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忍耐的成語

形容忍耐的成語


1忍氣吞聲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2能屈能伸 [ néng qū néng shēn ]

解釋 屈:彎曲;伸:伸直。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據環境變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負。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3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解釋 按捺:抑製;克製。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製。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仙……按捺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4唾麵自幹 [ tuò miàn zì gān ]

解釋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汙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 《新唐書 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麵,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

5仰人鼻息 [ yǎng rén bí xī ]

解釋 仰:依賴;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臉色行事;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猶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6屏氣吞聲 [ píng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猶言忍氣吞聲。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貧兒屏氣吞聲,蹲踞牆外,又被群狗嚎吠。」

7含垢忍辱 [ hán gòu rěn rǔ ]

解釋 含:包容;垢:通「詬」;恥辱。指容忍恥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8能伸能屈 [ néng shēn néng qū ]

解釋 見「能屈能伸」。

出處 《荀子·不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

9忍辱含垢 [ rěn rǔ hán gòu ]

解釋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出處 漢 班昭《女誡》:「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10包羞忍恥 [ bāo xiū rěn chǐ ]

解釋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出處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11氣忍聲吞 [ qì rěn shēng tūn ]

解釋 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說什麼話。形容窩囊。

出處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

12委曲成全 [ wěi qǔ chéng quán ]

解釋 指使自己受委屈,來成全別人。亦作「委曲周全」。

出處 明·李贄《續焚書·答駱副使》:「夫自用則不能容物,無用又不能理物,其得爾三載於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澤也。」

13吞聲忍氣 [ tūn shēng rěn qì ]

解釋 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出處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隻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14降心相從 [ jiàng xīn xiāng cóng ]

解釋 委屈自己的意願;放棄成見;服從別人。

出處 左丘明《左傳 隱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15百忍成金 [ bǎi rěn chéng jīn ]

解釋 形容忍耐的可貴。

出處 《舊唐書 孝友傳 張公藝》:「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

16忍尤含垢 [ rěn yóu hán gòu ]

解釋 遭受怨謗恥辱而忍耐著。

出處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17懲忿窒欲 [ chéng fèn zhì yù ]

解釋 懲:懲戒;忿: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製憤怒,抑製嗜欲。

出處 《周易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18狼吃襆頭 [ láng chī fú tóu ]

解釋 狼銜去人的襆頭,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難言,強自忍耐。

出處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你便罵我一千場,便拷我三十頓,我則索狼吃襆頭,心兒自忍。」

19忍辱負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釋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20臥薪嚐膽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嚐一嚐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也。」

21忍無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解釋 忍:忍受;忍耐;無:無法。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孫禮傳》:「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22逆來順受 [ nì lái shùn shòu ]

解釋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23奇恥大辱 [ qí chǐ dà rǔ ]

解釋 奇:罕見的。極大的恥辱;罕見的恥辱。

出處 清 程道一《鴉片之戰演義》:「回憶當年的議和,不止喪權失利,實為獨立國的奇恥大辱。」

24嗟來之食 [ jiē lái zhī shí ]

解釋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下》:「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25相忍為國 [ xiāng rěn wèi guó ]

解釋 忍:容忍。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26慘不忍言 [ cǎn bù rěn yán ]

解釋 慘:悲慘;言:講,說。不忍心把悲慘情形說出口。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數年,百姓死亡流離,如水愈深,如火愈熱,往往赤地千裏,炊煙斷絕,易子而食,慘不忍言。」

27忍饑挨餓 [ rěn jī āi è ]

解釋 忍受饑餓。形容極其貧困。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14回:「忍饑挨餓進廟殺僧,少水無茶開門揖盜。」

28委曲求全 [ wěi qū qiú quán ]

解釋 勉強地去將就別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為顧全大局而做出忍讓的姿態。委曲:曲意遷就。

出處 宋 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聖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29按捺不下 [ àn nà bù xià ]

解釋 按捺:抑製,忍耐。無法抑製。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

30聲吞氣忍 [ shēng tūn qì rěn ]

解釋 吞:咽下。形容受了氣勉強忍耐,不敢出聲抗爭。

出處 明·高明《琵琶記·瞷詢衷情》:「夫人,非是我聲吞氣忍,隻為你爹行勢逼臨,怕他知我要歸去,將人廝禁。」

31忍饑受餓 [ rěn jī shòu è ]

解釋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出處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育親娘!」

32胯下之辱 [ kuà xià zhī rǔ ]

解釋 胯下:兩條腿之間。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33隱忍不言 [ yǐn rěn bù yán ]

解釋 把事情蕆在心裏不說。

出處 清 歸莊《與季滄葦侍禦書》:「即受侮嫚,亦為親屈,欲終隱忍不言。」

34忍辱偷生 [ rěn rǔ tōu shēng ]

解釋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

35忍辱求全 [ rěn rǔ qiú quán ]

解釋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個大局

36吞聲飲氣 [ tūn shēng yǐn qì ]

解釋 猶吞聲忍氣。

出處 《北史·儒林傳下》:「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37不忍卒讀 [ bù rěn zú dú ]

解釋 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38忍辱含羞 [ rěn rǔ hán xiū ]

解釋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出處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39痛不可忍 [ tòng bù kě rěn ]

解釋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於忍受不了。

出處 宋·洪邁《夷堅甲誌·人生鱉》:「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餘而死。」

40折腰五鬥 [ zhé yāo wǔ dǒu ]

解釋 折腰:彎腰。五鬥:五鬥米。為五鬥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鬥」。

出處 《晉書·陶潛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41撚著鼻子 [ niǎn zhe bí zi ]

解釋 形容克製忍耐,受了氣也不敢發作。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帶了舵公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撚著鼻子回船去了。」

42忍苦耐勞 [ rěn kǔ nài láo ]

解釋 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出處 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

43忍恥含垢 [ rěn chǐ hán gòu ]

解釋 含忍恥辱。同「忍辱含垢」。

出處 宋 蘇軾《上韓樞密書》:「好兵始禍者既足以為後嗣之累,則凡忍恥含垢以全人命,其為子孫之福,審矣。」

44韜晦待時 [ tāo huì dài shí ]

解釋 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

出處 茅盾《蝕·動搖》:「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後來時事日非,隻好韜晦待時。」

45隱忍不發 [ yǐn rěn bù fā ]

解釋 亦作「隱忍不言」。克製忍耐,不向人發泄、透露。

出處 宋·秦觀《淮海集·石慶論》:「特以太後之故,隱忍而不發。」

46委曲周全 [ wěi qǔ zhōu quán ]

解釋 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遷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我隻要委曲周全稱家主一樁大事,並無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47含辛忍苦 [ hán xīn rěn kǔ ]

解釋 見「含辛茹苦」。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商家,連疑心也不當人子,隻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悵,沒個處法。」

48以忍為閽 [ yǐ rěn wéi hūn ]

解釋 用忍耐作門。表示不輕易動怒而出言傷人,以免招來禍患。

出處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49安忍無親 [ ān rěn wú qīn ]

解釋 安心於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50木雞養到 [ mù jī yǎng dào ]

解釋 木雞:善鬥的雞,看上去象木頭一樣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51飲氣吞聲 [ yǐ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謂不喘氣,不做聲。形容憂懼惶恐。

出處 南朝·梁·任孝恭《為汝南王檄魏文》:「關東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淪蕪,室家顛殞,飲氣吞聲,誌申讎怨。」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