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仁德的成語

形容仁德的成語


1一視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釋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出處 唐 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2不仁不義 [ bù rén bù yì ]

解釋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殘忍。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大學三》:「害人與穿窬,因為不仁不義。」

3仁義之師 [ rén yì zhī shī ]

解釋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吊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4仁義道德 [ rén yì dào dé ]

解釋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範。

出處 唐·韓愈《原道》:「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5自身難保 [ zì shēn nán bǎo ]

解釋 自己保不住自己。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

6背道而馳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釋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馳:奔跑。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處 唐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7秋毫無犯 [ qiū háo wú fàn ]

解釋 秋毫:動物秋後新換的絨毛。比喻十分纖細之物。形容軍紀嚴明;對百姓無絲毫侵犯;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8仁至義盡 [ rén zhì yì jìn ]

解釋 仁愛和正義的行動到了頭。舊指誠心報答有助於農事的神靈。對人的愛護、容忍、原諒與幫助;達到盡心盡力的最大限度。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9盡心盡力 [ jìn xīn jìn lì ]

解釋 指費盡心力。

出處 《晉書 王坦之傳》:「且受遇先帝,綢繆繾綣,並誌竭忠貞,盡心盡力,歸誠陛下,以報先帝。」

10求生害仁 [ qiú shēng hài rén ]

解釋 謂因謀求活命而有傷仁德。語本《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1積德累功 [ jī dé lěi gōng ]

解釋 積累仁德與功業。

出處 三國·魏·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詔》:「宣力之佐,比積德累功,忠勤帝室。」

12仁民愛物 [ rén mín ài wù ]

解釋 仁:仁愛,同情、愛護或幫助。愛眾人,進而愛護萬物。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出處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13求仁得仁 [ qiú rén dé rén ]

解釋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愛人以德 [ ài rén yǐ dé ]

解釋 德:德行。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15湯去三麵 [ tāng qù sān miàn ]

解釋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麵,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麵,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後因以「湯去三麵」泛言普施仁德。

出處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麵,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麵,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16施仁布恩 [ shī rén bù ēn ]

解釋 施:給予;布:布施。給人以仁德和恩惠。

出處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劉皇叔施仁布恩,愛惜軍卒養下民。」

17德輶如羽 [ dé yóu rú yǔ ]

解釋 見「德輶如毛」。

出處 晉·張華《勵誌詩》:「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眾鮮克舉。」

18施仁布澤 [ shī rén bù zé ]

解釋 施:給予;布:布施;澤:恩澤。給人以仁德和恩惠。

出處 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馮商的,馮商的,積功累德;馮商的,馮商的,施仁布澤。」

19德輶如毛 [ dé yóu rú máo ]

解釋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謂施行仁德並不困難,而在於其誌向有否。

出處 《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20色仁行違 [ sè rén xíng wéi ]

解釋 表麵上主張仁德,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21藹然仁者 [ ǎi rán rén zhě ]

解釋 對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出處 朱自清《兒女》:「子愷為他家華瞻寫的文章,真是‘藹然仁者’之言。」

22仁義之兵 [ rén yì zhī bīng ]

解釋 兵: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同「仁義之師」。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丞相興仁義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

23仁言利博 [ rén yán lì bó ]

解釋 博:多,廣。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24仗義行仁 [ zhàng yì xíng rén ]

解釋 注重義氣,施行仁德。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倘蒙存微命,當以捐軀保奏。」

25至仁忘仁 [ zhì rén wàng rén ]

解釋 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極點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達頂點容易被忽略掉。

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任數》:「故至德棄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無言無思,靜以待時,時至而應,心暇者勝。」

26至仁無親 [ zhì rén wú qīn ]

解釋 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對待萬物一視同仁,無親疏之別。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運》:「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

27仁者能仁 [ rén zhě néng rén ]

解釋 舊謂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賣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裏出身。」

28仁心仁聞 [ rén xīn rén wén ]

解釋 聞:出名,有聲望。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出處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