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反複無常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反複無常的成語


1出爾反爾 [ chū ěr fǎn ěr ]

解釋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複無常。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2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3喜怒無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釋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4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釋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5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釋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複無常。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6見異思遷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釋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7翻雲覆雨 [ fān yún fù yǔ ]

解釋 翻覆:翻轉。翻過去是雲;翻過來是雨。比喻反複無常或玩弄權術和手段。

出處 唐 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8二三其意 [ èr sān qí yì ]

解釋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複無常。

出處 《三國誌·袁紹傳》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為禦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9翻手為雲 [ fān shǒu wéi yún ]

解釋 翻:反轉。形容人反複無常或慣於玩弄權術。

出處 宋·陳亮《祝英台近》詞:「翻手為雲,造物等兒戲。」

10朝梁暮陳 [ zhāo liáng mù chén ]

解釋 比喻隨時變節,反複無常。

出處 明 楊慎《升庵詩話 蕭子顯春別》:「娼樓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於此。」

11朝梁暮晉 [ zhāo liáng mù jìn ]

解釋 比喻人反複無常,沒有節操。

出處 五代馮道為相,曆五朝八姓,於喪君亡國略不在意。自號長樂老,著《長樂老自敘》,曆陳官爵以為榮,時論卑之。元劉因有《馮道》詩諷之曰:「亡國降臣固位難,癡頑老子幾朝官。朝梁暮晉渾閑事,更舍殘骸與契丹。」

12暮楚朝秦 [ mù chǔ zhāo qín ]

解釋 ①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時而事秦,時而事楚。後以「暮楚朝秦」比喻反複無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

出處 清·張岱《陶庵夢憶·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園亭亦聊為之。」

13暮四朝三 [ mù sì zhāo sān ]

解釋 ①《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複無常。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14蒼黃翻覆 [ cāng huáng fān fù ]

解釋 蒼:青色;蒼黃:青色和黃色;反覆:反複無常。比喻變化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所染》:「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15覆雨翻雲 [ fù yǔ fān yún ]

解釋 比喻反複無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出處 明 何景明《長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長久,覆雨翻雲亦隨手。」

16膏唇岐舌 [ gāo chún qí shé ]

解釋 猶言膏唇拭舌。岐舌,謂舌頭上耍花招,說話反複無常。

出處 清·錢謙益《複李叔則書》:「生平迂愚,恥以文字媚人,況敢膏唇岐舌,以誑知己。」

17蒼黃反複 [ cāng huáng fǎn fù ]

解釋 蒼:青色。反複:顛過來倒過去。青的一會兒變成黃的,黃的一會變成青的。比喻變化不定,反複無常。亦作「蒼黃翻複」。

18三反四覆 [ sān fǎn sì fù ]

解釋 反複無常。

出處 清·蔣士銓《空穀香·殺艙》:「阿呀!這廝三反四覆,可惱,可惱。」

19無所適從 [ wú suǒ shì cóng ]

解釋 適:往;從:聽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麼辦才好。

出處 宋 姚寬《西溪叢語》:「觀古今諸家潮之說者多矣……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20顛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釋 指錯亂沒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語、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21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2腳踏實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釋 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出處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嚐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23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24沒完沒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釋 沒有完結的意思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25始終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釋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出處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26始終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釋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27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28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釋 自己的言行前後互相抵觸。矛:古時用來進攻的銳器;盾:古時用來防身的盾牌。

出處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29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0胡作非為 [ hú zuò fēi wéi ]

解釋 指毫無顧忌或不考慮後果地肆意行動。非為;幹壞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31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釋 比喻作事膽子小;顧慮多。畏:畏懼;害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雲:‘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32朝令夕改 [ zhāo lìng xī gǎi ]

解釋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出處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製》:「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33周而複始 [ zhōu ér fù shǐ ]

解釋 繞完一圈;又從頭開始。指循環往複。周:環繞一圈;複:又、再。

出處 《文子 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複始。」

34變幻莫測 [ biàn huàn mò cè ]

解釋 變幻:不規則地改變。莫測:無法推測。變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王天君曰:吾‘紅水陣’內奪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變幻莫測。」

35變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釋 端:頭緒;方麵。形容變化很多、很大;沒有頭緒。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36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37循環往複 [ xún huán wǎng fù ]

解釋 周而複始;去而複來。形容不斷反複。循環:沿環行走;無始無終。

出處 唐 李華《祭亡友故揚州功曹蕭公文》:「古稱管鮑,今則蕭李,有過必須,無文不講,知名當世,實賴吾人。循環往複,何日亡此。」

38再接再厲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即「礪」;磨快。原指雄雞相鬥時;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現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

出處 唐 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39一葉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釋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40變化無常 [ biàn huà wú cháng ]

解釋 常:常規;準則。形容事物任意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忽漠無形,變化無常。」

41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

解釋 形容次數很多。番:次數;遍數。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

42變化莫測 [ biàn huà mò cè ]

解釋 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出處 明 焦竑《玉堂叢語 文學》:「其為文數百千言,援筆立就,雄渾高古,變化莫測。」

43翻來覆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釋 翻:翻轉;覆:轉回。躺在床上來回翻轉身體。形容睡不著覺;也形容事情多次反複。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覆去,說都如此。」

44猶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願。」

45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釋 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出處 《詩經 周頌 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46貽笑大方 [ yí xiào dà fāng ]

解釋 貽:遺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種專長的人。留下笑柄給內行人;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47三翻四覆 [ sān fān sì fù ]

解釋 三、四:形容次數之多。翻、覆:反複。形容變化很多;反複無常。。

出處 明 張岱《石匱書後集 烈帝本紀》:「先帝焦於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48翻複無常 [ fā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變化無常,說變就變。

出處 南朝·梁·吳均《行路難》:「當年翻複無常定,薄命為女何必粗。」

49年老體弱 [ nián lǎo tǐ ruò ]

解釋 指衰老的人。

出處 鄧小平《高級幹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我不是說少數年老體弱的同誌不可以在家裏辦公,但是一般的不應該這樣做。」

50變化不測 [ biàn huà bù cè ]

解釋 測:測量,估計。變化無常,無法預料。

出處 唐 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深林巨穀,龍虎變化不測。」

51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釋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處 李準《李雙雙》:「小王在一邊,如坐針氈,百思莫解。」

52把持不定 [ bǎ chí bù dìng ]

解釋 沒有明確的主見,遊移反複。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後把持不定,為異端所惑,一時失足。」

53反覆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指變化不定。

出處 《三國演義》第三三回:「操曰:‘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準信。’」

54長久之計 [ cháng jiǔ zhī jì ]

解釋 計:計劃,策略。長遠的打算。

出處 《戰國策 趙策》:「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漢書 元帝紀》:「東垂被虐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長久之計。

55巴前算後 [ bā qián suàn hòu ]

解釋 思前想後,反複考慮。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勞生憂憂,巴前算後,每懷不足之心,空白了頭,沒用處,不如隨緣度日的好。」

56顛來倒去 [ diān lái dǎo qù ]

解釋 翻過來倒過去,來回重複。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4卷:「聖人做出許多文章製度禮樂,顛來倒去,都隻是這一個道理做出來。」

57二三其操 [ èr sān qí cāo ]

解釋 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複無常。

出處 南朝 梁 任昉《求為劉獻立館啟》:「貧不隕獲其心,窮不二三其操。」

58朝梁暮周 [ zhāo liáng mù zhōu ]

解釋 比喻人反複無常,沒有節操。

出處 明 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誇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

59富堪敵國 [ fù kān dí guó ]

解釋 見「富可敵國」。

出處 《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

60染蒼染黃 [ rǎn cāng rǎn huáng ]

解釋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61晨秦暮楚 [ chén qín mù chǔ ]

解釋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複無常。

出處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公醜下二》:「乃遊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為臣而蚤定臣禮,於是晨秦暮楚,無國而不為臣,無君而非其君。」

62膏唇拭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釋 潤滑嘴唇,拭淨舌頭。意謂極力用話語打動人,多指讒毀。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63蒼狗白衣 [ cāng gǒu bái yī ]

解釋 同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出處 宋 楊萬裏《送鄉人餘文明勸之以歸》詩:「蒼狗白衣俱昨夢,長庚孤月自青天。」

64番來覆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釋 ①指不斷翻身。②指反複多次。參見「翻來覆去」。

出處 明湯顯祖《紫簫記 勝遊》:「自成了人後,夜裏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裏睡來?」

65姿意妄為 [ zī yì wàng wéi ]

解釋 任意胡作非為,常指極端地固執己見和偏愛自己的習慣,常含有一種幾乎難以抑製的反複無常的意味。

66雖覆能複 [ suī fù néng fù ]

解釋 覆:翻倒;複:複原。雖然已經翻倒,但還能複原。後也指反複無常的手段。

出處 《鬼穀子 飛箝》:「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覆,不失其度。」

67蒼黃翻複 [ cāng huáng fān fù ]

解釋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複。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68三番四覆 [ sān fān sì fù ]

解釋 番:次;覆:反複。變化無常或反複多次。

出處 清·敖英《彩雪亭雜言·鄺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順應,卻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猶豫不決。」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