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劃分界限的成語

形容劃分界限的成語


1壁壘森嚴 [ bì lěi sēn yán ]

解釋 壁壘:古時軍營周圍的圍牆;泛指防禦工事;森嚴:整齊嚴肅。原指防守嚴密。後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嚴壁壘」。

出處 明 於麟《清夜鍾》:「臨淮方出將,壁壘氣森嚴。」

2不生不死 [ bù shēng bù sǐ ]

解釋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現指半死不活。

出處 《入楞伽經》第八卷:「如來藏世間,不生不死,不來不去,常恒清涼不變。」

3不分畛域 [ bù fēn zhěn yù ]

解釋 畛域:界限。不分界限、範圍。也比喻不分彼此。

出處 《清史稿 包世臣傳》:「世臣擬多裁鹽官,堆留運司之錢糧,場大使督皂戶,不分畛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

4一刀兩斷 [ yī dāo liǎng duàn ]

解釋 比喻堅決斷絕一切關係。

出處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麵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5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釋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6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釋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裏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7天壤之別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在極上;另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內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8隔岸觀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解釋 站在對岸觀看失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見而不救。也比喻沒有切身利害關係而不去過問。

出處 唐 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9涇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解釋 古人認為;渭河水清;涇河水濁;兩水合流後;清濁依舊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區別。

出處 唐 李德裕《劉公神道碑銘》:「遇物而涇渭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

10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1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釋 十分明白、清楚。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12不分彼此 [ bù fēn bǐ cǐ ]

解釋 彼:對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關係親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想叫他們今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

13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釋 井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出處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製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14半死不活 [ bàn sǐ bù huó ]

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極大折磨、摧殘的狀況。沒有精神;毫無生氣;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業蕭條。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聽說停刑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監了。」

15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釋 迥然:差距很大的樣子。大不相同;相差太遠。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處 宋 張戒《歲寒堂詩話》:「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16判若黑白 [ pàn ruò hēi bái ]

解釋 判:區別。像黑的與白的那樣明顯區分。形容界限分明。

出處 清·方苞《書祭裴太常文後》:「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17白黑分明 [ bái hēi fēn míng ]

解釋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18炳如觀火 [ bǐng rú guān huǒ ]

解釋 炳:光明、明亮、顯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處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其詞秩然有條,各分大義,炳如觀火。」

19澄清天下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

解釋 指整肅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複歸太平。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

20森嚴壁壘 [ sēn yán bì lěi ]

解釋 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出處 毛澤東《西江月 井岡山》詞:「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

21達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釋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處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22三六九等 [ sān liù jiǔ děng ]

解釋 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隻不過這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這麼三六九等兒的了。」

23班班可考 [ bān bān kě kǎo ]

解釋 班班:明顯的樣子;考:考查。指文字記錄十分明顯,可以考查。

出處 宋 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24擘兩分星 [ bò liǎng fēn xīng ]

解釋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準確清楚。兩,較小的重量單位;星,秤杆上標記斤兩的小點子。

出處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隻我問他個擘兩分星,說一段從頭的至尾。」

25三等九格 [ sān děng jiǔ gé ]

解釋 猶三六九等。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樓道:‘娘,不是這等說,李大姐倒也罷了,沒甚麼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26三等九般 [ sān děng jiǔ bān ]

解釋 同「三等九格」。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蓮:‘若是這等的也罷了,我說又是沒廉恥的貨,三等九般使了接去。’」

27一階半級 [ yī jiē bàn jí ]

解釋 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等級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

28澈底澄清 [ chè dǐ chéng qīng ]

解釋 指完全清楚,毫無遺漏。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如今這個人的來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29不待蓍龜 [ bù dài shī guī ]

解釋 蓍龜:古時卜筮,用蓍草和龜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決定。比喻事情是明擺著的,非常清楚。

出處 《周易 係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30獨繭抽絲 [ dú jiǎn chōu sī ]

解釋 比喻詩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亦比喻單相思。

出處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一卷:「凡作近體,誦要好,聽要好,觀要好,講要好。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

31品而第之 [ pǐn ér dì zhī ]

解釋 品:品評,區分;第:等第,等級。品評優劣而後確定他的等級。

出處 《晉書 苻堅載記上》:「堅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品而第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