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選拔人才的成語

形容選拔人才的成語


1任人唯賢 [ rèn rén wéi xián ]

解釋 任用人隻選擇德才兼備的人。

出處 《尚書 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2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釋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3毛遂自薦 [ máo suì zì jiàn ]

解釋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讚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4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釋 了解下屬;善於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處 漢 班彪《王命論》:「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5廣開才路 [ guǎng kāi cái lù ]

解釋 指讓有才幹的人廣泛得到任用。

6選賢舉能 [ xuǎn xián jǔ néng ]

解釋 選舉賢人;薦舉能人。

出處 《舊唐書 食貨誌上》:「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於國家,非其才則遺患於黎庶。此義不可不知也。」

7拔十得五 [ bá shí dé wǔ ]

解釋 想選拔十個,結果隻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出處 《新唐書 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

8拔十失五 [ bá shí shī wǔ ]

解釋 指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

出處 《三國誌 蜀書 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誌者自勵,不亦可乎?」

9采光剖璞 [ cǎi guāng pōu pú ]

解釋 光:光輝;璞:玉石毛料。比喻挑選人才。

出處 漢·荀爽《與郭叔都書》:「鹽車之驥,自非伯樂,無以顯名,采光剖璞,以獨見寶,實為足下利之。」

10篤近舉遠 [ dǔ jìn jǔ juǎn ]

解釋 篤:忠實,厚道;舉:舉薦,選拔。對關係近的厚道,對關係遠的舉薦,指同等待人。

出處 唐·韓愈《原人》:「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11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解釋 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2鶴立雞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釋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13名落孫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釋 名字排在孫山後麵。指考試未被錄取;榜上無名。

出處 宋 範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托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14求賢若渴 [ qiú xián ruò kě ]

解釋 賢:有才能的人。形容尋求優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樣。

出處 《隋書 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15人盡其才 [ rén jìn qí cái ]

解釋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若乃人盡其才,悉用其力,以少勝眾者。」

16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解釋 不拘:不拘泥;不限製;格:規格;標準。指不限定於一種規格和方式。

出處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7寧缺毋濫 [ nìng quē wú làn ]

解釋 寧:寧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濫:過多。寧可空缺一些;也決不降低要求。也作「寧缺勿濫」。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即令寧缺勿濫,這開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開封首縣,卻是斷缺不得的。」

18量才錄用 [ liàng cái lù yòng ]

解釋 量:估量;衡量;錄用:收錄任用。根據不同的才能相應地安排適當的工作。

出處 宋 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錄用。」

19愛才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釋 愛惜人才就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31回:「本帥愛才如命,何必過謙?」

20任人唯親 [ rèn rén wéi qīn ]

解釋 任:任用。唯:隻。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樣;隻用和自己關係親近的。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幹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21舉賢任能 [ jǔ xián rèn néng ]

解釋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22加官進祿 [ jiā guān jìn lù ]

解釋 祿:俸祿;舊社會稱官吏的薪水。提升官職;增加俸祿。

出處 《金史 後妃傳下 章宗元妃李氏》:「向外飛則四國來朝,向裏飛則加官進祿。」

23舉賢使能 [ jǔ xián shǐ néng ]

解釋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 《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24見賢思齊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釋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5伯樂相馬 [ bó lè xiàng mǎ ]

解釋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了。」

26論德使能 [ lùn dé shǐ néng ]

解釋 選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論,通「掄」。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聖王之道也,儒之所謹守也。」

27量材錄用 [ liàng cái lù yòng ]

解釋 見「量才錄用」。

出處 太平天國·洪仁玕《誅妖檄文》:「爾等果能悔悟來歸,定然量材錄用。」

28破格錄用 [ pò gé lù yòng ]

解釋 格:規格,標準;錄用:任用。突破原來的標準任用人才。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進之士,有奇才異能的,亦應時破格錄用。」

29選賢任能 [ xuǎn xián rèn néng ]

解釋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與能」、「選賢舉能」。

出處 《舊唐書 食貨誌上》:「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於國家,非其才則貽患於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30進賢任能 [ jìn xián rèn néng ]

解釋 進: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31擇優錄取 [ zé yōu lù qǔ ]

解釋 擇:選擇;錄取:任用。選擇優秀的錄用。

出處 鄧小平《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32招賢納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解釋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 《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33寧缺勿濫 [ níng quē wù làn ]

解釋 濫:不加選擇,過度,過多。寧可少些,不要不顧質量地求多。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若不幸而過,寧僭不濫。」

34愛才好士 [ ài cái hǎo shì ]

解釋 好:喜愛。愛護、重視人才。

出處 《晉書 殷仲文傳》:「劉毅愛才好士,深相禮接,臨當之郡。」

35進賢退佞 [ jìn xián tuì nìng ]

解釋 猶言進賢黜佞。

出處 鄭觀應《論普國中隻事略》:「凡不能進賢退佞,安內攘外,而徒以小康謹安常習故者,皆恥也。」

36進賢進能 [ jìn xián jìn néng ]

解釋 猶言進賢任能。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器》:「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37進賢拔能 [ jìn xián bá néng ]

解釋 猶言進賢任能。

出處 《魏書·任城王澄傳》:「進賢拔能,重官人之舉;標賞忠靖,旌養人之器。」

38進賢用能 [ jìn xián yòng néng ]

解釋 同「進賢任能」。

出處 《東觀漢記·明帝紀》:「進賢用能,各得其所。」

39進賢達能 [ jìn xián dá néng ]

解釋 猶言進賢任能。

出處 漢·劉向《說苑·修文》:「進賢達能謂之大夫,敬上愛下謂之諸侯,天覆地載謂之天子。」

40野無遺賢 [ yě wú yí xián ]

解釋 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出處 《尚書 大禹漠》:「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41選賢與能 [ xuǎn xián yǔ néng ]

解釋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

出處 《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42破格提拔 [ pò gé tí bá ]

解釋 不遵常規選拔提升。

出處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打破那些關於台階的過時的觀念,創造一些適合新形勢新任務的台階,這才能大膽破格提拔。」

43采擢薦進 [ cǎi zhuó jiàn jìn ]

解釋 擢:選拔,提拔;薦:推薦。指對人才的選拔、舉薦和提升。

出處 唐·韓愈《感二鳥賦》:「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

44選賢進能 [ xuǎn xián jìn néng ]

解釋 選:選擇,挑選。選拔任用賢能的人。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選賢進能,不私乎內。」

45中正九品 [ zhōng zhèng jiǔ pǐn ]

解釋 品:等級。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實行選拔官吏的等級製度。

出處 《晉書·劉毅傳》:「至於中正九品,上聖古賢,皆所不為,豈蔽於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將以政化之宜無取於此也。」

46以黨舉官 [ yǐ dǎng jǔ guān ]

解釋 按照朋黨關係來選拔官吏。

出處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於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47使賢任能 [ shǐ xián rèn néng ]

解釋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吾使賢任能,各殊其事,孤虛心高望,冀聞報複之謀,今鹹匿聲隱形,不聞其語,厥咎安在?」

48九品中正 [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

解釋 品:等級。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實行選拔官吏的等級製度。

出處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天下四萬萬人之材性,長素豈嚐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檢查差第之乎?」

49日慎一日 [ rì shèn yī rì ]

解釋 一天比一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處 《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50三征七辟 [ sān zhǐ qī pì ]

解釋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薦舉。指朝廷多次征名為官。

出處 《晉書·王褒傳》:「於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51設官分職 [ shè guān fēn zhí ]

解釋 職:職位,職權。設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職權。

出處 晉·左思《魏都賦》:「設官分職,營處署居。」

52甄奇錄異 [ zhēn qí lù yì ]

解釋 謂選拔錄用優秀的人才。

出處 《三國誌·吳誌·步騭傳》:「騭於是條於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形狀。」裴鬆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以此服之。」

53玉尺量才 [ yù chǐ liáng cái ]

解釋 玉尺:玉製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用恰當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出處 唐·李白《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54披榛采蘭 [ pī zhēn cǎi lán ]

解釋 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采摘蘭草。比喻選拔人才。

出處 《晉書 皇甫謐傳》:「陛下披榛采蘭,並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遠。」

55獎拔公心 [ jiǎng bá gōng xīn ]

解釋 獎:勸勉,誇獎;拔:選拔,提升。獎勵和提拔出於公心。

出處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李封州甘為文至精,獎拔公心,亦類數公。」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