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把東西丟掉的成語

形容把東西丟掉的成語


1丟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釋 丟掉這些;又遺漏那些。形容馬虎健忘;顧此失彼。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2棄如敝屣 [ qì rú bì xǐ ]

解釋 敝:破爛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樣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拋棄。亦作「棄若敝屣」、「去如敝屣」、「如棄敝屣」。

出處 林語堂《談中西文化》:「所以他們看得出中國詩文的好處,而我們反自己看不見棄如敝屣了。」

3不翼而飛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釋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出處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4前功盡棄 [ qián gōng jìn qì ]

解釋 以前的功勞、成績完全丟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5邯鄲學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隻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出處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6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7無影無蹤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釋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處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裏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8棄之可惜 [ qì zhī kě xī ]

解釋 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處 《三國誌·魏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9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他在辦公室裏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10石沉大海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釋 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11投筆從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釋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嚐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12道不拾遺 [ dào bù shí yí ]

解釋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13前功盡滅 [ qián gōng jìn miè ]

解釋 見「前功盡棄」。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14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釋 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15杳無消息 [ yǎo wú xiāo xī ]

解釋 杳:無影無蹤。沒有一點兒音信。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曆,杳無消息。」

16成敗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解釋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17惘然若失 [ wǎ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心裏總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麼東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樣子;若:好像。

出處 宋 洪邁《夷堅誌》:「次日,彷徨於案間,惘然如失。」

18棄若敝屣 [ qì ruò bì xǐ ]

解釋 亦作「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出處 《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19丟卒保車 [ diū zú bǎo jū ]

解釋 本是象棋術語。後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出處 京劇《龍江頌》第一場:「為了堵江救旱,我們是會損失一些,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就叫做‘丟卒保車’。」

20拋戈棄甲 [ pāo gē qì jiǎ ]

解釋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21拋戈卸甲 [ pāo gē xiè jiǎ ]

解釋 拋:拋棄;戈;長矛;甲:盔甲。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在戰場上打了敗仗。

出處 元·無名氏《開詔救忠》第一折:「則要你輸,不要你贏,可拋戈卸甲,佯輸詐敗。」

22學步邯鄲 [ xué bù hán dān ]

解釋 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23楚弓楚得 [ chǔ gōng chǔ dé ]

解釋 楚國人丟掉的弓;仍然被楚國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丟失的東西落入與自己同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沒有外流。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左右請求之。王曰:‘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24如棄敝屣 [ rú qì bì xǐ ]

解釋 丟掉無用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惜。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25無翼而飛 [ wú yì ér fēi ]

解釋 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傳播開來。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

26拋妻棄孩 [ pāo qī qì hái ]

解釋 拋:丟棄。丟棄妻子兒女。形容逃難時的淒慘狀況。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望煙塵一派,拋妻棄孩,團圓難再。」

27全功盡棄 [ quán gōng jìn qì ]

解釋 功:功效,功績;棄:丟掉。全部功效都喪失幹淨。

出處 《戰國策 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28離本趣末 [ lí běn qū mò ]

解釋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出處 漢 徐幹《中論 考偽》:「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偽成。」

29棄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釋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30棄舊憐新 [ qì jiù lián xīn ]

解釋 憐:愛。多指男子拋棄舊寵,愛上新歡。

出處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兒裏悔,悔。你做的個棄舊憐新,他則是見咱有意,使這般巧謀奸計。」

31不棄故舊 [ bù qì gù jiù ]

解釋 棄:拋棄;故舊:舊交。不輕易拋棄老朋友。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不求備於一人。」

32舍近務遠 [ shě jìn wù yuǎn ]

解釋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伏湛傳》:「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

33棄信忘義 [ qì xìn wàng yì ]

解釋 棄:丟棄;信:信用;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出處 《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34倒戈棄甲 [ dǎo gē qì jiǎ ]

解釋 倒:顛倒,翻轉;棄:拋棄。比喻放下武器認輸。

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汝若上識天時,下窮人事,倒戈棄甲,束手歸命,猶不廟絕血食。」

35補牢顧犬 [ bǔ láo gù quǎn ]

解釋 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才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

出處 語本《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36投轄留賓 [ tóu xiá liú bīn ]

解釋 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投轄:丟掉轄。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37割須棄袍 [ gē xū qì páo ]

解釋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38楚得楚弓 [ chǔ dé chǔ gōng ]

解釋 見「楚弓楚得」。

出處 見「楚弓楚得」。

39拋盔棄甲 [ pāo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用的金屬帽;甲: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

出處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58回:「孝德念動真言,借一陣飛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拋盔棄甲而逃。」

40惘然如失 [ wǎng rán rú shī ]

解釋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麼東西似的。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誌·蔡十九郎》:「次日,彷徨於案間,惘然如失。」

41捐軀殞首 [ juān qū yǔn shǒu ]

解釋 捐軀:犧牲生命;殞:墜落。舍棄身軀,拋棄頭顱。形容不惜犧牲生命。

出處 宋·王安石《第三劄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軀殞首,無以上報。」

42毋翼而飛 [ wú yì ér fēi ]

解釋 比喻傳播之迅速。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43亡羊得牛 [ wáng yáng dé niú ]

解釋 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出處 《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44離本依末 [ lí běn yī mò ]

解釋 見「離本趣末」。

出處 《晉書·刑法誌》:「然而律文煩廣,事比眾多,離本依末。」

45道不掇遺 [ dào bù duō yí ]

解釋 同「道不拾遺」。

出處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降、敗、殺人及剽動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者沒為奴婢,故道不掇遺。」

46道不舉遺 [ dào bù jǔ yí ]

解釋 同「道不拾遺」。

出處 《新唐書·闞祾傳》:「部兵皆群盜,橫相侵牟,祾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脫者,至道不舉遺。」

47棄之敝屣 [ qì zhī bì xǐ ]

解釋 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出處 明 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

48摧誌屈道 [ cuī zhì qū dào ]

解釋 摧:摧折,放棄;道:道德。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出處 《宋書·隱逸傳論》:「夫獨往之人,不能摧誌屈道,借譽期通。」

49前功皆棄 [ qián gōng jiē qì ]

解釋 功:功績。皆:全部。棄:丟掉。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亦作「前功盡棄」、「前功盡滅」。

50辭富居貧 [ cí fù jū pín ]

解釋 辭:推辭,推卻。原指拒絕厚祿,隻受薄俸。現形容拋棄優厚待遇,甘於清貧的生活。

出處 《孟子·萬章下》:「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51棄同即異 [ qì tóng jí yì ]

解釋 ①謂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

52臨食廢箸 [ lín shí fèi zhù ]

解釋 臨:到,將要;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寧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06回:「此用之所以臥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

53棄易求難 [ qì yì qiú nán ]

解釋 丟掉容易的而尋求困難的。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伏湛傳》:「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誠臣之所惑也。」

54槌仁提義 [ chuí rén tí yì ]

解釋 拋棄仁義。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周方槌仁提義,廢禮絕樂,欲以一人私臆,掃百代名教而空之。」

55舍命不舍財 [ shě mìng bù shě cái ]

解釋 情願丟掉生命也要保住錢財。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出處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來,進了屋子,把十兩銀子收在兜囊之內,說:‘俺老西舍命不舍財。’」

56棄之如敝屐 [ qì zhī rú bì xǐ ]

解釋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樣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

出處 《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