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謙遜低調的成語

形容謙遜低調的成語


1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釋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隻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2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4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釋 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麵上卻好像很笨拙。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6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7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8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9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10不亢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釋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這遠愁近慮,不亢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11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12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釋 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3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14芻蕘之見 [ chú ráo zhī jiàn ]

解釋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出處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15朝聞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釋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出處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塗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16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17不敢告勞 [ bù gǎn gào láo ]

解釋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出處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18采及葑菲 [ cǎi jí fēng fēi ]

解釋 別人征求自己意見時表示謙虛的說法。

出處 《詩經·國風·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19益謙虧盈 [ yì qiān kuī yíng ]

解釋 猶謙受益,滿招損。

出處 《清史稿 柴潮生傳》:「君谘臣儆,治世之休風,益謙虧盈,檢身之至理。」

20深藏若虛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釋 把寶物藏起來,好象沒有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1尺寸可取 [ chǐ cùn kě qǔ ]

解釋 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22沉默寡言 [ chén mò guǎ yán ]

解釋 沉默:沉靜;不聲不響;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也作「沉密寡言」、「沉靜寡言」。

出處 《新唐書 梁崇義傳》:「後為羽林射生,事來瑱,沉默寡言。」

23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24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25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26和藹可親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釋 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27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28臥虎藏龍 [ wò hǔ cáng lóng ]

解釋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29勤勤懇懇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釋 形容對人對事誠懇、熱情。亦指工作勤奮,一絲不苟。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30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釋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指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31不見圭角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幹不外露。

出處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32功成弗居 [ gōng chéng fú jū ]

解釋 見「功成不居」。

出處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功成弗居,賢將所難。」

33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34厚積薄發 [ hòu jī bó fā ]

解釋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隻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35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36韜光養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釋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 《蕩寇誌》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37長揖不拜 [ cháng yī bù bài ]

解釋 揖、拜:舊時的拱手、磕頭禮。對長者或尊者隻彎腰行拱手禮,不跪拜磕頭。舊時指相見時態度不恭,為人高傲。

出處 《漢書·高帝記》:「……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倔於長者。’沛公輟足揮洗,起謝之。」

38黃公好謙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 ]

解釋 指人過分謙虛。

出處 《尹文子·大道上》:「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

39圭角不露 [ guī jiǎo bù lù ]

解釋 圭角:圭之鋒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出處 《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40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釋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麵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