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動作緩慢的成語

形容動作緩慢的成語


1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2姍姍來遲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釋 舊時形容女子走路遲緩從容的樣子。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3慢條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釋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歎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4笨手笨腳 [ bèn shǒu bèn jiǎo ]

解釋 形容動作不靈活。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24回:「才是笨手笨腳,無啥人來搭耐裝煙。」

5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釋 不慌張;不忙亂。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隻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6步履維艱 [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釋 步履:行走;維:文言句首中助詞;無實義;艱:困難。行走十分困難。也作「步履艱難」。

出處 清 劉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間,時患腰痛,兩腿無力,步履維艱。」

7步履蹣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釋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出處 宋 龔熙正《釋常談 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8不緊不慢 [ bù jīn bù màn ]

解釋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9磨磨蹭蹭 [ mó mó cèng cèng ]

解釋 行動遲緩,做事拖拉。

出處 沈從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這裏一筆,那邊一掃,再來磨磨蹭蹭,十來下,成了。」

10緩步代車 [ huǎn bù dài chē ]

解釋 緩:舒緩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車。

出處 唐·魏徴《隋書·劉炫傳自讚》:「玩文史以恰神,閱魚鳥以散慮,觀省野物,登臨園沼,緩步代車,無事為責。」

11蝸行牛步 [ wō xíng niú bù ]

解釋 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12鴨行鵝步 [ yā xíng é bù ]

解釋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我覷不的你梢寬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鴨步鵝行。」

13輕吞慢吐 [ qīng tūn màn tǔ ]

解釋 形容歌唱時聲音輕柔,吐詞緩慢。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妥娘唱畢,大家又稱讚了一會兒,朱貴兒方在輕吞慢吐,嘹嘹嚦嚦,唱將起來。」

14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解釋 形容走路緩慢。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出處 《詩經 王風 丘中有麻》

15龐然大物 [ páng rán dà wù ]

解釋 龐然:高且大的樣子。形容外表強大;事實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第19卷:「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16老態龍鍾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解釋 老態:老年人的體態;龍鍾:行動不靈活。形容年老體衰;動作遲緩。

出處 宋 陸遊《聽雨》:「老態龍鍾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17規規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釋 指人的品行方正,謹守禮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說了不多幾句話,寶玉也來了,進門見了王夫人,不過規規矩矩說了幾句。」

18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19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0一聲不響 [ yī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釋 指不發出一點聲音。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聲不響的閃了進來,像貓兒戲蝶一般,擒擒縱縱地把自己搏弄。」

21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22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釋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3度日如年 [ dù rì rú nián ]

解釋 過一天覺得好像過一年那麼長久。形容日子難熬。

出處 宋 柳永《戚氏》:「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

24奮發有為 [ fèn fā yǒu wéi ]

解釋 精神振作,有所作為。

出處 《元史 陳祖仁傳》:「孰不欲奮發有為,成不世之功。」

2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釋 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麵上卻好像很笨拙。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26費盡心機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釋 心機:心思;計謀。指用盡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宋 戴複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27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釋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出處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28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29不辨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30千慮一得 [ qiān lǜ yī dé ]

解釋 慮:思考;得:收獲。在千百次的考慮中;總會有正確的時候。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31緩不濟急 [ huǎn bù jì jí ]

解釋 緩:慢;濟:救助。緩慢的行動適應不了緊急的需要。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正愁緩不濟急,恰好有現任杭州織造的富周三爺,是門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門生帶來一萬銀子。」

32有條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釋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33鵝行鴨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釋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出處 元 楊暹《西遊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宗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34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35慢慢騰騰 [ màn màn téng téng ]

解釋 形容運動非常緩慢。

出處 徐光耀《平原烈火》:「生是你麻痹大意,慢慢騰騰鬧的。」

36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釋 笨:不靈巧。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馮永祥平時以能說會道出名於工商界的,現在卻變得好像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了。」

37拙口鈍腮 [ zhuō kǒu dùn sāi ]

解釋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

38心勞日拙 [ xīn láo rì zhuō ]

解釋 弄虛作假的人;用盡心機;百般掩飾;可是事情還是越來越不順手。現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出處 《尚書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39漫條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釋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裏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40氣壯如牛 [ qì zhuàng rú niú ]

解釋 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出處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十章:「‘我園藝場是書記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會氣壯如牛地告訴你。」

41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釋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隻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麼傻頭傻腦的,這麼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42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解釋 心思笨,又不善於說話。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

43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釋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

出處 宋 黃庭堅《王純中墓誌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44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解釋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於講話。拙:笨;不靈。

出處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並非處處都去留心,隻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45將勤補拙 [ jiāng qín bǔ zhuō ]

解釋 以勤奮彌補笨拙。

出處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46鈍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釋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0回:「好妹妹,我是鈍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47拙嘴笨腮 [ zhuō zuǐ bèn sāi ]

解釋 見「拙嘴笨舌」。

出處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48步態蹣跚 [ bù tài pán shān ]

解釋 走路搖擺、緩慢的姿態

49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解釋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清 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50操縱自如 [ cāo zòng zì rú ]

解釋 掌握運用或駕馭得心應手,毫無阻礙。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一回:「若遇風平浪靜的時候,他駕駛的情狀,亦有操縱自如之妙。」

51人窮智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解釋 指人窮了,言行也就顯得笨拙不聰明。

出處 《雞肋編》下卷引陳無己詩:「人窮令智短,百巧千窮隻短檠。」

52鈍學累功 [ dùn xué lěi gōng ]

解釋 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隻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文章》:「鈍學累功,不妨精熟。」

53泥足巨人 [ ní zú jù rén ]

解釋 比喻實際非常虛弱的笨大東西。

出處 郭沫若《憶秦娥·歌劇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過街老鼠。」

54慢慢吞吞 [ màn màn tūn tūn ]

解釋 緩慢的樣子,動作非常慢,指做事沒有效率。

出處 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55以勤補拙 [ yǐ qín bǔ zhuō ]

解釋 用勤奮補救笨拙,含有自謙之意。

出處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無別慮,筆不暫停。或畢景忘餐,或連宵不寐。以勤補拙,不遑自處。」

56悠閑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 ]

解釋 自在:無拘無束。形容神態從容,無拘無束。

出處 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

57哀感頑豔 [ āi gǎn wán yàn ]

解釋 哀:悲哀;感:感動;頑:愚拙;豔:慧麗。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後轉用以評述豔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出處 三國 魏 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淒入肝脾,哀感頑豔。」呂延濟注:「頑鈍豔美者皆感之。」

58小黠大癡 [ xiǎo xiá dà chī ]

解釋 好弄小聰明而實際上很愚笨。

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59悠悠蕩蕩 [ yōu yōu dàng dàng ]

解釋 形容搖搖晃晃,飄浮不定。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47卷:「若是悠悠蕩蕩,未有不入於邪僻。」

60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釋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麵上看來好象愚笨。

出處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61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2滾芥投針 [ gǔn jiè tóu zhēn ]

解釋 芥:小草。滾動芥籽,把針投擲進小的孔眼。比喻事情進展很慢,成效小。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修行雖是滾芥投針……弟子情願在山苦行。」

63拙口笨腮 [ zhuō kǒu bèn sāi ]

解釋 猶拙嘴笨舌。

出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當行;拙口笨腮,農人本色。」

64大辯若訥 [ dà biàn ruò nè ]

解釋 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麵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出處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65坌鳥先飛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解釋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鳥先飛」。

出處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雲]: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

66厲世摩鈍 [ lì shì mó dùn ]

解釋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有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

67使貪使愚 [ shǐ tān shǐ yú ]

解釋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出處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聖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68滴滴答答 [ dī dī dā dā ]

解釋 重複的滴滴聲或一連串輕快的聲音或拍打。

出處 張恨水《夜深沉》第19回:「由早上到下午三四點鍾,兀自滴滴答答的在簷瓦上流著下來。」

69枉曲直湊 [ wǎng qǔ zhí còu ]

解釋 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70頓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釋 比喻嘴笨,不善於說話。

71使愚使過 [ shǐ yú shǐ guò ]

解釋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出處 宋 範仲淹《讓觀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戰,大挫國威,朝廷有使愚使過之議,遂及於臣。」

72上智下愚 [ shàng zhì xià yú ]

解釋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出處 《論語·陽貨》:「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73吃力不討好 [ chī lì bù tǎo hǎo ]

解釋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讚。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