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聲音整齊洪亮的成語

形容聲音整齊洪亮的成語


1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2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3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4朗朗上口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解釋 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出處 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麼多的限製,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5歡聲雷動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釋 歡呼聲像雷聲一樣響。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宋先鋒大喜,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6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釋 沸:翻滾;反:翻轉;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隻見外麵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7聲如洪鍾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釋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鍾似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

8撼天震地 [ hàn tiān zhèn dì ]

解釋 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文帝紀》裴鬆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水經注 河水》:「濤湧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9天震地駭 [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釋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麵令人驚駭。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文帝紀》裴鬆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

10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釋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處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曆。」

11穿雲裂石 [ chuān yún liè shí ]

解釋 穿破雲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東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

12響徹雲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釋 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13改弦更張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14死心塌地 [ sǐ xīn tā dì ]

解釋 死心:不變心;塌地:指心裏塌實。原指心裏塌實;不再做別的打算。現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或心甘情願。

出處 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隻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15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處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16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7響遏行雲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釋 遏:阻止。指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18唯唯諾諾 [ wéi wéi nuò nuò ]

解釋 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19如雷貫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釋 貫:穿透。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

20害人不淺 [ hài rén bù qiǎn ]

解釋 給別人的損害非常之大。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兒驚風,害人不淺。」

21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22泣不成聲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23淺嚐輒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釋 淺:初步;輒:就。略微嚐試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學習不深入鑽研。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嚐,苟文人墨客,淺嚐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24潛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 潛:暗地裏;不見形跡。指人思想、性格在長期的外界影響下;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25繪聲繪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釋 繪:指繪;描摹。形容講述或描寫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動、逼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

26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27不謀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28掉以輕心 [ diào yǐ qīng xīn ]

解釋 掉:原意為搖擺;現隻表示一種動作;無實義;輕心:漫不經心。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不認真當回事。

出處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嚐敢以輕心掉之。」

29博覽群書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釋 覽:觀看;閱讀。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形容學識淵博。也作「博覽群籍」。

出處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30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31唉聲歎氣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唉聲:歎氣聲;因傷感憂悶、苦痛而發出歎息的聲音。也寫作「哀聲歎氣」、「噯聲歎氣」。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我看你臉上一團私欲愁悶氣色,這會兒子又唉聲歎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

32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釋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33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34娓娓動聽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釋 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出處 清 黃雲鴻《福惠全書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聽。」

35帝王將相 [ dì wáng jiàng xiàng ]

解釋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將。指封建時代上層統治者。

出處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日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6石破天驚 [ shí pò tiān jīng ]

解釋 山崩石裂;有驚天動地之勢。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震動了整個天界。現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議論的驚人。

出處 唐 李賀《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37鑼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釋 喧:聲音大。鑼鼓的聲音震天響。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

出處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麵,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38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39發指眥裂 [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釋 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40繞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41不約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釋 約:約定;同:相同。事先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42動人心弦 [ dòng rén xīn xián ]

解釋 動人:感動人;心弦:指受感動而引起共鳴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動人。

出處 徐遲《長江大橋的美是社會主義的美》:「許多動人心弦的建築物呢?還隻在藍圖上。」

43哀聲歎氣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指因傷感鬱悶或悲痛而歎息。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歎氣。」

44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釋 戛然:像聲詞。聲音突然停止。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滿場生旦淨末,同聲一個曲牌,也聽不來南腔北調,隻覺得如出一口。唱了幾套,戛然而止。」

45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46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解釋 琅琅: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琅琅上口。」

47琴瑟不調 [ qín sè bù tiáo ]

解釋 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出處 《漢書 禮樂誌》:「辟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48輕言輕語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釋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輕言輕語的。」

49門單戶薄 [ mén dān hù bó ]

解釋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

出處 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覺門單戶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氣吞聲躲進屋去,把門關了,假裝沒聽見。」

50震天動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釋 震動了天地。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蕩,濤湧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51龍吟虎嘯 [ lóng yín hǔ xiào ]

解釋 吟:鳴、叫;嘯:獸類長聲吼叫。像龍一樣長鳴;像虎一樣咆哮。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現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氣勢盛大。

出處 唐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52冠冕堂皇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

解釋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的禮帽;堂皇:氣派非凡。形容看起來莊重體麵、光明正大的樣子。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有一些老一輩人見他話說得冠冕堂皇,都說,某人雖有嗜好,尚還有自愛之心。」

53人微言賤 [ rén wēi yán jiàn ]

解釋 猶言人微言輕。

出處 宋·曾鞏《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賤,不能上動。」

54發聾振聵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釋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也能聽到。發:開啟;振:振動;聵:耳聾。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塗的;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

出處 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誌》:「如洛鍾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55同聲一辭 [ tóng shēng yī cí ]

解釋 猶言眾口一辭。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出處 清·陳確《死節論》:「何至使八百諸侯同聲一辭,冠帶之倫服膺新命!」

56咳聲歎氣 [ h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出處 《負曝閑談》第六回:「江裴度無法,隻得咳聲歎氣的出得行門,偏偏包車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腳。」

57聲振林木 [ shēng zhèn lín mù ]

解釋 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58書聲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隻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59書聲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

60書香人家 [ shū xiāng rén jiā ]

解釋 同「書香門第」。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61善為說辭 [ shàn wéi shuō cí ]

解釋 說辭:講話。形容很會講話。後指替人說好話。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宰我、子貢善為說辭。」

62喏喏連聲 [ nuò nuò lián shēng ]

解釋 喏喏:答應的聲音。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出處 元 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誕誕鄧鄧,俺也曾輕輕喚著,躬躬前來,喏喏連聲。」

63屏聲息氣 [ bǐng shēng xī qì ]

解釋 抑製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隻見兩三個小丫頭都在這裏,屏聲息氣齊齊的伺候著。」

64氣喘如牛 [ qì chuǎn rú niú ]

解釋 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著,隻張著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65狼號鬼哭 [ láng háo guǐ kū ]

解釋 形容哭聲淒慘。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66磨刀霍霍 [ mó dāo huò huò ]

解釋 霍霍:摹擬磨刀的東西。霍霍地磨刀。原指響亮的磨刀;準備宰殺。現多指準備殺人或發動戰爭。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67神號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釋 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

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雲昏,白日為幽。」

68筋疲力倦 [ jīn pí lì juàn ]

解釋 猶言筋疲力盡。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安貧樂道法》:「就是上海工廠裏做工至少每天十點的工人,到晚快邊就一定筋疲力倦,受傷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時候的」

69警憒覺聾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解釋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厘定,以為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誌已也。」

70轟雷貫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 ]

解釋 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很大。

出處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轟雷貫耳。」

71鼓樂喧天 [ gǔ yuè xuān tiān ]

解釋 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

出處 《五代史平話 漢史》:「笙歌聒地,鼓樂喧天。」

72鼻息如雷 [ bí xī rú léi ]

解釋 鼻息:鼾聲。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響。形容熟睡時鼾聲大作。

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事》:「上使人微覘準所為,而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

73噯聲歎氣 [ à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薛蟠急得說又不好,勸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隻是出入噯聲歎氣。」

74馬捉老鼠 [ mǎ zhuō lǎo shǔ ]

解釋 比喻瞎忙亂。

出處 明 田藝蘅《留青日劄 馬捉老鼠》:「方言‘馬捉老鼠’,蓋譏人粗撞不了事也。」

75啼天哭地 [ tí tiān kū dì ]

解釋 呼天叫地的哭號,形容非常悲痛。

出處 元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闌路駕上書》:「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

76天驚石破 [ tiān jīng shí pò ]

解釋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出處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77如雷灌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釋 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出處 《三國誌平話》卷中:「‘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灌耳,橋梁皆斷。」

78彈丸黑子 [ dàn wán hēi zǐ ]

解釋 亦作「彈丸黑誌」。喻極小。語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地惟黑子,城猶彈丸。」

出處 語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地惟黑子,城猶彈丸。」

79扼腕歎息 [ è wàn tàn xī ]

解釋 扼:握住;抓住。握著手腕發出歎息的聲音。形容十分激動地發出長歎的情態。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劉錕傳》:「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長歎者也。」

80敲金戛玉 [ qiāo jīn jiá yù ]

解釋 見「敲金擊石」。

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回:「見頭場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81斷珪缺璧 [ duàn guī quē bì ]

解釋 見「斷圭碎璧」。

出處 清·葉廷琯《吹網錄·二礎雲麾碑》:「餘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珪缺璧,彌見珍奇。」

82牛衣夜哭 [ niú yī yè kū ]

解釋 見「牛衣對泣」。

出處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啟》:「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83神號鬼泣 [ shén hào guǐ qì ]

解釋 見「神號鬼哭」。

出處 陳毅《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

84茅廬三顧 [ máo lú sān gù ]

解釋 見「草廬三顧」

出處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

85衰當益壯 [ shuāi dāng yì zhuàng ]

解釋 猶老當益壯。

出處 唐李白《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衰當益壯,結草知歸。瞻望恩光,無忘景刻。」

86裂石流雲 [ liè shí liú yún ]

解釋 流:往來無定或轉運不停。裂開山石,震動雲霄。形容聲音高昂響亮。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來,端的有落塵繞梁之聲,裂石流雲之響。」

87辭嚴氣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解釋 猶言辭嚴義正。

出處 《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為廳偉。」

88馳魂奪魄 [ chí hún duó pò ]

解釋 形容震撼心靈。

出處 徐遲《地質之光》:「各種印象,新鮮而又莊嚴,使他目不暇給,馳魂奪魄。」

89魄蕩魂搖 [ pò dàng hún yáo ]

解釋 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出處 《雪岩外傳》第六回:「雪岩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豔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90遊響停雲 [ yóu xiǎng tíng yún ]

解釋 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雲霄,能使流雲受阻而停下來。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91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釋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危害甚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

92曆曆在耳 [ lì lì zài ěr ]

解釋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出處 宋 陳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訣,曆曆在耳,言猶未絕。」

93神嚎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釋 見「神號鬼哭」。

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雲昏,白日為幽。」

94鼠雀之牙 [ shǔ què zhī yá ]

解釋 指爭訟之事。

出處 元·柯丹邱《荊釵記·奸詰》:「學生失於龍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撫已多慚,見公甚愧。」

95劍頭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釋 劍頭:指劍環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出處 莊周《莊子 則陽》:「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96劍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釋 見「劍頭一吷」。

出處 清·徐芳《書影>序》:「櫟園天才絕世,其詩文皆卓然大家;即以雜著,此其劍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97戛玉敲冰 [ jiá yù qiāo bīng ]

解釋 戛:敲擊。敲打玉器和冰塊。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也形容人氣節凜然。

出處 唐 白居易《聽田順兒歌》:「戛玉敲冰聲未停,嫌雲不遏入青冥。」

98敲金擊石 [ qiāo jīn jī shí ]

解釋 金、石:指鍾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鍾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出處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99檻花籠鶴 [ jiàn huā lóng hè ]

解釋 柵欄中的花、籠中的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出處 清 龔自珍《好事近 行篋中有像一幅以詞為讚》:「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轉孤負。作了檻花籠鶴,怎笑狂如許!」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