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逃避責任的成語

形容人逃避責任的成語


1避重就輕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解釋 避重:指避開要緊的事;就輕:指抓小事情。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害問題;隻談無關重要的方麵。

出處 宋 劉摯《忠肅集 侍禦史黃君墓誌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2互相推諉 [ hù xiāng tuī wěi ]

解釋 諉:也作「委」,推辭;推諉:把責任推給別人。彼此之間互相推托,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出處 明·李贄《焚書·因記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為能明哲。」

3敷衍塞責 [ fū yǎn sè zé ]

解釋 敷衍:做事不認真;塞責:搪塞責任。做事不認真負責;表麵應付了事。

出處 清 張集磬《道鹹宦海見聞錄》:「而嚴令願為恪遵,委勘幾及年餘,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

4互相推托 [ hù xiāng tuī tuō ]

解釋 彼此之間互相推托,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齊之不收,反遺之以與金人用。」

5委罪於人 [ wěi zuì yú rén ]

解釋 委:推委。把罪責推卸給別人。

6指李推張 [ zhǐ lǐ tuī zhāng ]

解釋 謂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出處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比較》:「臨期聽比,無指李推張之弊。」

7問諸水濱 [ wèn zhū shuǐ bīn ]

解釋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幹。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

8一退六二五 [ yī tuī liù èr wǔ ]

解釋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幹淨。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陳家的老的、小的,隻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推得幹幹淨淨!」

9得過且過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釋 得:能夠;且:姑且。隻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誌;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出處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10顛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解釋 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11以鄰為壑 [ yǐ lín wéi hè ]

解釋 壑:山溝;大水塘。把鄰國當作排泄本國洪水的深溝。比喻隻顧自己的利益;把困難或災禍轉嫁給別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澤水。澤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12任重道遠 [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解釋 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3知難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釋 知道困難就退卻下來。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軍誌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

14嫁禍於人 [ jià huò yú rén ]

解釋 嫁:轉移。把災禍轉嫁給別人。

出處 《南史 阮孝緒傳》:「答曰:‘己所不欲,豈可嫁禍於人。’乃焚之。」

15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16挑肥揀瘦 [ tiāo féi jiǎn shòu ]

解釋 比喻挑挑揀揀;光要對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像娘這樣費心,還不討他說個是,隻要揀精揀肥,我也犯不著要效他這個勞。」

17半推半就 [ bàn tuī bàn jiù ]

解釋 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麵推辭;一麵接受。形容表麵推辭;但內心願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18無關緊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釋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後學,卻是不可少的。」

19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20責無旁貸 [ zé wú páng dài ]

解釋 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形容應當由自己盡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21匹夫有責 [ pǐ fū yǒu zé ]

解釋 匹夫:古時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平常的人;有責: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22拈輕怕重 [ niān qīng pà zhòng ]

解釋 拈:用手指拿東西。指接受工作時揀輕的擔子挑;怕挑重擔。

出處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23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24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釋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錢袋。非常豪爽地打開錢袋;拿出錢來。指十分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隻要下山。」

25責有攸歸 [ zé yǒu yōu guī ]

解釋 責任有所歸屬。指應承擔的責任是推卸不掉的。

出處 宋 司馬光《體要疏》:「夫公卿所薦舉,牧伯所糾劾,或謂之賢者而不賢,謂之有罪而無罪,皆有跡可見,責有所歸,故不敢大為欺罔。」

26草草收兵 [ cǎo cǎo shōu bīng ]

解釋 馬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負責任,不細致,不慎重。

出處 歐陽山《苦鬥》:「張發奎剛占領了那個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許多,正是咱們的人活動的好機會,——你怎麼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個赤衛隊員麼?」

27敢作敢當 [ gǎn zuò gǎn dāng ]

解釋 敢:有膽量。敢於放手行事,敢於承擔責任。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5回:「敢作敢當,才是英雄好漢。」

28敬謝不敏 [ jìng xiè bù mǐn ]

解釋 謝:推辭;敏:聰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夠。表示推辭的客氣話。

出處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29避重逐輕 [ bì zhòng zhú qīng ]

解釋 指避開較重的責任,揀輕的承擔。

出處 見「避重就輕」。

30推三推四 [ tuī sān tuī sì ]

解釋 同「推三阻四」。

出處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7回:「你這家夥膽小怕死,還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個人也敢去!」

31推三阻四 [ tuī sān zǔ sì ]

解釋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出處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32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解釋 推:讓。把衣服脫給別人穿;把食物讓給別人吃。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33非異人任 [ fēi yì rén rèn ]

解釋 異人:別人;任:承擔。不是別人的責任。表示某事應由自己負責。

出處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年》:「楚君以鄭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

34上推下卸 [ shàng tuī xià xiè ]

解釋 把責任推給上級,卸給下級,自己卻不負責任。

35守土有責 [ shǒu tǔ yǒu zé ]

解釋 指軍人或地方官有保衛國土的責任。

出處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地方官守土有責,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辦理‘團練’,以求自保。」

36千推萬阻 [ qiān tuī wàn zǔ ]

解釋 推:推拖。阻:阻攔。多次推拖阻攔。形容百般推辭、拒絕。

出處 明·朱權《荊釵記》第四十六出:「鄧尚書說親,直恁千推萬阻;見王太守樂意,卻不顧五典三綱。」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