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把好劍的成語

形容一把好劍的成語


1刻舟求劍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釋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劍拔弩張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釋 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拉開了。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

出處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3刀光劍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釋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於壞人就要行凶;幹壞事。也形容激烈鬥爭的場麵。

出處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4削鐵如泥 [ xuē tiě rú ní ]

解釋 削鐵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極其鋒利。

出處 明 範受益《尋親記》:「純鋼打就,久煉成之;斬人無血,削鐵如泥。」

5唇槍舌劍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釋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6上方寶劍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釋 見「上方劍」。

出處 劉心武《鍾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禦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場‘宣諭’。」

7先斬後奏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釋 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出處 《新五代史 梁臣傳 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8一刀兩斷 [ yī dāo liǎng duàn ]

解釋 比喻堅決斷絕一切關係。

出處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麵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9一觸即發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10遊刃有餘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釋 刃:刀口;刀鋒;遊刃:運轉刀刃;餘:餘地。比喻經驗豐富;做事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11白駒過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釋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12短兵相接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

解釋 兵:武器。短兵:指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用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麵對麵搏鬥。形容敵我相近;戰鬥激烈。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激烈鬥爭。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歌 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13兵不血刃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釋 兵:兵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血。指未經激烈的流血戰鬥就取得了勝利。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14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釋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出處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15鋒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釋 鋒芒:刀劍之類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銳氣;才幹等。形容言詞話語尖銳犀利;給人以威脅。

出處 華而實《漢衣冠》第二回:「想借著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

16鋒芒不露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釋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幹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幹或心機,表麵上看不出來。

出處 宋 沉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幹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17風刀霜劍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釋 冷風似刀寒霜如劍。形容氣候寒冷惡劣。也比喻周圍人際環境惡劣嚴酷。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18堅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解釋 堅甲:堅固的鎧甲;兵:兵器。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也指裝備精良的部隊。

出處 墨翟《墨子 非攻下》:「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無罪之國。」

19項莊舞劍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釋 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處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於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嚐稍存芥蒂也。」

20故劍情深 [ gù jiàn qíng shēn ]

解釋 故劍:比喻結發之妻。結發夫妻情意濃厚。指不喜新厭舊。

出處 《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後。」

21刀山劍林 [ dāo shān jiàn lín ]

解釋 比喻險惡的境地。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7回:「慢說是開封府,就是刀山劍林,也是要走走的。」

22五行並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解釋 五行文字一並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23新硎初試 [ xīn xíng chū shì ]

解釋 形容很鋒利。多比喻經過長期準備或訓練後剛上任做某事;初露鋒芒。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24新發於硎 [ xīn fā yú xíng ]

解釋 刀剛在磨刀石上磨過。形容非常鋒利。新發:剛磨過;硎:磨刀石。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25追風逐電 [ zhuī fēng zhú diàn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馬飛速奔馳。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固已見矣。」

26躡影追風 [ niè yǐng zhuī fēng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 《梁書 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裏,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27刀頭劍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 ]

解釋 極喻危險的境遇。

出處 清·錢謙益《苕上吳子德輿作丁醜紀聞詩六首蓋悲餘之逮係而喜其獄之漸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有百身。」

28幹將莫邪 [ gān jiàng mò yé ]

解釋 幹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幹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29拔劍論功 [ bá jiàn lùn gōng ]

解釋 指爭論功勞激烈到幾乎動武。

出處 語出《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30倒持太阿 [ dǎo chí tai ā ]

解釋 見「倒持泰阿」。

出處 《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鱒柄。」

31追風躡景 [ zhuī fēng niè jǐng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 《抱樸子 內篇序》:「奮翅則能淩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32追風掣電 [ zhuī fēng chè diàn ]

解釋 同「追風逐電」。

出處 宋·張淏《雲穀雜記·侍郎徐公帖》:「願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淩太空。」

33追風逐日 [ zhuī fēng zhú rì ]

解釋 同「追風逐電」。

出處 唐·楊炯《後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勵銜策而追風逐日,加剪拂則絕電奔星。」

34逐電追風 [ zhú diàn zhuī fēng ]

解釋 見「逐風追電」。

出處 《說唐》第十回:「叔寶(秦叔寶)拜辭,連夜起身,出莊上馬,縱轡加鞭,如逐電追風,十分迅速。」

35鋒不可當 [ fēng bù kě dāng ]

解釋 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出處 《三國誌·魏誌·武帝紀》:「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鋒不可當。」

36鷹拿雁捉 [ yīng ná yàn zhuō ]

解釋 比喻緝捕時的快速凶猛。

出處 《平山冷燕》第五回:「聖旨一下,早有錦衣衛官已將竇國一、宋信鷹拿雁捉的拖了出來。」

37奔逸絕塵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釋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38刀槍劍戟 [ dāo qiāng jiàn jǐ ]

解釋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用於砍、刺的四種常用兵器。亦用於泛指兵器。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

39勢若脫兔 [ shì ruò tuō tù ]

解釋 勢:攻勢。脫:脫逃。對敵人攻擊的速度極快,就像脫逃的兔子奔跑那樣。

出處 唐·陸龜蒙《雜諷》詩:「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

40摧鋒陷堅 [ cuī fēng xiàn jiān ]

解釋 摧:摧毀;鋒:鋒利;陷:攻陷;堅:堅銳。破敵深入。

出處 《新唐書 文苑傳下 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

41登鋒履刃 [ dēng fēng lǚ rèn ]

解釋 踩踏刀劍的鋒刃。比喻衝鋒陷陣在最前頭。

出處 《後漢書 袁紹傳》:「又臣所上將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顯達,登鋒履刃,死者過半。」

42削鐵無聲 [ xuē tiě wú shēng ]

解釋 形容刀劍鋒利。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刃兒薄,尖兒長,靶兒短,削鐵無聲,吹毛過刃。」

43望塵追跡 [ wàng chén zhuī jì ]

解釋 比喻趕上別人的前進速度。

出處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其時之政治製度、道德文章、學術工藝,幾與近代之歐美並駕齊驅,其進步之速,大非秦漢以後所能望塵追跡也。」

44吹毛利刃 [ chuī máo lì rèn ]

解釋 將毛、發置於刀或劍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斷毛發。形容刀劍極為鋒利。

45快犢破車 [ kuài dú pò chē ]

解釋 跑得快的牛犢會把車拉翻。比喻年輕氣盛的人應當懂得克製。

出處 《晉書·石季龍載記》:「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

46彈劍作歌 [ tán jiàn zuò gē ]

解釋 比喻懷才不遇。

出處 唐·李白《行路難·其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47棄書捐劍 [ qì shū juān jiàn ]

解釋 比喻胸懷大大誌的人不屑於小事。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48帶牛佩犢 [ dài niú pèi dú ]

解釋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出處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49匣裏龍吟 [ xiá lǐ lóng yín ]

解釋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未用之時,常於匣裏,如龍虎之吟。」

50陵勁淬礪 [ líng jìn cuì lì ]

解釋 強勁鋒利。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小說平易近人,雜文則陵勁淬礪。我們是應該抓緊那種精神,而分別學習。」

51劚玉如泥 [ míng yù rú ní ]

解釋 形容刀刃極其鋒利。

出處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麵隱起作山雲文,劚玉如泥。」

52馳馬試劍 [ chí mǎ shì jiàn ]

解釋 跑馬舞劍。指講習武事。馳:快跑。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

53快刀斬亂麻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má ]

解釋 快:鋒利。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

出處 《北齊書 文宣帝紀》:「高祖嚐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