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向老師請教的成語

形容向老師請教的成語


1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2求道於盲 [ qiú dào yú máng ]

解釋 盲:盲人。向盲人問路。比喻向毫無所知的人請教。

出處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3織當訪婢 [ zhī dāng fǎng bì ]

解釋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 《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麵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4耕當問奴 [ gēng dāng wèn nú ]

解釋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 《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5謀道作舍 [ móu dào zuò shě ]

解釋 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出處 宋·宋祁《雜說》:「謀道作舍,三年弗架。」

6好問決疑 [ hào wèn jué yí ]

解釋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7敏而好學 [ mǐn ér hǎo xué ]

解釋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出處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8好問則裕 [ hào wèn zé yù ]

解釋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出處 《尚書 湯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9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釋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麵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10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1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12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13驕傲自滿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釋 自高自大;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 宋 王明清《揮麈後錄》第八卷:「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14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15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16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17居功自傲 [ jū gōng zì ào ]

解釋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

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然而毛潤之不但毫無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異常謙遜地說:‘這算什麼功。」

18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19好為人師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釋 好:喜歡;為:做;當。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20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釋 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21不吝指教 [ bù lìn zhǐ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導。也作「不吝賜教」。

出處 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22不吝賜教 [ bù lìn cì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指點教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出處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23質疑問難 [ zhì yí wèn nàn ]

解釋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複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出處 清 徐枋《與曾青藜書》:「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質疑問難之一樂也。」

24不以為恥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釋 不認為是可恥。指不知羞恥。

出處 《鄧析子 轉辭》:「今掛劓不以為恥,斯隊之所以亂多治少也。」

25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6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7教導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釋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28問道於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

解釋 盲:瞎子。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29如坐春風 [ rú zuò chūn fēng ]

解釋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風裏;比喻受到良師的教育。

出處 宋 朱熹《伊洛淵源錄》第四卷:「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30尊師貴道 [ zūn shī guì dào ]

解釋 亦作「尊師重道」。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儒林列傳上》:「帝謂孔僖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裏,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榮,非非所敢承。」

31尊師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釋 尊:尊敬;重:重視;道:道理。尊敬師長;重視應該遵循的道理。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32孜孜以求 [ zī zī yǐ qiú ]

解釋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孫犁《芸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33學識淵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釋 指學識深而且廣。

出處 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34人多嘴雜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釋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35國家大事 [ guó jiā dà shì ]

解釋 大事:重大事情。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賈複傳》:「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36程門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37降心下氣 [ jiàng xīn xià qì ]

解釋 虛心下氣。

出處 清·陳天華《警世鍾》:「降心下氣,和那平民黨維新黨,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圖抵製外國,一切大禍可免。」

38解疑釋惑 [ jiě yí shì huò ]

解釋 解: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出處 漢 孔融《薦禰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

39發蒙解惑 [ fā méng jiě huò ]

解釋 發蒙:啟發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啟發開導,脫離蒙昧,解除疑惑。

出處 漢·枚乘《七發》:「故曰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40授業解惑 [ shòu yè jiě huò ]

解釋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出處 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41降心俯首 [ jiàng xīn fǔ shǒu ]

解釋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出處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遂今天下學子,雖有絕學高誌,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於詩賦帖括之業,而通人碩儒,蹉跎不第。」

42勤學好問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釋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諡之以文。」

43以莛叩鍾 [ yǐ tíng kòu zhōng ]

解釋 莛:草莖。原意是鍾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後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莛撞鍾,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44不愧下學 [ bù kuì xià xué ]

解釋 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45程門度雪 [ chéng mén dù xuě ]

解釋 程:宋代理學家程頤。比喻尊師重教。

出處 清·金埴《不下帶編》第一卷:「一架繩床共眾同,坐虛使院仰清風。獨慚三十無能立,難向程門度雪中。」

46矜功伐善 [ jīn gōng fá shàn ]

解釋 矜、伐:自誇。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出處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47桃李之教 [ táo lǐ zhī jiào ]

解釋 指老師的教誨。

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

48山中宰相 [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

解釋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出處 《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谘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9諮師訪友 [ zī shī fǎng yǒu ]

解釋 諮:詢問、商量。請教老師詢訪朋友。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40卷:「他日齋靜,行來出入得誦,更不必齋時,宜諮師訪友,思而行之。」

50虛船觸舟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解釋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51執經叩問 [ zhí jīng kòu wèn ]

解釋 叩問:詢問。拿著經書,向人請教。指虛心向人學習。

出處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嚐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