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博學的成語

形容博學的成語


1人才濟濟 [ rén cái jǐ jǐ ]

解釋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2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

3汗牛充棟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釋 棟:棟宇;房屋。指藏書太多;運輸時可使牛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書籍極多。

出處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4博覽群書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釋 覽:觀看;閱讀。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形容學識淵博。也作「博覽群籍」。

出處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5才高八鬥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釋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6才華橫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釋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出處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7見多識廣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釋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8博學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各方麵的才能。

出處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9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釋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而高深。

出處 明 薑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10博聞強識 [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釋 聞:見聞;識:記。見聞學識廣博;記憶力強。也作「博聞強記」、「博聞強誌」。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11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釋 學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12博學多聞 [ bó xué duō wén ]

解釋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出處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13博聞強記 [ bó wén qiáng jì ]

解釋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隘。」

14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通:通曉。通曉古代和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晉書 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

15八鬥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釋 八鬥: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出處 唐 李商隱《可歎》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

16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釋 形容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7學貫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釋 形容中文、外語都十分好。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18博學洽聞 [ bó xué qià wén ]

解釋 博學:廣博。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出處 《晉書 荀顗傳》:「性至孝,總角知名,博學洽聞,理思周密。」

19博聞多識 [ bó wén duō shí ]

解釋 博:廣博;聞:見聞;識:學識。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出處 《魏書 李業興傳》:「博聞多識,萬門千戶,所宜訪詢。」

20學識淵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釋 指學識深而且廣。

出處 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21博物洽聞 [ bó wù qià wén ]

解釋 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讚》:「烏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矣。」

22不刊之書 [ bù kān zhī shū ]

解釋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製。

出處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23才貫二酉 [ cái guàn èr yǒu ]

解釋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太平禦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因以才貫二酉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鏡花緣》一六回:「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出處 據《太平禦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24通今博古 [ tōng jīn bó gǔ ]

解釋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25博聞強誌 [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釋 博:廣博;聞:傳聞;誌:記住,記憶。指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解蔽》:「博聞強誌,不合王製。」

26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27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出處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裏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28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29出將入相 [ chū jiàng rù xiàng ]

解釋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出處 北魏《元英墓誌》:「出將入相,朝望攸居。」

30一目十行 [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釋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出處 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31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2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釋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出處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劄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33旁征博引 [ páng zhēng bó yǐn ]

解釋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則。」

34真才實學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釋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35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36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37遠見卓識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釋 卓:高超;識:見識。遠大的目標和卓越的見識。

出處 明 焦靖《玉堂叢話 調護》:「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

38先知先覺 [ xiān zhī xiān jué ]

解釋 覺:對事物有所認識。對哲理和社會政治等問題的認識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39真知灼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40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釋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41好學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釋 倦;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

42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一動筆就能寫成文章。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43經綸滿腹 [ jīng lún mǎn fù ]

解釋 經綸:原指整理蠶線;理絲為經;編絲為綸;統稱為經綸。引申為規劃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也形容人很有學問。

出處 宋 洪炎《西渡詩集 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滿腹懷經綸,筆間含露雨。」

44名滿天下 [ míng mǎn tiān xià ]

解釋 天下聞名。形容名聲極大。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也。」

45見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釋 微:微小;著:明顯。看到一點苗頭;就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46不刊之論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47勤學苦練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釋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出處 老舍《文藝學徒》:「在他的一幅作品裏,四妙鹹備,樣樣表現著他終生勤學苦練、奮鬥不懈的精神。」

48峨冠博帶 [ é guān bó dài ]

解釋 峨:高;博:寬闊。高高的帽子;寬寬的衣帶。後比喻穿著禮服。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

49才氣過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釋 才氣:才能和氣質。才華超過平常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50倒背如流 [ dào bèi rú liú ]

解釋 能很流利地把書本、詩文或資料倒轉過來背。形容讀得滾瓜爛熟。

出處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

51博學宏才 [ bó xué hóng cái ]

解釋 博:廣博;學:學問;宏:廣大;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多方麵的才能。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陛下在內檢一個博學宏才的,召他進來,麵試一篇,不好再作區處。」

52博學多識 [ bó xué duō shí ]

解釋 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隻是聖人之所以聖,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53泰山北鬥 [ tài shān běi dǒu ]

解釋 泰山:東嶽,在山東省泰安市;北鬥:北鬥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出處 《新唐書 韓愈傳讚》:「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雲。」

54不學無識 [ bù xué wú shí ]

解釋 指沒有學問,缺乏見識。

出處 宋 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誌銘》:「大理少卿朱斐對上,指大理寺為詔獄。公論‘斐不自知職業何事,不學無識’,竟罷斐。」

55不拘細行 [ bù jū xì xíng ]

解釋 猶不拘小節。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庚即送直,然後得還,經此數四」劉孝標注引《中興書》:「嶠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細行。」

56通古博今 [ tōng gǔ bó jīn ]

解釋 同「通今博古」。

出處 《鍾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個老大學生了,通古博今,知書達理,何必與姚金根那種人一般見識,他小人得誌。」

57才識過人 [ cái shí guò rén ]

解釋 才能和見識超過一般人。

出處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幹我事,是兄弟才識過人。」

58博古知今 [ bó gǔ zhī jīn ]

解釋 博:廣博。通曉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三國·魏·王肅《孫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

59博物多聞 [ bó wù duō wén ]

解釋 博: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指見多識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周榮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夜》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

60辯才無礙 [ biàn cái wú ài ]

解釋 礙:滯礙。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 《大乘起信論》:「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

61博洽多聞 [ bó qià duō wén ]

解釋 洽:廣博;聞:見聞。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林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62書通二酉 [ shū tōng èr yǒu ]

解釋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後因以此為喻。

出處 語出《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63談天論地 [ tán tiān lùn dì ]

解釋 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出處 元·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俺門中未有三千客出來的談天論地胸卷江淮。」

64旁收博采 [ páng shōu bó cǎi ]

解釋 廣泛收集采納。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怗畢》:「裴鬆之之注《三國》也,劉孝標之注《世說》也,偏記雜談,旁收博采。」

65洽博多聞 [ qià bó duō wén ]

解釋 指知識和見聞廣博。

出處 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玄敬當時最以洽博多聞稱,不知何所據而雲然。」

66滿腹珠璣 [ mǎn fù zhū jī ]

解釋 形容人富於文才。

出處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宋·吳處厚《表箱雜記》卷八:「隻知外貌之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67滿腹詩書 [ mǎn fù shī shū ]

解釋 博學多才,文章寫得好。

出處 宋·陸遊《夢與劉韶美夜飲樂甚》:「岸巾談笑今誰記,滿腹詩書隻自愚。」

68兼覽博照 [ jiān lǎn bó zhào ]

解釋 猶言明察四方。

出處 《後漢書·胡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69兼收博采 [ jiān shōu bó cǎi ]

解釋 猶兼收並采。

出處 宋·陸遊《論選用西北士大夫劄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聽並觀,兼收博采,無南北之異。」

70噴唾成珠 [ pēn tuò chéng zhū ]

解釋 唾:唾沫。咳嗽出來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71超世絕俗 [ chāo shì jué sú ]

解釋 見「超俗絕世」。

出處 《宣和書譜·送先輩詩》:「及乘興一寓於揮灑,自然有超世絕俗之態矣。」

72超俗絕世 [ chāo sú jué shì ]

解釋 謂超出世俗,無人可比。

出處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餘暇遊手於斯。」

73通文達理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釋 謂有學問懂道理。

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周員外,依你這許多通文達理,我道為些什麼,不過要我替丈夫娶妾麼!」

74通文達禮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釋 謂有學問懂禮儀。

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係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75高才博學 [ gāo cái bó xué ]

解釋 學:學問。才能高超,學問廣博。

出處 《周書·宣帝紀》:「八日,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明經行修者為孝廉,上卅、上郡歲一人,下卅、下郡三歲一人。」

76高才大學 [ gāo cái dà xué ]

解釋 高才:才能傑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高才碩學」。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辨問》:「且夫周孔,蓋是高才大學之深遠者耳。」

77高才碩學 [ gāo cái shuò xué ]

解釋 學:學問。才能高超,學問廣博。

出處 唐·李綱《諫高祖不伶人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開太平之業,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萊。」

78旁搜博采 [ páng sōu bó cǎi ]

解釋 廣泛搜集采取。

出處 明·李贄《續焚書·序彙·史閣敘述》:「君知其難,則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務得人而後已。」

79宿學舊儒 [ sù xué jiù rú ]

解釋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出處 宋 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 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80強記博聞 [ qiáng jì bó wén ]

解釋 謂記憶力強,見聞廣博。

出處 宋·陸遊《賀皇太子受冊箋》:「英姿達識,事洞照於幾先;強記博聞,言必稽於古訓。」

81強識博聞 [ qiáng shí bó wén ]

解釋 同「強記博聞」。

出處 清·梁章钜《歸田瑣記·壽序》:「生平無他嗜好,以著述為性命,強識博聞,達於國家掌故。」

82博弈猶賢 [ bó yì yóu xián ]

解釋 後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處 語出《論語 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83褒衣博帶 [ bāo yī bó dài ]

解釋 褒、博:形容寬大。著寬袍,係闊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雋不疑傳》:「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84不刊之典 [ bù kān zhī diǎn ]

解釋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製。

出處 《梁書 蕭子雲傳》:「伏以聖旨所定樂論鍾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孝,致治所成。」

85勤學好問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釋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諡之以文。」

86一代楷模 [ yī dài kǎi mó ]

解釋 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出處 《舊唐書·李靖傳》:「朕今非直成公雅誌,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87秉筆直書 [ bǐng bǐ zhí shū ]

解釋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88旁求博考 [ páng qiú bó kǎo ]

解釋 多方搜求,廣泛考證。

出處 魯迅《「皇漢醫學」》:「引用書目多至一百餘種,旁求博考,洵大觀也。」

89學貫天人 [ xué guàn tiān rén ]

解釋 貫:貫通;天人:天和人。學問貫穿天、人各類知識。指學識淵博。

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祿籍》:「學貫天人,才兼文武,聰明穎悟,出口成章。」

90通才練識 [ tōng cái liàn shí ]

解釋 博學多才,見識練達。

出處 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觀之頌序》:「夫其通才練識,贍學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91通材達識 [ tōng cái dá shí ]

解釋 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

出處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92沉博絕麗 [ chén bó jué lì ]

解釋 沉:深長;博:淵博。指文章的含義深遠,內容淵博,文辭美妙。

出處 漢 揚雄《答劉歆書》:「雄為郎之歲,自奏少不得學,而心好沉博絕麗之文,願不受三歲之奉,且休脫直事之由。」

93酒酸不售 [ jiǔ suān bù shòu ]

解釋 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蒙蔽。後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94閉戶讀書 [ bì hù dú shū ]

解釋 關著門在家裏埋頭讀書。

出處 《隋書 盧思道傳》:「思道讀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閉戶讀書,師事河間邢才子。」

95高冠博帶 [ gāo guān bó dài ]

解釋 冠:帽子;博:大;帶:衣帶。戴著高大的帽子,係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出處 《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96多聞強記 [ duō wén qiáng jì ]

解釋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台韶國師法嗣》:「杭州九曲觀音院慶祥禪師,餘杭人也,辯才冠眾,多聞強記,時天台人推為傑出。」

97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98噴珠吐玉 [ pēn zhū tǔ yù ]

解釋 嘴裏噴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99天文地理 [ tiān wén dì lǐ ]

解釋 泛指知識、學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