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大的力量的成語

形容很大的力量的成語


1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釋 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2地動山搖 [ dì dòng shān yáo ]

解釋 大地高山劇烈的搖動。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聲音和劇烈的動作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出處 宋 歐陽修《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災禍自此而始。」

3身強力壯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解釋 身體強健;精力旺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隻是打熬筋骨。」

4來勢洶洶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接著便是來勢洶洶地展開了追查一封寫給黨中央的所謂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牽扯到我。」

5力挽狂瀾 [ lì wǎn kuáng lán ]

解釋 力:竭力;挽:挽回;狂瀾: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轉險惡危急的局勢。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6拔山舉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解釋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7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8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解釋 拔:拔起來。扛:兩手舉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9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釋 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

出處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10拔山蓋世 [ bá shān gài shì ]

解釋 拔山:把山拔起來。引申為力大無比。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11力大無比 [ lì dà wú bǐ ]

解釋 形容力量巨大。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17回:「這兄弟兩個各使一根鐵棍,力大無比。」

12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嶽;翻倒大海。形容來勢猛;聲勢浩大;力量強大;壓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處 宋 楊萬裏《病起喜雨聞鶯》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13力敵千鈞 [ lì dí qiān jūn ]

解釋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出處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

14力敵萬夫 [ lì dí wàn fū ]

解釋 敵:對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出處 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或體窮三變,潘陸不足以升堂;或力敵萬夫,關張不足以扶轂。」

15孔武有力 [ kǒng wǔ yǒu lì ]

解釋 形容人很有力氣。

出處 《詩經 鄭風 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16倒峽瀉河 [ dǎo xiá xiè hé ]

解釋 比喻文筆酣暢,氣勢磅礴。

出處 《平山冷燕》第九回:「隻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17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解釋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18拔山超海 [ bá shān chāo hǎi ]

解釋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極大。

出處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顧指則風雲總至,回眸而山嶽削平,雖複旗鼓所臨,有征無戰。」

19力可拔山 [ lì kě bá shān ]

解釋 力氣大得可以拔起山來,形容勇力過人。

出處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0蕩海拔山 [ dàng hǎi bá shān ]

解釋 搖動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氣非常大。

21豐筋多力 [ fēng jīn duō lì ]

解釋 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餘。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餘。

出處 宋·無名氏《宣和書譜》:「三國之初,字學缺然不講,繇於是為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雲遊雨驟之勢。」

22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解釋 九頭牛和兩隻老虎的力氣。比喻非常大的力氣。

出處 元 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23力不從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釋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裏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24勞而無功 [ láo ér wú gōng ]

解釋 勞:勞累;勞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氣卻沒有成效。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25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釋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麼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26不堪一擊 [ bù kān yī jī ]

解釋 不堪:經不起。經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出處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裏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27不遺餘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釋 遺:保留;餘力:剩餘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

28眾誌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 眾人統一的意誌;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 大。城;城牆。

出處 《國語 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29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30力爭上遊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釋 上遊: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於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

出處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遊,性靈乃其要。」

31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32勢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釋 勢:氣勢;威力;破竹:劈開竹子。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頭幾節;下麵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節節勝利。

出處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33無能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釋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34愛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釋 愛:一說通「爰」;隱蔽貌;指隱而不見;另說解為同情憐惜。①原意指德之舉無形;隱而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幫助他。②雖很同情;願意幫助;但限於力量或條件而無法辦到。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

35百戰百勝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釋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36盛氣淩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釋 淩:欺壓。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 清 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

37虛張聲勢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38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39一掃而光 [ yī sǎo ér guāng ]

解釋 一下子就掃除幹淨。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個精光。

出處 宋 蘇軾《題王逸少帖》詩:「出林飛鳥一掃空。」

40劍拔弩張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釋 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拉開了。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

出處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41呼風喚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釋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出處 宋 孔覿《罨溪行》:「罨畫溪頭鳥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

42大勢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釋 大勢:指有利的局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失去;前途沒有希望。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43大顯神通 [ dà xiǎn shén tōng ]

解釋 神通:原為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極其高超的本領。形容充分顯示出高超的本領。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89回:「他三人辭了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

44天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釋 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天馬:漢代西域大宛產的好馬;行空:騰空飛馳。

出處 明 劉子鍾《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45孤立無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釋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46盡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釋 竭:用盡;盡:全部用出。費盡心思;用出全部力氣。形容做事十分認真負責。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47並駕齊驅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釋 並駕:幾匹馬並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並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後;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48殺氣騰騰 [ shā qì téng téng ]

解釋 殺氣:凶惡的氣勢;騰騰:氣勢旺盛的樣子。指殺伐之氣很盛;凶神惡煞的樣子。

出處 《前漢書平話》:「戰塵鬱鬱,殺氣騰騰,遮籠四野、蔽塞五方。」

49神通廣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釋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廣大無邊。現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出處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50量力而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 ]

解釋 量:估量;估計;行:做;幹。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51金石為開 [ jīn shí wèi kāi ]

解釋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52獨木難支 [ dú mù nán zhī ]

解釋 一根木頭難以支撐起將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單薄的力量無法維持全局。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53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釋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進去。

出處 清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54勾魂攝魄 [ gōu hún shè pò ]

解釋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嚇的力量。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聽,鄉音入耳,已是關心;更兼那燕語鶯聲,勾魂攝魄,要走哪裏走得過去?」

55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56哀兵必勝 [ āi bīng bì shèng ]

解釋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淩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第69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57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58聲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釋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出處 《晚清文學鈔 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59大氣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解釋 磅礴:廣大無邊。形容氣勢盛大。

出處 荀況《荀子 性惡》:「雜能旁魄而無用。」

60年富力強 [ nián fù lì qiáng ]

解釋 年:年歲;富:多;年富:未來的年歲多;指年輕;力:精力。年紀輕;精力旺盛。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61年輕力壯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

解釋 壯:健壯。年紀輕;身體好;力氣大。

出處 駱賓基《千人塔下的聲音》:「我立即走過去,因為我年輕力壯。」

62據理力爭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釋 據:依據;按照。依據正確的道理;盡力爭取。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欣焉。」

63氣勢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釋 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

出處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後錄 正氣歌》第14卷:「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64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65翻天覆地 [ fān tiān fù dì ]

解釋 覆;翻過來。使天地換了位置。形容變化巨大;徹底。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5回:「那時,一屋子人,拉這個,扯那個,正鬧得翻天覆地。」

66虎背熊腰 [ hǔ bèi xióng yāo ]

解釋 如虎般寬厚的背;似熊樣粗壯的腰。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

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一折:「這廝倒是一條好漢……哦,是虎背熊腰。」

67八麵威風 [ bā miàn wēi fēng ]

解釋 八麵:各方麵。形容聲勢氣派十足。

出處 元 鄭德輝《三戰呂布》第三折:「托賴著真天子百靈鹹助,大將軍八麵威風。」

68同心協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於鹹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69盡力而為 [ jìn lì ér wéi ]

解釋 盡:全部用出;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70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解釋 把大江大海都翻轉過來;形容水勢很大;現在多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亂不堪破壞極甚的情況。

出處 唐 李筌《太自陰經》:「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

71齊心協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出處 《周書 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72力所能及 [ lì suǒ néng jí ]

解釋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出處 唐 裴鉶《傳奇 韋自東》:「殿於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73精力充沛 [ jīng lì chōng pèi ]

解釋 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他精力充沛,兩眼閃光。」

74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75力排眾議 [ lì pái zhòng yì ]

解釋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

出處 宋 蘇轍《上皇帝書》:「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眾議,使臣得不遂棄於世。」

76回天之力 [ huí tiān zhī lì ]

解釋 回天: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出處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

77天兵天將 [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

解釋 舊指天上的軍隊和將領。也比喻本領高強的人們。

出處 清 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開場》:「那鯀卻生的兒子,神通廣大,伏虎降龍,手下天兵天將,那等利害。」

78孤立無助 [ gū lì wú zhù ]

解釋 隻有一個人或一方麵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後漢書 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79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釋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80竭盡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釋 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81精疲力盡 [ jīng pí lì jìn ]

解釋 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82鞭長不及 [ biān cháng bù jí ]

解釋 鞭:馬鞭子;及:夠得上。馬鞭子雖長,也打不到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處 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楚國和秦國的仇恨最深,秦國的勢力也有點鞭長不及,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定從那兒開頭。」

83齊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釋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84力透紙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釋 力:筆力。透:穿過。形容書法遒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的背麵。也比喻文學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畫人物極有功力。

出處 唐 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85力不勝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釋 勝任:擔當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夠;難以擔當任務。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

86勢窮力竭 [ shì qióng lì jié ]

解釋 大勢已去,力量用盡。指慘敗後的困難處境。

出處 金·王若虛《複之純交說》:「凶乘禍鳩,勢窮力竭,而投諸囚,以伏於幽。」

87回天乏術 [ huí tiān fá shù ]

解釋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乏術:缺少方法。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責,回天乏術,請查照前電,任命蕭耀南為湖北督軍,或可挽回危局。」

88戰無不勝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釋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鬥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89才氣過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釋 才氣:才能和氣質。才華超過平常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90攻無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解釋 克:攻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求之於今,邈不可得。」

91毛羽未豐 [ máo yǔ wèi fēng ]

解釋 比喻力量不足,條件還不成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92氣衝牛鬥 [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形容氣勢極盛;直衝星空。有時也指怒氣極盛。

出處 唐 楊炯《杜袁卅墓誌銘》:「寶劍之沉,夜氣衝於牛鬥。」

93氣焰熏天 [ qì yàn xūn tiān ]

解釋 氣焰:氣勢。形容盛氣淩人,十分傲慢。

出處 《群音類選 巡守雍丘>》:「獨不見氣焰熏天誰敢當。」

94海底撈月 [ hǎi dǐ lāo yuè ]

解釋 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形容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95筋疲力盡 [ jīn pí lì jìn ]

解釋 筋:筋骨;疲:疲勞;盡:完。形容非常勞累;力氣已經用盡。也作「力盡筋疲」。

出處 宋 司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盡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96縛雞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釋 縛:捆、綁。捆綁一隻雞的力量。形容體力很弱。

出處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平日隻會讀書寫字,刺繡描花,手無縛雞之力。」

97鞭不及腹 [ biān bù jí fù ]

解釋 及:到。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力量達不到。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98兩虎相鬥 [ liǎng hǔ xiāng dòu ]

解釋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99分化瓦解 [ fēn huà wǎ jiě ]

解釋 瓦解:製瓦時先用陶土製成圓筒形;再分部為四片;即成瓦。使對方的力量分裂、離散。

出處 秦牧《湘陰熱浪記》:「則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們投降。」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