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做事過頭的成語

形容做事過頭的成語


1過猶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釋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2反躬自省 [ fǎn gōng zì xǐng ]

解釋 躬:自身;省: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晉 鋪(其四)》:「自吟以往,更願反躬自省,以擇乎二者之間察其孰緩孰急,以為先後。」

3反身自問 [ fǎn shēn zì wèn ]

解釋 見「反躬自問」。

出處 清·戴名世《程孝子傳》:「嗚呼!人孰不有母,讀孝子之事,反身自問,竟何如哉!」

4反躬自責 [ fǎn gōng zì zé ]

解釋 回過頭來責備自己。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二》:「假如當局者稍有良心,應如何反躬自責,激發一點天良?」

5後顧之患 [ hòu gù zhī huàn ]

解釋 顧:回視;後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後方或家裏的憂患。

出處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盧文紀勸帝駐河橋,庚讚華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則契丹主有後顧之患,不能久駐漢地矣。」

6過為已甚 [ guò wéi yǐ shèn ]

解釋 過:過分;為:做;已甚:過頭。做得太過分。

出處 《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

7專心致誌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釋 心裏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誌:心意;誌趣。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8得隴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釋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出處 《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9貪得無厭 [ tān dé wú yàn ]

解釋 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四遊記 三至嶽陽飛度》:「洞賓歎曰:‘人心貪得無厭,一至於此!’」

10目中無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釋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 《說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無人,待我去打這狗頭下來。」

11得寸進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釋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2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13小題大做 [ xiǎo tí dà zuò ]

解釋 比喻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指無此必要

出處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山穀詩《雲濤石》]全是以實形虛,小題大做,極遠大之勢可謂奇想高妙。」

14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釋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裏麵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15聚精會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誌;精神高度集中。

出處 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16矯枉過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釋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超過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17愛不釋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釋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

出處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18滅頂之災 [ miè dǐng zhī zāi ]

解釋 滅:淹滅;頂:頭頂。像大水淹沒了頭頂一樣的災難。比喻致命的、毀滅性的災難。

出處 《周易 大過》:「過渉滅頂,凶,無咎。」

19得意洋洋 [ dé yì yáng yáng ]

解釋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20適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釋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21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22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釋 反目:翻轉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為仇人;指夫妻不和鬧得很僵;以致互相成為仇人。也指其他原來關係非常親密;相處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對立。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甚致憐新棄舊,反目成仇,多著呢?」

23日理萬機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釋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指帝王宰相每天要處理許許多多的事務。現指國家領導人為國事日夜操勞。

出處 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24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25欺人太甚 [ qī rén tài shèn ]

解釋 甚:過分。欺負人過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著他做了盟府,又與他一口寶劍,筵前舉鼎,欺人太甚。」

26哀毀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隻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27反躬自問 [ fǎn gōng zì wèn ]

解釋 反:反轉;躬:身體;自身。反回身來問問自己。指作自我檢查。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28洋洋得意 [ yáng yáng dé yì ]

解釋 形容神氣十足,非常得意。

出處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觀魚》:「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29俗不可耐 [ sú bù kě nài ]

解釋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30返躬內省 [ fǎn gōng nèi xǐng ]

解釋 躬:自身;省:檢查,反省。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失。

出處 《清史稿·文宗本紀》:「今年過節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

31驕傲自大 [ jiāo ào zì dà ]

解釋 盛氣淩人,過分抬高自己。

出處 鄧小平《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特別提出謙虛,反對驕傲自大。」

32不為已甚 [ bù wéi yǐ shèn ]

解釋 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人的譴責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猶太也。楊氏曰:‘言聖人所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33哀毀瘠立 [ āi huǐ jí lì ]

解釋 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出處 唐 張鷟《朝野僉載 補輯》:「(崔渾)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

34財殫力痡 [ cái dān lì pū ]

解釋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枯竭,民力疲困。

出處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35後顧之慮 [ hòu gù zhī lǜ ]

解釋 顧:回視;後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後方或家裏的憂患。

出處 宋·劉弈《上韓範二招討書》:「賊無後顧之慮,長驅而來。」

36積勞成病 [ jī láo chéng bìng ]

解釋 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同「積勞成疾」。

出處 《東周列國誌》第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禦敵。」

37柴毀骨立 [ chái huǐ gǔ lì ]

解釋 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出處 《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嚐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38柴毀滅性 [ chái huǐ miè xìng ]

解釋 柴毀:因極度哀痛而骨瘦如柴。舊指因居父母喪過度悲痛而身體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趙儋《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純孝,遂廬墓側,杖而徐起,柴毀滅性,天下之人,莫不傷歎。」參見「哀毀骨立」、「柴毀骨立」

出處 唐·趙儋《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純孝,遂廬墓側,杖而徐起,柴毀滅性,天下之人,莫不傷歎。」

39懲羹吹齏 [ chéng gēng chuī jī ]

解釋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細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遇事過分小心。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惜誦》:「懲於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誌也?」

40走火入魔 [ zǒu huǒ rù mó ]

解釋 走火:過頭。對某種事物迷戀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後來妙玉觀棋聽琴,走火入魔;寶玉拋了通靈玉,著了紅袈裟,回頭是岸。」

41言之過甚 [ yán zhī guò shèn ]

解釋 話說得太過頭了。

出處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邊人是言之過甚。但是,空穴來風,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後總得注意。」

42卑諂足恭 [ bēi chǎn zú gōng ]

解釋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於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43龜厭不告 [ guī yàn bù gào ]

解釋 指屢加龜卜,致使龜靈厭惡,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東西,過度使用也會失靈。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44足尺加二 [ zú chǐ jiā èr ]

解釋 比喻過分、過頭。

出處 高陽《慈禧前傳》十:「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賀;隻這原是足尺加二的趨奉,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馬屁拍在馬腳上’,惹得恭王大為不悅。」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