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心虛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心虛的成語


1虛張聲勢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2做賊心虛 [ zuò zéi xīn xū ]

解釋 做賊的人心裏虛。比喻做壞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

3色厲內荏 [ sè lì nèi rěn ]

解釋 色:神色;曆:曆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4作賊心虛 [ zuò zéi xīn xū ]

解釋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裏老是不安。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

5賊人心虛 [ zéi rén xīn xū ]

解釋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6詞鈍意虛 [ cí dùn yì xū ]

解釋 形容由於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幾個丫頭對賴,沒主兒,心下便起了疑。」

7心孤意怯 [ xīn gū yì qiè ]

解釋 謂心虛而膽氣不壯。

出處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士卒本將,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難以有功。」

8虛心冷氣 [ xū xīn lěng qì ]

解釋 虛:虛假;冷:不熱情。心虛膽怯、低三下四的樣子。也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出處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盡虛心冷氣,女著些帶耍連真,總饒你便通天徹地的郎君,也不夠三朝五日遭瘟。」

9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10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1擔驚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釋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12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解釋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態恭順卑屈。

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你嫌這裏亂鬼當家別處尋主,隻怕到那裏低三下四還幹舊營生。」

13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4若無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釋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雪岩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麵教人拿名片去縣裏把人放了,一麵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

15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16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17裝模作樣 [ zhuāng mú zuò yàng ]

解釋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形容做作;不自然。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麵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18七竅生煙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釋 七竅:指兩耳、兩眼、兩鼻孔和口。形容氣憤至極;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

19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20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21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22賊喊捉賊 [ zéi hǎn zhuō zéi ]

解釋 做賊的叫喊捉賊。比喻轉移目標;混淆視聽以逃脫罪責。

出處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賊喊捉賊,明明自己是匪,還扛著剿匪的旗號,到處剿匪。」

23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24心驚膽顫 [ xīn jīng dǎn chàn ]

解釋 見「心驚膽戰」。

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上卷:「城前發喊,驚得趙王心驚膽顫,文武諸將倉皇無計。」

25貌似強大 [ mào sì qiáng dà ]

解釋 表麵好象強大,實際卻很虛弱。

出處 羅廣斌《紅岩》第27章:「我相信,幾天之內,這個貌似強大的敵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說我們該不該這樣來估計形勢?」

26賊人膽虛 [ zéi rén dǎn xū ]

解釋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裏總是不踏實。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人膽虛,隻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27外厲內荏 [ wài lì nèi rěn ]

解釋 表麵強硬而內心虛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郎剴傳》:「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而寒溫不效也。」

28降心俯首 [ jiàng xīn fǔ shǒu ]

解釋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出處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遂今天下學子,雖有絕學高誌,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於詩賦帖括之業,而通人碩儒,蹉跎不第。」

29虛心平意 [ xū xīn píng yì ]

解釋 平:寧靜。心意空舒寧靜,如同說心平氣和。

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

30矜功伐善 [ jīn gōng fá shàn ]

解釋 矜、伐:自誇。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出處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31虛氣平心 [ xū qì píng xīn ]

解釋 虛:通「舒」。心平氣和。

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虛氣平心,乃至怒喜。」

32弄竹彈絲 [ nòng zhú dàn sī ]

解釋 吹奏管弦樂器。

33虛船觸舟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解釋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