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打擾別人的成語

形容打擾別人的成語


1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2耳根清淨 [ ěr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耳邊無事噪聒。指無事打擾。

出處 《圓覺經》上卷:「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

3隨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釋 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隨:聽任;欲:想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終是個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

4自得其樂 [ zì dé qí lè ]

解釋 自己從中得到樂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如曾點浴沂風雪,自得其樂。」

5滄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釋 滄海:大海;粟:穀子。大海中的一粒穀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平步青雲 [ píng bù qīng yún ]

解釋 平:平穩;穩當;步:行步;走上;登上;青雲: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出處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雲。」

7惹火燒身 [ rě huǒ shāo shēn ]

解釋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災惹禍害自己。

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人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麼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燒身,連忙把餘琳並馮氏,都送將出來。」

8不厭其煩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釋 厭:嫌;煩:麻煩。不嫌麻煩。

出處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9風和日麗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釋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10五彩繽紛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釋 五彩:原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後泛指多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雜的樣子。各種顏色錯雜繁複。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鋪設得五彩繽紛,當中擺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兩旁點著五六對青燭。」

11寸草春暉 [ cùn cǎo chūn huī ]

解釋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出處 唐 孟郊《遊子吟》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2息事寧人 [ xī shì níng rén ]

解釋 息:平息;寧:安定。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

13不吝賜教 [ bù lìn cì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指點教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出處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14逍遙自在 [ xiāo yáo zì zài ]

解釋 逍遙:悠閑自得的樣子;自在:自由;舒適。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出處 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遠眺》:「飛鳥滅時宜極目,遠風來處好開襟,誰知不離簪纓內,長得逍遙自在心。」

15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釋 形容沒有拘束;十分安閑舒適。

出處 唐 釋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

16自力更生 [ zì lì gēng shēng ]

解釋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發展興旺。更生:重新獲得生命。

出處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17畫地為牢 [ huà dì wéi láo ]

解釋 牢:牢獄。在地上畫圈;囚人於內;作為牢獄。後喻指僅在一定的小範圍內活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18心廣體胖 [ xīn guǎng tǐ pán ]

解釋 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廣:寬廣;開闊;胖:安泰舒適。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9不知好歹 [ bù zhī hǎo dǎi ]

解釋 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鬆出門。」

20從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解釋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君子之交 [ jūn zǐ zhī jiāo ]

解釋 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出處 莊周《莊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22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解釋 悠然: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而舒適。形容態度悠閑;心情舒適。

出處 《晉書 隱逸傳 楊柯》:「常食粗飲水,衣褐縕袍,人不堪其憂,而柯悠然自得。」

23六畜不安 [ liù chù bù ān ]

解釋 六畜:牛、馬、羊、豕、雞、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寧。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要我去擾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後連我也把個小命兒送掉了,圖著什麼呢?」

24安安靜靜 [ ān ān jìng jìng ]

解釋 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出處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隻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25清清靜靜 [ qīng qīng jìng jìng ]

解釋 安安靜靜,不嘈雜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我這一進去,他又賭氣走了,不如咱們回去罷,讓他兩個清清靜靜的說一回。」

26開花結果 [ kāi huā jiē guǒ ]

解釋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才到得你口。」

27削木為吏 [ xuē mù wéi lì ]

解釋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凶暴可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28悠哉遊哉 [ yōu zāi yóu zāi ]

解釋 悠閑自在。

出處 諶容《讚歌》:「兩隻空洞洞的棉襖袖子在肩上晃來晃去,給人一種悠哉遊哉的感覺。」

29坐地自劃 [ zuò dì zì huá ]

解釋 就地不動,自定範圍。比喻固執一端,排斥其它。

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新舊與文白之爭》:「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視為陳腐觀念,也是坐地自劃。」

30畫地為獄 [ huà dì wéi yù ]

解釋 比喻隻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出處 《漢書 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31撥草尋蛇 [ bō cǎo xún shé ]

解釋 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

32悠閑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 ]

解釋 自在:無拘無束。形容神態從容,無拘無束。

出處 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

33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釋 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波光明淨。

出處 阿來《塵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來,照著波光粼粼的小河。」

34無邊無垠 [ wú biān wú yín ]

解釋 見「無邊無際」。

出處 茅盾《白楊禮讚》:「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5刻木為吏 [ kè mù wéi lì ]

解釋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汙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凶暴可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36情恕理遣 [ qíng shù lǐ qiǎn ]

解釋 恕:原諒;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出處 《晉書 衛玠傳》:「玠嚐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幹,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