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太陽很大很熱的成語

形容太陽很大很熱的成語


1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2風和日麗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釋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3旭日東升 [ xù rì dōng shēng ]

解釋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旭日:早晨剛出來的太陽。

出處 《詩經 邶風 匏有苦葉》:「緇緇鳴雁,旭日始旦。」

4如日中天 [ rú rì zhōng tiān ]

解釋 如同太陽運行到太空正當中。

出處 清 丘逢甲《為潮人衍說孔孝於鮀浦,伯瑤見訪有詩,次韻答之》:「重提孔子尊王義,如日中天萬象看。」

5揮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釋 眾人用手抹汗;揮灑的汗水像雨點一樣。形容人多、擁擠。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而出汗很多。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監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6吳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處 漢 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7日上三竿 [ rì shàng sān gān ]

解釋 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處 宋 楊億《勸石集賢飲》詩:「日上三竿宿霧披,章台走馬帽簷欹。」

8流金鑠石 [ liú jīn shuò shí ]

解釋 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9鑠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釋 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10揮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釋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11五黃六月 [ wǔ huáng liù yuè ]

解釋 指陰曆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隻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12火傘高張 [ huǒ sǎn gāo zhāng ]

解釋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出處 唐·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13汗如雨下 [ hàn rú yǔ xià ]

解釋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14日升月恒 [ rì shēng yuè héng ]

解釋 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出處 《詩經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15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解釋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16沉李浮瓜 [ chén lǐ fú guā ]

解釋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17焦金流石 [ jiāo jīn liú shí ]

解釋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幹旱酷熱。

出處 南朝 梁 劉孝標《辯命論》:「放勳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18焦金爍石 [ jiāo jīn shuò shí ]

解釋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北齊 劉晝《劉子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19皎陽似火 [ jiǎo yáng shì huǒ ]

解釋 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20赫赫炎炎 [ hè hè yán yán ]

解釋 形容勢焰熾盛。

出處 〗《詩經 大雅 雲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漢書 敘傳下》:「勝、廣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鹹陽。」

21熱氣騰騰 [ rè qì téng téng ]

解釋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那飯熱氣騰騰的。」

22赤地千裏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釋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麵有千裏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出處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於河中,赤地千裏。」

23無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釋 微:細微;至: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出處 宋 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讚軍事從丞相行奏劄》:「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

24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釋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25朝氣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釋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朝氣蓬勃的肖家鎮一下子變得空虛了,沉靜了。」

26撥雲見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釋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裏頓時明白。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雲見日,昏鏡重磨。」

27傾盆大雨 [ qīng pén dà yǔ ]

解釋 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裏的水倒下來。

出處 宋 蘇軾《雨意》詩:「煙擁層戀雲擁腰,傾盆大雨定明朝。」

28蟬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解釋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出處 漢·桓寬《鹽伯論·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

29夏爐冬扇 [ xià lú dōng shàn ]

解釋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逢遇》:「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30旭日初升 [ xù rì chū shēng ]

解釋 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出處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緇緇鳴雁,旭日始旦。」

31映雪讀書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釋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出處 《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32大雨滂沱 [ dà yǔ páng tuó ]

解釋 滂沱:雨大而多的樣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

33炎天暑月 [ yán tiān shǔ yuè ]

解釋 指炎熱的夏天。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這八句詩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熱。」

34浹背汗流 [ jiā bèi hàn liú ]

解釋 同「汗流浹背」,形容十分慚愧或惶恐。

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 論詩三劄》:「當其方成的時候,總覺得滿腔高興,及到過了兩日,自家反複讀讀看時,又不禁浹背汗流了。」

35冬溫夏凊 [ dōng wēn xià qìng ]

解釋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36顆粒無收 [ kē lì wú shōu ]

解釋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顆粒無收的了。」

37無冬無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釋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出處 《詩經 陳風 宛丘》:「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38集螢映雪 [ jí yíng yìng xuě ]

解釋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出處 南朝 梁 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39爍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釋 謂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出處 唐·康駢《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是時炎旱累月,爍石流金,晴空萬裏。」

40浮瓜沉李 [ fú guā chén lǐ ]

解釋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冰。」

41暑來寒往 [ shǔ lái hán wǎng ]

解釋 夏天過去,冬天到來。泛指時光流逝。

出處 南朝 梁 陸倕《石闕銘》:「暑來寒往,地久天長,神哉華觀,永配無疆。」

42流汗浹背 [ liú hàn jiā bèi ]

解釋 ①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出處 宋·無名氏《青瑣後集》:「每延英奏對,雖嚴冬盛寒亦流汗浹背。」

43如日方中 [ rú rì fāng zhōng ]

解釋 好象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44日高三丈 [ rì gāo sān zhàng ]

解釋 猶日上三竿。

出處 明·湯顯祖《南柯記·錄攝》:「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可惡可惡!」

45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釋 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46焦沙爛石 [ jiāo shā shí làn ]

解釋 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出處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為寒則疑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47冬日夏雲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釋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宋·陳恬《程伯淳讚》:「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48爍玉流金 [ shuò yù liú jīn ]

解釋 見「爍石流金」。

出處 宋·蘇軾《石炭》詩:「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

49冬溫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釋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 北魏《張猛龍碑》:「冬溫夏清,曉夕承奉。」

50葛屨履霜 [ gě jù lǚ shuāng ]

解釋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出處 《詩經 魏風 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幼學瓊林 卷二 衣服類》:「葛屨履霜,誚儉嗇之過甚。」

51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解釋 同「汗流浹背」。

出處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52夏雨雨人 [ xià yǔ yǔ rén ]

解釋 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53燕雁代飛 [ yàn yàn dài fēi ]

解釋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

54溫凊定省 [ wēn qǐng dìng shěng ]

解釋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出處 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55蟬喘雷幹 [ chán chuǎn léi gān ]

解釋 蟬喘息,雷聲淨。形容酷熱幹旱。

出處 前蜀 貫休《苦熱寄赤鬆道者》:「蟬喘雷幹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

56昏定晨省 [ hūn dìng chén xǐng ]

解釋 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