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言行的成語

形容言行的成語


1言傳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解釋 言傳:語言上傳授、講解;身教:親身以行動教導。一麵在言語上傳授;講解;一麵在行動上示範。指言語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

2言聽計從 [ yán tīng jì cóng ]

解釋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個人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用」。

出處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3表裏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釋 表:外表;裏: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裏如一。」

4言簡意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釋 簡:簡潔;簡練;賅:完備。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而透徹。也作「意簡言賅」。

出處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上卷:「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5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 說出話來算數;有信用。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6謹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釋 謹:小心;慎:謹慎。小心謹慎地說話、做事。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7言過其實 [ yán guò qí shí ]

解釋 言:語言;過:超過;越過;實:實際。原指言語不實;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誇張、不符合實際。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8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一樣。形容人表裏如一。

出處 宋 趙善璙《自警篇 誠實》:「自此言行一致,表裏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

9言行相詭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解釋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出處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10言行若一 [ yán xíng ruò yī ]

解釋 見「言行抱一」。

出處 漢·劉向《列女傳·齊田稷母》:「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11言行相符 [ yán xíng xiāng fú ]

解釋 說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處 南朝·梁簡文帝《與劉孝儀令》:「言行相符,始終如一。」

12言行不貳 [ yán xíng bù èr ]

解釋 猶言言行一致。

出處 《晉書·孝友傳·許孜》:「至性孝友,立節清峻,與物恭讓,言行不貳。」

13言行相顧 [ yán xíng xiāng gù ]

解釋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言行相顧,慎終猶始。」

14言行抱一 [ yán xíng bào yī ]

解釋 猶言言行一致。

出處 漢·賈誼《新書·道述》:「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偽。」

15言行信果 [ yán xíng xìn guǒ ]

解釋 見「言必信,行必果」。

出處 郭沫若《沁園春·祝中日恢複邦交》詞:「從今後,望言行信果,和睦萬邦。」

16言行相副 [ yán xíng xiāng fù ]

解釋 見「言行相符」。

出處 《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17麵麵相覷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解釋 麵麵:臉對著臉;相:互相;覷: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對著。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六卷:「僧問:‘如何是大疑府人?’師曰:‘畢缽岩中麵麵相覷。’」

18充耳不聞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釋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出處 清 李漁《奈何天 鬧封》:「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19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釋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鬆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0一言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釋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你我一言為定。隻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

21道聽途說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釋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22拖泥帶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解釋 拖著泥帶著水。比喻說話、作文不簡潔;做事不幹脆利落。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闍梨,拖泥涉水。」

23簡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釋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出處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24眉飛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解釋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樣子。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25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26言為心聲 [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解釋 言:語言。語言是表達內心活動的聲音。指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問神》:「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27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28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9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30謹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釋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於畏縮。

出處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31盡收眼底 [ jìn shōu yǎn dǐ ]

解釋 全部看在眼裏。

出處 阿來《塵埃落定》第二章:「他們徒勞無功的努力都被我盡收眼底。」

32風度翩翩 [ fēng dù piān piān ]

解釋 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33走馬看花 [ zǒu mǎ kàn huā ]

解釋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34浮想聯翩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解釋 浮想:漂浮變幻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鳥飛一樣。指思緒連續不斷地湧現出來。

出處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35謹慎小心 [ jǐn shèn xiǎo xīn ]

解釋 非常小心地進行,謹言慎行。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八回:「他是兢兢業業謹慎小心的東西,不敢輕易離寺,恐惹出是非。」

36虎視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釋 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一樣凶狠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良;伺機攫取。

出處 《周易 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37言信行果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解釋 見「言必信,行必果。」

出處 梁啟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發端及其略傳》:「正直謹嚴,言信行果。」

38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39言出法隨 [ yán chū fǎ suí ]

解釋 言:話;這裏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隨:跟隨。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後麵。指法令一經公布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出處 清 林則徐《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言出法隨,各宜懍遵毋違。」

40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

解釋 中:關鍵的地方。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到點子上。指說話很中肯。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1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處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相似,始終相悖。」

42說到做到 [ shuō dào zuò dào ]

解釋 言行一致,說過的話一定用行動實現。

出處 莫應豐《將軍吟》第二章:「你看吧!我說到做到。」

43言之有物 [ yán zhī yǒu wù ]

解釋 物:指內容。說話或寫文章內容具體。

出處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44言人人殊 [ yán rén rén shū ]

解釋 殊:不同。說的話個個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曹相國世家》:「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

45嘉言懿行 [ jiā yán yì xíng ]

解釋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

出處 清 方苞《先母行略》:「幾二十年,每作,晝夜語不休,然皆幼所聞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時事,無涉鄙倍者。」

46言行不符 [ yán xíng bù fú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處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始終相悖。」

47察言觀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釋 察;觀:仔細看;言:話;色:臉色。琢磨別人說的話;觀察人的臉色。以揣度對方的心意。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8言聽計用 [ yán tīng jì yòng ]

解釋 同「言聽計從」。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49百聽不厭 [ bǎi tīng bù yàn ]

解釋 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不厭煩。

50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釋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根據。

出處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51坐言起行 [ zuò yán qǐ xíng ]

解釋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論必須切實可行,後比喻說了就做。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52思緒萬千 [ sī xù wàn qiān ]

解釋 思緒:思想的頭緒。萬千:極多。指思想的頭緒相當多,思慮複雜多端。

53濟濟彬彬 [ jǐ jǐ bīn bīn ]

解釋 濟濟:莊嚴恭敬的樣子;彬彬:文雅的樣子。形容儀表莊重,舉止文雅。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69回:「朝門外有十餘位官員,一個個峨冠博帶,濟濟彬彬,列於兩行。」

54言不踐行 [ yán bù jiàn xíng ]

解釋 踐行:履行。說了的話不能實行。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0回:「此刻害我做了個言不踐行的人,我氣的就是這一點。」

55矩步方行 [ jǔ bù fāng xíng ]

解釋 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範。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漸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56訥言敏行 [ nè yán mǐn xíng ]

解釋 訥言: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7高談雅步 [ gāo tán yǎ bù ]

解釋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談高妙,舉止文雅。

出處 晉·陸機《百年歌》:「光車駿馬遊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

58言行相悖 [ yán xíng xiāng bèi ]

解釋 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59言文行遠 [ yán wén xíng yuǎn ]

解釋 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後世。

出處 明·張溥《〈壬申文選〉序》:「言文行遠,國家賴之。」參見「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60芳蘭竟體 [ fāng lán jìng tǐ ]

解釋 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香氣滿身。比喻舉止閑雅,風采極佳。

出處 《南史 謝覽傳》:「覽意氣閑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61危言危行 [ wēi yán wēi xíng ]

解釋 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