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沒文化的成語

形容沒文化的成語


1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2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3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4孤陋寡聞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釋 學識短淺;見聞不廣。陋:見聞不廣;寡: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6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釋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釋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自大:自以為很大。比喻孤陋寡聞;妄自尊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8不辨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9不識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10好為人師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釋 好:喜歡;為:做;當。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1一得之見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釋 一點點膚淺的見解。表示謙虛。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2不識之無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釋 識: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處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13胸無點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釋 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舊指人沒有文化。點:一點;比喻極小;墨:墨水;比喻學問。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師自讚曰:‘匙桃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曾把空虛揣出骨,惡聲贏得滿江湖。’」

14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釋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隻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麼傻頭傻腦的,這麼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15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16不懂裝懂 [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解釋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出處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嗬,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17粗通文墨 [ cū tōng wén mò ]

解釋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麵的學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18未識一丁 [ wèi shí yī dīng ]

解釋 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識丁」、「不識一丁」。

出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19末學膚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釋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隻學到一點皮毛。

出處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20口耳之學 [ kǒu ěr zhī xué ]

解釋 指隻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21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22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23糊裏糊塗 [ hú lǐ hú tú ]

解釋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麼糊裏糊塗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24濫竽充數 [ làn yú chōng shù ]

解釋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25繡花枕頭 [ xiù huā zhěn tóu ]

解釋 外麵繡著花;裏麵裝稻草的枕頭。比喻外表好看;但無真才實學。

出處 清 彭養歐《黑籍冤魂》第六回:「頂冠束帶,居然官宦人家,誰敢說他是個繡花枕頭,外麵繡得五色燦爛,裏麵卻包著一包稻草?」

26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7喜怒無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釋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28渾渾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釋 渾渾:厚厚;樸實厚道;噩噩:嚴正的樣子。指渾厚而嚴正的樣子。現多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29胡言亂語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裏胡言亂語。」

30鬼話連篇 [ guǐ huà lián piān ]

解釋 鬼話:不真實的話。連篇:一篇接一篇。滿口說的全是蒙騙人的胡言亂語。

出處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四回:「鬼話連篇,捏造出許多洞府,許多法術。」

31一無所長 [ yī wú suǒ cháng ]

解釋 沒有一點專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於文武一無所長也。」

32碌碌無能 [ lù lù wú néng ]

解釋 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 宋 吳箕《常說》:「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者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33一丁不識 [ yī dīng bù shí ]

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34淺見寡聞 [ qiǎn jiàn guǎ wén ]

解釋 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聞:聽到的很少。形容見聞不廣,所知不多。

出處 《史記·五帝本紀讚》:「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35淺見寡識 [ qiǎn jiàn guǎ shí ]

解釋 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識:見識很少。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出處 宋·蘇舜欽《上範公參政書》:「今輒條數事,布於左右,非出於淺見寡識。」

36德薄才疏 [ dé bó cái shū ]

解釋 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37蒙昧無知 [ méng mèi wú zhī ]

解釋 愚鈍糊塗;沒有知識;不通事理。

出處 《晉書 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38不通文墨 [ bù tōng wén mò ]

解釋 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小生舊日在那裏住了數年,與他相交時,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

39胡拉亂扯 [ hú lā luàn chě ]

解釋 見「胡拉混扯」。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8回:「我雖然不幸吃了這碗飯,然而始終隻有一個客,自問和那胡拉亂扯的還不同。」

40井底蛤蟆 [ jǐng dǐ há má ]

解釋 指井底的癩蛤蟆,比喻沒有見識的人。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彈絲》:「妾閱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鳳。」

41目不識字 [ mù bù shí zì ]

解釋 指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矧納貲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

42無能之輩 [ wú néng zhī bèi ]

解釋 笨拙、沒有能力或容易犯錯誤的人。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51回:「嶽飛真乃無能之輩。」

43擺老資格 [ bǎi lǎo zī gé ]

解釋 擺出自己具有基於年長的聲譽或權威

出處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這一點他自己說了,說是有點擺老資格。」

44管窺筐舉 [ guǎn kuī kuāng jǔ ]

解釋 比喻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郤正傳》:「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麵,子雖光麗,既美且豔,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45平平庸庸 [ píng píng yōng yōng ]

解釋 尋常,凡庸,不高明。

出處 鄧小平《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或者人民認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還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無寧日。」

46黑言誑語 [ hēi yán kuáng yǔ ]

解釋 猶言胡言亂語。

出處 清·李塨《原道》:「異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獨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謂之道哉?誰生之哉?道家黑言誑語,大率類此。」

47眼不識丁 [ yǎn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宋·文天祥《不睡》詩:「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48用管窺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釋 從管子裏看天。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出處 《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猶以管窺天,詎知天之闊狹。」

49學疏才淺 [ xué shū cái qiǎn ]

解釋 同「學淺才疏」。

出處 元·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你讀書思量做狀元,我隻怕你學疏才淺。」

50牖中窺日 [ yǒu zhōng kuī rì ]

解釋 牖:窗戶。隔著窗子看太陽。比喻見識不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51賜牆及肩 [ cì qiáng jí jiān ]

解釋 比喻才學淺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52吳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釋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

53悖言亂辭 [ bèi yán luàn cí ]

解釋 指胡言亂語。

出處 《公孫龍子 白馬論》:「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54詮才末學 [ quán cái mò xué ]

解釋 低下的才能與膚淺的學識。多用作自謙之詞。

出處 清·納蘭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某以詮才末學,年未弱冠,出應科舉之試。」

55耳目閉塞 [ ěr mù bì sāi ]

解釋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56以郤視文 [ yǐ qiè shì wén ]

解釋 從縫隙裏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郤,通「隙」。

出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越人(扁鵲名)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57橫僿不文 [ héng sāi bù wén ]

解釋 粗鄙沒有文化。

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三章:「當太平之世,地地相等,無有都會、鄉邑之殊……無據亂世,學校全聚京都,而鄉邑則皆橫僿不文之俗。」

58噩噩渾渾 [ è è hún hún ]

解釋 指質樸忠厚的樣子。指上古之世。

出處 清 魏源《序》:「於是天文地理,皆定位於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於噩噩渾渾之際。」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