來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解釋 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5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6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7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8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9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11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12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13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14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15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16相敬如賓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釋 賓:貴客。互相敬重就像與賓客相處一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龐公》:「居峴山之南,未嚐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17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18溫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釋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19禮儀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解釋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出處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最後的貴族》:「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現在卻連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麵,還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點文化也沒有。」

20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1雅人深致 [ yǎ rén shēn zhì ]

解釋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遠。原是讚賞《詩經·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見解。後形容人的言談舉止不俗。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22竭誠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出處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

23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24善氣迎人 [ shàn qì yíng rén ]

解釋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人。

出處 《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25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26識禮知書 [ shí lǐ zhī shū ]

解釋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27通文達禮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釋 謂有學問懂禮儀。

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係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28虛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解釋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29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30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31虛己以聽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釋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32門不停賓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釋 賓:賓客。門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於待客。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

33通書達禮 [ tōng shū dá lǐ ]

解釋 謂通詩書,懂禮儀。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

34輕薄無禮 [ qīng báo wú lǐ ]

解釋 指輕佻浮薄,不知禮儀。

出處 明·葉憲祖《鸞鎞記》:「那溫庭筠這等輕薄無禮,小人也為著一事,丞相爺差去見他,倒被他嗬叱了一場。」

35屈尊就卑 [ qū zūn jiù bēi ]

解釋 原指降低尊貴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禮儀。現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36縟禮煩儀 [ rù lǐ fán yí ]

解釋 指煩瑣的禮儀。

出處 明 唐順之《與王堯衢書》:「其於塵俗奔走、縟禮煩儀之事,既以其溷擾而獨避之。」

37泣血稽顙 [ qì xuè jī sǎng ]

解釋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出處 巴金《家》:「雖然訃聞上說過‘寢苫枕塊’,‘泣血稽顙’的話,但是他們整天躲在靈幃裏,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來答禮。」

38忠信樂易 [ zhōng xìn lè yì ]

解釋 忠信:忠誠信實;樂易:和樂,平易。待人誠實、和藹,平易近人。

出處 《周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