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聽懂了的成語

形容聽懂了的成語


1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釋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大徹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解釋 徹:明白;貫通;悟:領會;領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麵目。

出處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3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4豁然貫通 [ huò rán guàn tōng ]

解釋 豁然:開闊通達的樣子;貫:貫穿;通:通曉。一下子就徹底明白;通曉了。

出處 宋 朱熹《大學章句》:「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5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6頓開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釋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7駭人聽聞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釋 駭:驚嚇;震驚。指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8道聽途說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釋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9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10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釋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處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1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12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13心領神會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釋 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裏已經領會。領:領會;會:理解。

出處 唐 田穎《遊雁蕩山記》:「將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禪房,與之辯論心性切實之學,彼已心領神會。」

14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釋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沒有汙點。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現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隻叫這二個到案,便一清二白。」

15眼觀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 眼睛因看到四麵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麵了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16耳熟能詳 [ ěr shú néng xiáng ]

解釋 聽得多了;就可以說得詳盡細致。耳熟:聽熟了;詳:細說。

出處 宋 歐陽修《瀧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17似懂非懂 [ sì dǒng fēi dǒng ]

解釋 好像懂了;又像沒懂。表示沒有完全明白。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18如夢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19聽天由命 [ tīng tiān yóu mìng ]

解釋 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作主觀努力;這是一種宿命論思想。聽:任憑;由:順隨。

出處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

20聽而不聞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釋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21淆亂視聽 [ xiáo luàn shì tīng ]

解釋 視聽:看和聽。混淆是非,以擾亂人們的視聽。

出處 《先拔誌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語,或寫匿名文書,害正黨邪,淆亂視聽。」

22不懂裝懂 [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解釋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出處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嗬,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23懵懵懂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釋 糊塗,不明事理。形容什麼也不知道。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著缽盂,拑著釘鈀,與沙僧徑直回來。」

24半懂不懂 [ bàn dǒng bù dǒng ]

解釋 不十分懂。

出處 魯迅《呐喊·孔乙己》:「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5豁然大悟 [ huō rán dà wù ]

解釋 形容徹底曉悟。

出處 唐·慧能《壇經·宣詔品》:「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

26以正視聽 [ yǐ zhèng shì tīng ]

解釋 為保證事實的正確理解。

出處 徐貴祥《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軍進行幾場影響較大的戰鬥,為輿論宣傳提供依據,以正視聽。」

27聽其自流 [ tīng qí zì liú ]

解釋 指不加約束、引導,聽任自由發展。

出處 《淮南子 修務訓》:「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後稷之智不用。」

28耳聞則誦 [ ěr wén zé sòng ]

解釋 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出處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29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30耳不旁聽 [ ěr bù páng tīng ]

解釋 兩耳不往旁邊聽。形容專心致誌的神態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到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斜視。」

31咕咕噥噥 [ gū gū nóng nóng ]

解釋 嘴很少動,低聲說出難於聽懂的話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到了自己房中,將東西丟在一邊,嘴裏咕咕噥噥自言自語道:‘這個又算了個什麼兒呢。’」

32逖聽遠聞 [ tì tīng yuǎn wén ]

解釋 謂視聽範圍很遠很廣。

出處 唐 姚思廉《梁書 武帝紀中》:「庶以矜隱之念,昭被四方,逖聽遠聞,事均親覽。」

33聽風聽水 [ tīng fēng tīng shuǐ ]

解釋 形容善於賞玩自然景色。

出處 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於大山間傾聽風和水聲,感興而製樂。唐 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34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解釋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出處 《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35囫圇半片 [ hú lún bàn piàn ]

解釋 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隻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出處 畢方《千重浪》第十章:「(邢連成)這才囫圇半片地聽出點意思。」

36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解釋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列眉也。」

37聽見風就是雨 [ 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 ]

解釋 剛聽到一點兒風聲,就當要下雨了。形容聽到一點風聲就竭力附和渲染。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五回:「他們做都老爺的,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