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需要的成語

形容不需要的成語


1束之高閣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釋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出處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2畫蛇添足 [ huà shé tiān zú ]

解釋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釋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4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釋 置:放。放在一邊;不予理睬。形容對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處 清 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聽民之所自為。」

5獨當一麵 [ dú dāng yī miàn ]

解釋 單獨承擔或負責一個方麵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強幹;有本事能力。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麵。」

6得寸進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釋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7過猶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釋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8行屍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釋 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行屍:會走動的屍體。

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 後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9當機立斷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釋 麵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麵臨;斷:決斷。

出處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幹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10多此一舉 [ duō cǐ yī jǔ ]

解釋 舉:行動、舉動。做出不必要的;多餘的舉動。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

出處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況於避影匿形,惟恐多此舉,以身累者乎?」

11無動於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12恰到好處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釋 恰:正好。辦事、說話正好達到最適當的地步。

出處 清 王士禛《帶經常詩話》:「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觸及。」

13自力更生 [ zì lì gēng shēng ]

解釋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發展興旺。更生:重新獲得生命。

出處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14自食其力 [ zì shí qí lì ]

解釋 依靠自己的勞動來謀生。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誌》:「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15適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釋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16不務正業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釋 務:從事;正業:正當的職業;本職工作。不幹正當的工作。現多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17繁文縟節 [ fán wén rù jié ]

解釋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餘的事項或手續。

出處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18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隻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19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釋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20殘花敗柳 [ cán huā bài liǔ ]

解釋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出處 元 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21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釋 恰:恰好;分:分寸。合適的界限。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

22殘羹冷炙 [ cán gēng lěng zhì ]

解釋 殘:剩餘的;羹:有濃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飯菜。舊時引申為權貴們的施舍。有時亦比喻飲食節儉;生活清苦。也作「殘杯冷炙」、「羹殘炙冷」。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23不屈不撓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釋 屈、撓:彎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強暴和困難;十分頑強;決不屈服。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24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釋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出處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某竊位於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負抱愧恥,何可勝言。」

25千呼萬喚 [ qiān hū wàn huàn ]

解釋 多次呼喚;再三催促。

出處 唐 白居易《琵琶行》詩:「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26備而不用 [ bèi ér bù yòng ]

解釋 備:準備。準備好而暫時不用;以應急需。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雖說備而不用,到得那時候,聽憑兵丁造一句謠言,開上幾排槍,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27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釋 學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28自給自足 [ zì jǐ zì zú ]

解釋 依靠自己生產;滿足自己需要。給:供給;足:滿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29前所未有 [ qián suǒ wèi yǒu ]

解釋 以前從未有過的。表示某種新出現的事物。

出處 宋 徐度《卻掃編》下卷:「而鄧樞密洵武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30毫不關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釋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絲毫不在意。

出處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對群眾利益毫不關心,而盡情地耗費人力和物力。」

31視如糞土 [ shì rú fèn tǔ ]

解釋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今舅兒把他視如糞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32老婆當軍 [ lǎo pó dāng jūn ]

解釋 比喻毫無用處,隻是充數而已。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6回:「俺們說話不中聽,老婆當軍,充數罷了。」

33百無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釋 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出處 清 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34無動於中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宋 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

35牛溲馬勃 [ niú sōu mǎ bó ]

解釋 牛溲:牛屎;一說指車前草。馬勃:一種生長在濕地及腐木上的菌類植物;俗稱牛尿和馬屁菌。借指不值錢的下賤而有用的東西。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36不舞之鶴 [ bù wǔ zhī hè ]

解釋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嚐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37冬扇夏爐 [ dōng shàn xià lú ]

解釋 比喻不合時宜。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38相機而行 [ xiàng jī ér xíng ]

解釋 相機:觀察當時情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自己的行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某當與主公同往,相機而行,自有良策。」

39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麵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隻是不理不睬。」

40附贅懸疣 [ fù zhuì xuán yóu ]

解釋 附贅:附生於皮膚上的肉瘤;懸疣:皮膚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餘無用的東西。

出處 莊周《莊子 駢拇》:「附贅懸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41罷黜百家 [ bā chù bǎi jiā ]

解釋 罷黜: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隻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讚》:「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42樗櫟庸材 [ chū lì yōng cái ]

解釋 樗櫟:不成材的樹木。比喻平庸無用的人。常用作謙詞。

出處 唐 楊炯《顯川縣令李公墓誌銘》:「炯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於金環;俯逮婚姻,荷深知於玉潤。」

43白磨嘴皮 [ bái mó zuǐ pí ]

解釋 指說了一些無用的話,不能說動對方。

44自作多情 [ zì zuò duō qíng ]

解釋 自以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出處 沈從文《八駿圖》:「得到那個短信時,達士先生看了看,以為這一定又是一個什麼自作多情的女孩子寫來的。」

45朽木枯株 [ xiǔ mù kū zhū ]

解釋 株:樹根。朽爛的樹根,枯幹的樹木。比喻老朽無能之輩。

出處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瓊材玉樹,卻元是朽木枯株。」

46懸疣附贅 [ xuán yóu fù zhuì ]

解釋 比喻累贅無用之物。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疚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

47炊沙成飯 [ chuī shā chéng fàn ]

解釋 煮沙子做飯。比喻費力而無用。

出處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食。

48塵垢粃糠 [ chén gòu mó kāng ]

解釋 灰塵和汙垢,穀粃和米糠。喻卑微無用之物。

出處 《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

49蟠木朽株 [ pán mù xiǔ zhū ]

解釋 株:樹根。盤曲之木,朽爛的根。比喻無用之材。

出處 唐·駱賓王《上李少常伯啟》:「賓王蟠木朽株,散欐賤質,牆麵難用,灰心易寒。」

50冠上加冠 [ guān shàng jiā guān ]

解釋 同畫蛇添足,比喻多餘的舉動。

出處 清 趙翼《陔餘叢考 成語》:「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軫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51棄如弁髦 [ qì rú biàn máo ]

解釋 弁:古代的帽子;髦:兒童的垂發。比喻毫不可惜地丟棄無用之物。

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服飾》:「棄如弁髦,《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52災梨禍棗 [ zāi lí huò zǎo ]

解釋 從前印書用梨木或棗木刻板。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聖,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