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突然有了靈感的成語

形容突然有了靈感的成語


1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釋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3如夢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4急中生智 [ jí zhōng shēng zhì ]

解釋 智:智謀;對策。在緊急中猛然想出了應付的好辦法。

出處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5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6靈機一動 [ líng jī yī dòng ]

解釋 靈機:靈巧;靈活的心思。形容靈敏機智;突然想出辦法或主意。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卷:「俄延了半響,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7福至心靈 [ fú zhì xīn líng ]

解釋 福氣一來;心也變得靈巧起來。多用來奉承人得意時思想靈活;言行適宜;含有詼諧之意。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語有之:福至歸靈,禍來神昧。」

8彩筆生花 [ cǎi bǐ shēng huā ]

解釋 生花:長出花來。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 元 湯式《賞花時 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9操翰成章 [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

解釋 操:持,拿;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徐幹傳》:「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宮將文學。」裴鬆之注引《先賢行狀》:「幹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10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11妙手偶得 [ miào shǒu ǒu dé ]

解釋 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出處 宋·陸遊《文章》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

12隨機應變 [ suí jī yìng biàn ]

解釋 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情況;應:應付;變:變化。

出處 《舊唐書 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13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出處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裏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14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製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嚐墨守以為準的也。」

15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16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

17一氣嗬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解釋 嗬:呼氣。一口氣做成。形容文章結構緊湊;文氣連貫。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緊湊;迅速不間斷地完成。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中》:「若‘風急天高’,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嗬成。」

18一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王製》:「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19心血來潮 [ xīn xuè lái cháo ]

解釋 指心裏突然或偶然起了一個念頭。來潮:潮水上漲。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閑坐碧遊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

20長篇大論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釋 冗長的篇幅;大而無當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講話過長;內容空泛。也作「長篇大章」、「長談闊論」。

出處 元 朱士凱《錄鬼簿序》:「樂府小曲,大篇長什,傳之於人,每不遺槁,故未以有就編焉。」

21才華橫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釋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出處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22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 觸類:接觸某一方麵的事物;旁通:互相貫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類的其它事物。

出處 《周易 係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23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一動筆就能寫成文章。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24文不加點 [ wén bù jiā diǎn ]

解釋 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嗬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 漢 張衡《文士傳》:「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

25七步成詩 [ qī bù chéng shī ]

解釋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26行雲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釋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27生花妙筆 [ shēng huā miào bǐ ]

解釋 傳說唐朝詩人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28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釋 形容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9光風霽月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解釋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出處 宋 黃庭堅《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30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31下筆千言 [ xià bǐ qiān yán ]

解釋 千言:長篇大論。一動筆就寫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 宋 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32豁然大悟 [ huō rán dà wù ]

解釋 形容徹底曉悟。

出處 唐·慧能《壇經·宣詔品》:「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

33冰肌玉骨 [ bīng jī yù gǔ ]

解釋 像冰一樣的肌膚;像玉一樣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膚潔白細膩。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鮮豔潔淨。

出處 後蜀 孟昶《避暑摩訶池上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

34下筆成文 [ xià bǐ chéng wén ]

解釋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詩才高美,且無書不讀,下筆成文,千言立就。」

35筆下生花 [ bǐ xià shēng huā ]

解釋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 《花城》1980年第7期:「你們這些筆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調查隻不過是為現成觀點抓例子罷了。」

36筆頭生花 [ bǐ tóu shēng huā ]

解釋 形容詩文寫得絢麗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筆底生花」、「筆下生花」。

出處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37下筆成篇 [ xià bǐ chéng piān ]

解釋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38倚馬千言 [ yǐ mǎ qiān yán ]

解釋 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39聞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釋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40援筆成章 [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釋 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 唐 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41語妙天下 [ yǔ miào tiān xià ]

解釋 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42思如湧泉 [ sī rú yǒng quán ]

解釋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 《舊唐書 蘇頲傳》:「舍人思如湧泉,嶠所不及也。」

43出言成章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

解釋 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範,後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修務訓》:「舜二瞳子,是謂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44流水行雲 [ liú shuǐ xíng yún ]

解釋 ①流動的水和飄浮的雲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東西。③比喻自然流暢,不拘泥。

出處 宋·洪谘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45脫口成章 [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出處 宋·蘇軾《黃州再祭文與可文》:「藝學之多,蔚如秋蕢。脫口成章,粲莫可耘。」

46名聞天下 [ míng wén tiān xià ]

解釋 形容名聲極大。

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功業顯著,名聞天下。」

47立馬萬言 [ lì mǎ wàn yán ]

解釋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48相視而笑 [ xiāng shì ér xiào ]

解釋 雙方互相看著,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慧生指與老殘看,彼此相視而笑。」

49觸景傷懷 [ chù jǐng shāng huái ]

解釋 見「觸景傷情」。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夜來皓魄當空,澄波萬裏,上下一碧,燦若獨自無聊,觸景傷懷,遂爾口占一曲。」

50計上心頭 [ jì shàng xīn tóu ]

解釋 見「計上心來」。

出處 元·張氏《青衲襖·偷期》:「計上心頭,暗令家童私問候。」

51五步成詩 [ wǔ bù chéng shī ]

解釋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出處 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52下筆有神 [ xià bǐ yǒu shén ]

解釋 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湧,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筆如神」、「下筆如有神」。

出處 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53鬥酒百篇 [ dǒu jiǔ bǎi piān ]

解釋 飲一鬥酒作百篇詩。形容能飲酒善做詩;才情豪放銳敏。鬥:古代盛酒器皿。

出處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54文無加點 [ wén wú jiā diǎn ]

解釋 見「文不加點」。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文苑傳·禰衡》:「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55下筆如神 [ xià bǐ rú shén ]

解釋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湧,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 《舊唐書 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56援筆而就 [ yuán bǐ ér jiù ]

解釋 就:完成。拿起筆來很快就寫完了。

出處 清·李漁《意中緣·名逋》:「我想求詩求字的,還容易打發。唯有索畫一事,最難應酬。須要逐筆畫寫出來,不是可以倚馬而成,援筆而就的。」

57援筆立成 [ yuán bǐ lì chéng ]

解釋 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出處 《南史·蔡景曆傳》:「召令草檄,景曆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58七步成章 [ qī bù chéng zhāng ]

解釋 同「七步成詩」。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59思若湧泉 [ sī ruò yǒng quán ]

解釋 思:思緒,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湧出。形容文思豐富敏捷。

出處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強記冶聞,幽讚微言;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60夢筆生花 [ mèng bǐ shēng huā ]

解釋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61倚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解釋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 唐 李白《與韓荊州韓宗書》:「縱之以清淡,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62才高七步 [ cái gāo qī bù ]

解釋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嚐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3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4唾地成文 [ tuò dì chéng wén ]

解釋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讚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出處 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讚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65生花之筆 [ shēng huā zhī bǐ ]

解釋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66如坐雲霧 [ rú zuò yún wù ]

解釋 象坐在雲裏霧裏。比喻頭腦糊塗,不能辨析事理。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及有凶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67日試萬言 [ rì shì wàn yán ]

解釋 以每天試寫萬言為驗;以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為考校。極言才氣橫溢,文思敏捷。

出處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68錦心繡口 [ jǐn xīn xiù kǒu ]

解釋 錦、繡:精美豔麗的絲織品。心裏口中都像錦繡一樣的絢麗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滿腹文章;詞藻華麗;才華橫溢。

出處 唐 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69錦心繡腹 [ jǐn xīn xiù fù ]

解釋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 元 湯式《一枝花 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70錦胸繡口 [ jǐn xiōng xiù kǒu ]

解釋 猶言錦心繡口。

出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序:「錦胸繡口,居然妙緒環生。」

71扼臂齧指 [ è bì niè zhǐ ]

解釋 扼:用力掐;齧: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靈相互感應。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感虛》:「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問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來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72觸機落阱 [ chù jī luò jǐng ]

解釋 觸機:觸動機關;阱:陷阱。觸動機關掉進陷阱。比喻遭到暗算。

出處 明·沈景《義俠記·奇功》:「葉子盈,我遭逢時乖運梗,你為甚也觸機落阱?」

73燃萁之敏 [ rán qí zhī mǐn ]

解釋 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 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 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74對客揮毫 [ duì kè huī háo ]

解釋 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 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遊。」

75源泉萬斛 [ yuán quán wàn hú ]

解釋 比喻文思湧溢。

出處 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76閉門覓句 [ bì mén mì jù ]

解釋 形容作詩時冥思苦想。

出處 宋 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九:「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遊。」

77一揮九製 [ yī huī jiǔ zhì ]

解釋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製書。謂文思敏捷。

出處 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嚐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製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78言語妙天下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

解釋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