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否定別人的成語

形容否定別人的成語


1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2無可厚非 [ wú kě hòu fēi ]

解釋 厚:重;非:否定。沒有什麼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出處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3善罷甘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解釋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闖。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4一筆抹煞 [ yī bǐ mǒ shā ]

解釋 抹煞:塗抹掉;勾銷。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也作「一筆抹殺」。

出處 徐特立《研究曆史的目的與方法》:「可是對於他們在某一個時候追求真理的熱忱和老績,我們現在是不該一筆抹煞的。」

5無可置辯 [ wú kě zhì biàn ]

解釋 沒有什麼可爭辨的。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此譬至明,以詰形家,亦無可置辯。」

6頌古非今 [ sòng gǔ fēi jīn ]

解釋 頌:頌揚;非:非難;反對;今:現代。頌揚古代的;非難和反對現代的。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7是古非今 [ shì gǔ fēi jīn ]

解釋 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且儒雅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8一筆抹殺 [ yī bǐ mǒ shā ]

解釋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遂將前後愛書,一筆抹殺。」

9善罷幹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解釋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幹休了?」

10以古非今 [ yǐ gǔ fēi jīn ]

解釋 非:非難,否定。用曆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11以不濟可 [ yǐ bù jì kě ]

解釋 指用否定錯誤意見的辦法,幫助國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濟,成。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杜預注:「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

12泥古非今 [ nì gǔ fēi jīn ]

解釋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今的。形容崇尚陳規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出處 宋 劉恕《自訟》:「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

13惡不去善 [ wù bù qù shàn ]

解釋 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

14一棍子打死 [ yī gùn zi dǎ sǐ ]

解釋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家發表錯誤的意見,發表了就‘一棍子打死’,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

15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16無孔不入 [ wú kǒng bù rù ]

解釋 孔:小洞。有空子就鑽。比喻利用一切機會去活動。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況且上海辦捐的人,鑽頭覓縫,無孔不入,設或耽擱下來,被人家弄了進去,豈不是悔之不及。」

17無奇不有 [ wú qí bù yǒu ]

解釋 什麼稀奇古怪的事物都有。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上海地方,無奇不有,倘能在那裏多盤桓些日子,新聞還多著呢。」

18無時無刻 [ wú shí wú kè ]

解釋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19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釋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輕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處 宋 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20無所不為 [ wú suǒ bù wéi ]

解釋 為:做。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麼壞事都幹了。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21無堅不摧 [ wú jiān bù cuī ]

解釋 形容力量非常強大;沒有什麼堅固的東西能摧毀。

出處 《舊唐書 孔巢文傳》:「(田)乃就宴,悅酒酣,自矜其騎射之藝,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22同日而語 [ tóng rì ér yǔ ]

解釋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裏來討論。意即相提並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23奴顏婢膝 [ nú yán bì xī ]

解釋 奴:奴才;顏:麵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氣十足;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

出處 唐 陸龜蒙《江湖散人歌》:「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

24忘恩負義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釋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

出處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裏扶起他來那。」

25一筆勾銷 [ yī bǐ gōu xiāo ]

解釋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麵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出處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26小肚雞腸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釋 比喻器量狹小,隻考慮小事,不照顧大局。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46章:「人家蕭長春可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撐得船。」

27恬不知恥 [ tián bù zhī chǐ ]

解釋 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不以為恥。恬:安然、滿不在乎。

出處 宋 呂祖謙《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28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 心口不一致;口上說一套;心裏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29一概而論 [ yī gài ér lùn ]

解釋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鬥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個標準來評論、看待或處理。多形容不分性質、不加區別地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30無惡不作 [ wú è bù zuò ]

解釋 惡:壞事。沒有哪樣壞事不幹的。指幹盡了壞事。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龍皋家,倚嬌作勢,折毒孩子,打罵丫頭,無惡不作。」

31無所不至 [ wú suǒ bù zhì ]

解釋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麼壞事都做絕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2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解釋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後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係的重大。

出處 《詩經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33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釋 以:用;拿;偏:片麵;一方麵;概:概括;全:全部;全麵。以片麵代替全麵。

出處 吳家國《普通邏輯》:「隻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隻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係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34欺善怕惡 [ qī shàn pà è ]

解釋 欺侮善良者,懼怕凶惡者。

出處 明 楊柔勝《玉環記 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凶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

35望其項背 [ wàng qí xiàng bèi ]

解釋 見「望其肩項」。

出處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裏者,非後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36以白詆青 [ yǐ bái dǐ qīng ]

解釋 以白色詆毀青色。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

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寧藏拙而不為則可,若護其所短,而反譏人之所長,則不可。所謂以宮笑角,以白詆青者,謂之陋儒。」

37一筆抹摋 [ yī bǐ mò cǐ ]

解釋 見「一筆抹煞」。

38以宮笑角 [ yǐ gōng xiào jiǎo ]

解釋 宮、角,均為古代五音之一。拿宮調譏笑角調。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否定別人。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文武》:「今代之人,為武者則非文,為文者則嗤武,各執其所長而相是非,猶以宮笑角,非適才之情,得實之論也。」

39一棍打一船 [ yī gùn dǎ yī chuán ]

解釋 指不分好壞,全盤否定。

出處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哥哥的話雖是不錯,但俗語說的,樹大有枯枝,一國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壞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