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朦朧的成語

形容朦朧的成語


1糊裏糊塗 [ hú lǐ hú tú ]

解釋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麼糊裏糊塗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2影影綽綽 [ yǐng yǐng chuò chuò ]

解釋 模模糊糊,不真切。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沒人在房裏,心裏隻害怕,恰似影影綽綽,有人在眼前一般。」

3模模糊糊 [ mó mó hū hū ]

解釋 思想上不清晰。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雪雁出來一看,模模糊糊認得是薛姨媽那邊的人。」

4霧裏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5隱隱約約 [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釋 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隻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麵上射去。」

6迷離恍惚 [ mí lí huǎng hū ]

解釋 模糊閃爍;分辨不清;似有若無。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7五裏霧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釋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裏霧。」

8睡意朦朧 [ shuì yì méng lóng ]

解釋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出處 丁玲《1930年春上海》:「間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學徒在睡意朦朧的半張著眼去下那門板。」

9迷離惝恍 [ mí lí chǎng huǎng ]

解釋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家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10醉眼朦朧 [ zuì yǎn méng lóng ]

解釋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醉後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出處 宋·蘇軾《杜介送魚》:「醉眼朦朧覓歸路,鬆江煙雨晚疏疏。」

11睡眼惺忪 [ shuì yǎn xīng sōng ]

解釋 惺忪:剛蘇醒的樣子。形容睡覺的人剛睡醒,還沒有完全清醒。

出處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街道上的行人還不多;所遇見的不過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邊打水。」

12暮色蒼茫 [ mù sè cāng máng ]

解釋 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出處 《茅盾散文 旅蹤屐痕 海參崴印象》:「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下午五時,已經暮色蒼茫。」

13渺渺茫茫 [ miǎo miǎo máng máng ]

解釋 遼闊無際的樣子,也指模糊不清楚。

出處 明 劉基《六幺令》詞:「追尋疇者,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

14眼餳耳熱 [ yǎn xíng ěr rè ]

解釋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至晚飯後,寶玉因吃了兩杯酒,眼餳耳熱之際,若往日則有襲人等大家喜笑有興,今日卻冷清清的一人對燈,好沒興趣。」

15柳暗花遮 [ liǔ àn huā zhē ]

解釋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朧的景色。

出處 元 吳昌齡《端正好 美妓》套曲:「漏永更長燭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

16若隱若顯 [ ruò yǐn ruò xiǎn ]

解釋 若:好象;隱:隱藏;顯:顯現。好象隱藏不露,又好象顯現出來。形容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樣子。

出處 宋 趙佶《宣和畫譜 山水三》:「作《風煙欲雨圖》,非陰非霽,如梅天霧曉,霏微暗靄之狀,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於微茫之間,若隱若顯,不能窮也。」

17迷離徜仿 [ mí lí cháng fǎng ]

解釋 見「迷離惝恍」。

18雲霧迷蒙 [ yún wù mí méng ]

解釋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雲霧籠罩,使景物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19柳昏花螟 [ liǔ hūn huā míng ]

解釋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情景。

出處 宋 史達祖《雙雙燕 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螟。」

20南柯一夢 [ nán kē yī mèng ]

解釋 南柯:朝南的樹枝。指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出處 宋 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隴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21撲朔迷離 [ pū shuò mí lí ]

解釋 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後來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2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釋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23虛無縹緲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釋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虛無:空虛;縹緲:隱隱約約。

出處 唐 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24若隱若現 [ ruò yǐn ruò xiàn ]

解釋 好像隱沒了;又好像現出了。形容隱隱約約、依稀可見的狀態。

出處 唐 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現,運有福而長今。」

25昏昏欲睡 [ hūn hūn yù shuì ]

解釋 頭腦昏昏沉沉;隻想睡覺。形容非常疲勞或精神不振作。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賈奉雉》:「是秋入闈複落,邑邑不得誌,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

26鏡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釋 鏡子裏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於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麵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27混淆黑白 [ hùn xiáo hēi bái ]

解釋 混淆:混雜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攪在一起。指有意製造混亂以顛倒是非。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28胡裏胡塗 [ hú lǐ hú tú ]

解釋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 新藥》:「不過對於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症而至於胡裏胡塗的死亡。」

29混混沌沌 [ hùn hùn dùn dùn ]

解釋 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30不明真相 [ bù míng zhēn xiàng ]

解釋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來麵目。不明白事情的本來麵目。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31隱隱綽綽 [ yǐn yǐn chuò chuò ]

解釋 隱隱約約。

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8回:「那雲氣如飛而至,隱隱綽綽。」

32睡眼朦朧 [ shuì yǎn méng lóng ]

解釋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出處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

33朦朦朧朧 [ méng méng lóng lóng ]

解釋 指人意識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朧朧,尚未明亮。」

34虛無飄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釋 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35看朱成碧 [ kàn zhū chéng bì ]

解釋 將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出處 南朝 梁 王僧孺《夜愁》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36醉眼蒙朧 [ zuì yǎn méng lóng ]

解釋 形容醉後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隻見美娘吃得大醉,侍女扶將進來,到於門首,醉眼蒙朧。」

37惝恍迷離 [ chǎng huǎng mí lí ]

解釋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38靜影沉璧 [ jìng yǐng chén bì ]

解釋 平靜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塊玉。

39柳昏花暝 [ liǔ hūn huā míng ]

解釋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景象。

出處 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