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躲藏起來的成語

形容躲藏起來的成語


1避而不談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釋 有意回避;不去談論。

出處 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尖銳的矛盾,避而不談,或加水衝淡了。」

2躲躲閃閃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釋 躲避閃開,以免遇到某些情況。亦形容遮遮蓋蓋,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三人於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一麵走著,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隻覺無窮醜態。」

3匿影藏形 [ nì yǐng cáng xíng ]

解釋 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出處 元 高文秀《黑旋風》:「我隻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4不避斧鉞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釋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趙充國傳》:「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5東躲西藏 [ dōng duǒ xī cáng ]

解釋 指到處躲避藏匿。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

6東閃西躲 [ dōng shǎn xī duǒ ]

解釋 閃:側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處躲避。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1回:「盧俊義挺著樸刀,隨後趕去,李逵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

7東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解釋 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8高飛遠遁 [ gāo fēi yuǎn dùn ]

解釋 製擺脫不利的環境,躲避到遠防去。同「高飛遠走」。

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辭院》:「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

9高飛遠集 [ gāo fēi yuǎn jí ]

解釋 製擺脫不利的環境,躲避到遠防去。

出處 語出戰國 楚 屈原《九章 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女何之?」漢 東方朔《七諫 怨世》:「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10藏形匿影 [ cáng xíng nì yǐng ]

解釋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出處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11一雷二閃 [ yī léi èr shǎn ]

解釋 形容躲避迅速。

12不辟斧鉞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釋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 《漢書 趙充國傳》:「不敢避斧鉞之誅。」

13臨難不避 [ lín nán bù bì ]

解釋 避:回避。到了危難之時並不躲避。形容勇敢膽大。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

14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解釋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汙了自身。

出處 《孟子 公孫醜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注:「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汙己也。」

15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16藏汙納垢 [ cáng wū nà gòu ]

解釋 汙、垢:肮髒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清 孫雨林《皖江血 定計》:「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殘山,洗盡這二百年藏汙納垢。」

17秘而不宣 [ mì ér bù xuān ]

解釋 秘:不公開的;引申為隱匿;不能讓別人知道;宣:公開。把知道的消息、情況隱秘起來;不告訴別人。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18無影無蹤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釋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處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裏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19藏頭露尾 [ cáng tóu lù wěi ]

解釋 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20遠走高飛 [ yuǎn zǒu gāo fēi ]

解釋 向遠處走;向高處飛。多指擺脫困境;尋找光明的前途。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21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釋 後退九十裏。比喻為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22臨陣脫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釋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出處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23隱姓埋名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解釋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出處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作莊家學耕稼。」

24三緘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解釋 嘴上貼了三次封條。形容言語非常謹慎;或不開口。緘:封;閉。

出處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5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釋 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處 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26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解釋 亦作「支支梧梧」。謂說話吞吞吐吐,含混躲閃。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27暗箭難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釋 暗箭: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防:防備。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很難防備。

出處 《古今雜劇 劉千病打獨角牛》第二折:「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我暗算他,搬將過來,則一拳打倒那廝,救你父親。」

28藏垢納汙 [ cáng gòu nà wū ]

解釋 垢、汙:肮髒的東西;納:容納。比喻包容壞人壞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夠容忍有損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汙納垢」。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29遮遮掩掩 [ zhē zhē yǎn yǎn ]

解釋 指要隱瞞某種真相而行為不爽利。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這裏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卻夫人,一般也老落起來。」

30藏龍臥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釋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英雄。

出處 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31晝伏夜行 [ zhòu fú yè xíng ]

解釋 白天躲藏;夜間趕路。指為避免被人發現所采取的秘密行動。伏:藏躲;行:趕路。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蓤夫。」

32不甘雌伏 [ bù gān cí fú ]

解釋 甘:甘心,情願;雌伏:雌鳥伏在那兒不動,比喻隱藏,不進取。比喻不甘心處於無所作為的境地。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33閉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釋 閉: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見了也躲避起來;花兒見了也自覺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34秘而不露 [ mì ér bù lù ]

解釋 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誌,非計之上。」

35鏟跡銷聲 [ chǎn jì xiāo shēng ]

解釋 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麵。

出處 《晉書·儒林傳論》:「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誌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36匿跡潛形 [ nì jì qián xíng ]

解釋 匿: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潛:隱藏。躲藏起來,不露形跡。

出處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隻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37高飛遠走 [ gāo fēi yuǎn zǒu ]

解釋 形容離開某地,逃避到遠處去。

出處 """《後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38東躲西跑 [ dōng duǒ xī pǎo ]

解釋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裏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39裏外夾攻 [ lǐ wài jiā gōng ]

解釋 從裏、外兩方麵配合同時進攻。

出處 《新五代史 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人敗之。」

40銷聲斂跡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釋 猶言銷聲匿跡。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

41大杖則走 [ dà zhàng zé zǒu ]

解釋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於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出處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嚐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嚐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42狐潛鼠伏 [ hú qián shǔ fú ]

解釋 像狐狸和老鼠一樣潛伏、藏匿。形容膽怯躲藏的樣子。

出處 明 張景《飛丸記 公館言情》:「山居草宿,狐潛鼠伏,將略勝孫吳,軍勢振頗牧。」

43東躲西逃 [ dōng duǒ xī táo ]

解釋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42回:「這公子左衝右突,那番兵東躲西逃,直殺透番營。」

44遁名匿跡 [ dùn míng nì jì ]

解釋 遁:隱藏;匿:藏匿。隱姓埋名,不讓人聞知。

出處 宋·蘇舜欽《粹隱堂記》:「一不與細合,則颯然遠舉,遁名匿跡,惟恐有聞於人也。」

45吞聲忍氣 [ tūn shēng rěn qì ]

解釋 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出處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隻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46躲躲藏藏 [ duǒ duǒ cáng cáng ]

解釋 躲:避開,隱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麵麵對。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5回:「那小芸二爺也有些鬼鬼頭頭的。什麼時候又要看人,什麼時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個心術不正的貨。」

47潛形匿影 [ qián xíng nì yǐng ]

解釋 見「潛形匿跡」。

出處 《文獻通考·職役二》:「為民者以寇戎視其吏,潛形匿影,日虞懷壁之為殃。」

48槍刀劍戟 [ qiāng dāo jiàn jǐ ]

解釋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四種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回:「關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檑木炮石。」

49偷閑躲靜 [ tōu xián duǒ jìng ]

解釋 指偷懶。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別人或可偷閑躲靜,獨他是不能脫得的。」

50匿跡銷聲 [ nì jì xiāo shēng ]

解釋 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麵。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51韜光養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釋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 《蕩寇誌》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52盤龍臥虎 [ pán lóng wò hǔ ]

解釋 盤;盤旋;屈曲。盤屈的龍;臥居的虎。常比喻隱藏的人才。

53深藏若虛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釋 把寶物藏起來,好象沒有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4躲災避難 [ duǒ zāi bì nàn ]

解釋 躲:逃避;避:避開。閃躲與逃避災難。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

55退藏於密 [ tuì cáng yú mì ]

解釋 後退隱藏於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出處 《周易·係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56高舉深藏 [ gāo jǔ shēn cáng ]

解釋 指避世隱居。

出處 明·無名氏《拔宅飛升》第三折:「者莫他高舉深藏,你看我駕天風定然趕上,則好去深淵中躲避災殃。」

57斂聲匿跡 [ liǎn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聲張,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不公開出現。

出處 《解放日報》1944.8.18:「這樣,識時務的就不得不斂聲匿跡。」

58撩雲撥雨 [ liáo yún bō yǔ ]

解釋 指人調弄風情。

出處 明 徐複祚《投梭記 折齒》:「隻虧你撩雲撥雨不胡顏,我自有偷香手段,竊玉機關。」

59夜行晝伏 [ yè xíng zhòu fú ]

解釋 伏:藏匿。夜間行走,白天隱藏。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伍子胥櫜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蓤夫。」

60雉伏鼠竄 [ zhì fú shǔ cuàn ]

解釋 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出處 明·李東陽《西北備邊事宜狀》:「朝廷命將出師,天威所至,雉伏鼠竄,無有遺者。」

61避跡藏時 [ bì jì cáng shí ]

解釋 指逃避時世。

出處 唐 賈至《微子廟碑頌》:「而君崎嶇險阻,避跡藏時。」

62遁陰匿景 [ dùn yīn nì jǐng ]

解釋 隱藏形跡。

出處 晉·陸雲《南征賦》:「遁陰匿景,靜言勿嘩。」

63麇駭雉伏 [ jūn hài zhì fú ]

解釋 形容驚怕躲藏。

出處 《新唐書·秦宗權》:「自關中薄青齊,南繚荊郢,北亙衛滑,皆麇駭雉伏,至千裏無舍煙。」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