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謙遜的成語

形容人謙遜的成語


1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2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3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4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5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6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7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8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9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10拋磚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釋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11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12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釋 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3溫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釋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14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15竭誠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出處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

16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17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18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19功薄蟬翼 [ gōng bó chán yì ]

解釋 功勞象蟬的翅膀那樣微薄。形容功勞很小。常用作謙詞。

出處 漢·蔡邕《讓高陽鄉侯章》:「臣事輕葭莩,功薄蟬翼。」

20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21深藏若虛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釋 把寶物藏起來,好象沒有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2門不停賓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釋 賓:賓客。門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於待客。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

23黃公好謙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 ]

解釋 指人過分謙虛。

出處 《尹文子·大道上》:「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

24好問則裕 [ hào wèn zé yù ]

解釋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出處 《尚書 湯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25辭尊居卑 [ cí zūn jū bēi ]

解釋 辭:推卻。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

26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釋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麵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27專橫跋扈 [ zhuān hèng bá hù ]

解釋 專斷橫行;蠻不講理(跋扈:霸道;不講道理)。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嚐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

28出言不遜 [ chū yán bù xùn ]

解釋 言:話;說;出言:說話;遜:謙讓;恭順。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也作「出口不遜。」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張郃傳》:「圖(郭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29醜態百出 [ chǒu tài bǎi chū ]

解釋 醜態:醜惡的樣子。做出各種各樣的醜惡的樣子。形容醜惡的表演或醜惡的行為。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們那有甚麼心事!不過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過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醜態百出。」

30蠻橫無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釋 野蠻橫暴;不講道理。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六回:「武鬆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31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32真才實學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釋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33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4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35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36達官貴人 [ dá guān guì rén ]

解釋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顯赫而有權勢的人物。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九卷:「京師都會,好惡萬端貴人,達官盈門。」

37和藹可親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釋 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38破口大罵 [ pò kǒu dà mà ]

解釋 破:衝開。指滿口惡語罵人。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

39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40畢恭畢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李玉堂,一山東大漢,抵軍部時,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

41沒上沒下 [ méi shàng méi xià ]

解釋 不分尊卑長幼,沒有禮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再者也沒剛柔,有時見了我們,喜歡時沒上沒下,大家亂頑一陣;不喜歡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42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43犬馬之勞 [ quǎn mǎ zhī láo ]

解釋 犬馬: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替主子奔走的犬馬;以表示忠誠。比喻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出處 《晉書 段灼傳》:「願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製。」

44蠻不講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釋 蠻:野蠻;粗暴。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出處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裏,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凶犯法的人。」

45占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釋 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46勤勤懇懇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釋 形容對人對事誠懇、熱情。亦指工作勤奮,一絲不苟。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47傲慢無禮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釋 指態度傲慢,不講禮貌。

出處 《三國誌·吳誌·三嗣主傳》裴鬆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48傲慢不遜 [ ào màn bù xùn ]

解釋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蕭望之傳》:「有司奏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慢不遜。」

49你謙我讓 [ nǐ qiān wǒ ràng ]

解釋 謙:謙讓。指雙方互相謙讓。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7回:「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別你謙我讓的。」

50任其自然 [ rèn qí zì rán ]

解釋 任:聽憑;不管。指對人、對事聽憑他(它)自由發展;不加約束或引導。

出處 宋 周密《齊東野語 小兒瘡痘》:「大要在固髒氣之外,任其自然耳。」

51芻蕘之見 [ chú ráo zhī jiàn ]

解釋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出處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52善氣迎人 [ shàn qì yíng rén ]

解釋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人。

出處 《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53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釋 ①表示礙於情麵而隻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54降尊臨卑 [ jiàng zūn lín bēi ]

解釋 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55不敢告勞 [ bù gǎn gào láo ]

解釋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出處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56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57采及葑菲 [ cǎi jí fēng fēi ]

解釋 別人征求自己意見時表示謙虛的說法。

出處 《詩經·國風·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58尺寸可取 [ chǐ cùn kě qǔ ]

解釋 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