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身體部位名稱的成語

形容身體部位名稱的成語


1得心應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釋 心裏怎樣想;手上就能相應地怎樣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藝純熟;做起來很順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2本來麵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釋 本來:原來的;麵目:麵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麵目常如故。」

3大打出手 [ dà dǎ chū shǒu ]

解釋 「大打出手」原是戲劇表演的術語;指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同時與幾個人對打;互相投擲、接踢武器的武打場麵。現多形容野蠻地逞凶打人或互相爭鬥毆打(大:表示程度、規模之甚)。

出處 許滌新《周總理戰鬥在重慶》:「國民黨反動派發現了這一情況,氣急敗壞地大打出手,警察、憲兵、便衣、特務,紛紛出動。」

4大顯身手 [ dà xiǎn shēn shǒu ]

解釋 顯:表示;顯露;身手:武藝;指本領。充分顯露自己的本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出處 趙樹理《三裏灣》七:「這兩個人默默不語在這座房子裏大顯身手。」

5點頭哈腰 [ diǎn tóu hā yāo ]

解釋 比喻虛假的恭敬或過分的客氣。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窮的人,知道他既是錢狠子,手腳又厲害,都隻向他點頭哈腰的敬而遠之。」

6白手起家 [ bái shǒu qǐ jiā ]

解釋 白手:空手;起家:創立家業。由一無所有而創立事業。比喻在一無所有或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靠自己的雙手艱苦創業。

出處 謝覺哉《一支不平凡的生產隊伍》:「很多社和組隻利用了一部分救濟款作資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7綱舉目張 [ gāng jǔ mù zhāng ]

解釋 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幹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條理分明。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8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釋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9道路以目 [ dào lù yǐ mù ]

解釋 人們在路上相遇;隻是相互看看;心裏有怒怨;可什麼話也不敢說。形容反動統治暴虐;社會上沒有言論自由。

出處 《國語 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0閉目塞聽 [ bì mù sè tīng ]

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11大手大腳 [ dà shǒu dà jiǎo ]

解釋 ①形容對財物毫不吝惜;沒有節製地隨便花費。②指行動魯莽。③指身體強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裏賠墊了多少東西。」

12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解釋 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麼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13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14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15觸目皆是 [ chù mù jiē shì ]

解釋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16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釋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酒保陪笑道:‘此數肴也,以先生視之,固不堪入目矣。’」

17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釋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18丹青妙手 [ dān qīng miào shǒu ]

解釋 善於運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兩種可製顏料的礦砂;後泛指繪畫的顏色)。多指國畫大師。

出處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19礙手礙腳 [ ài shǒu ài jiǎo ]

解釋 礙;妨礙;阻礙。指多方受阻;難以順利做事。也指妨礙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卷:「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20耳聞目睹 [ ěr wén mù dǔ ]

解釋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見親眼看到。

出處 魯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21低頭哈腰 [ dī tóu hā yāo ]

解釋 指謙卑恭順的樣子。

出處 陸文夫《榮譽》:「‘請說吧,請說吧。’檢驗員低頭哈腰的,‘別說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辭。’」

22刮目相待 [ guā mù xiāng dài ]

解釋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出處 《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3反臉無情 [ fǎn liǎn wú qíng ]

解釋 形容翻臉不認人,不講情誼。

出處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但自日俄戰爭結束後,它就反臉無情,和清朝反動政府勾結起來。」

24垂手可得 [ chuí shǒu kě dé ]

解釋 垂;放下。放下雙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費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隻除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垂手可得。」

25拱手讓人 [ gǒng shǒu ràng rén ]

解釋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讓給別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為奴仆、附庸。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1回:「明知眾寡不敵,守不住這個青島,但若拱手讓人,殊不甘心。」

26搓手頓足 [ cuō shǒu dùn zú ]

解釋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說著急得搓手頓足。」

27瘡痍滿目 [ chuāng yí mǎn mù ]

解釋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或自然災害之後的景象。多用於比喻因戰爭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破壞。眼睛所看見的都是殘破淒涼的景象。比喻遭破壞的程度極為嚴重。也作「滿目瘡痍」。

出處 清 李漁《風箏誤 和鷂》:「征鼙聒耳鄉音杳,瘡痍滿目親人少。」

28瞠目而視 [ chēng mù ér shì ]

解釋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著。

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丁誌》:「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29縛雞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釋 縛:捆、綁。捆綁一隻雞的力量。形容體力很弱。

出處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平日隻會讀書寫字,刺繡描花,手無縛雞之力。」

30耳聞目見 [ ěr wén mù jiàn ]

解釋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歸心》:「夫信謗之征,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31觸手可及 [ chù shǒu kě jí ]

解釋 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

32頓足搓手 [ dùn zú cuō shǒu ]

解釋 著急惋惜的樣子。

出處 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複頓足搓手。」

33額手稱慶 [ é shǒu chēng qìng ]

解釋 額:頭;稱:說;表示;額手:以手加額;手拍額頭。是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形容人們在憂困中獲得喜迅時高興和喜悅的神態。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

34垂手而得 [ chuí shǒu ér dé ]

解釋 形容得來毫不費力氣。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那個資性,讀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35夫妻反目 [ fū qī fǎn mù ]

解釋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處 《周易·小畜》:「輿說輻,夫妻反目。」

36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釋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處 老舍《老張的哲學》:「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37拱手而降 [ gǒng shòu ér xiáng ]

解釋 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出處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斬漢將湯澆瑞雪,放心殺敵兵拱手而降。」

38變臉變色 [ biàn liǎn biàn sè ]

解釋 因內心驚、懼、急、怒而改變麵色。

出處 《小說選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聽,就變臉變色地發起脾氣來。」

39抵足而眠 [ dǐ zú ér mián ]

解釋 腳與腳相觸地同睡在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40耳聞目擊 [ ěr wén mù jī ]

解釋 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出處 宋·劉克莊《後村全集·回劉汀州書》:「仆不佞,於世之傑士仁人,……皆耳聞目擊,一旦因賢嗣顯揚之請,遂得附名驥尾,以詔不朽,豈非幸歟!」

41捶胸頓腳 [ chuí xiōng dùn jiǎo ]

解釋 見「捶胸跌腳」。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何玉鳳]拍著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

42比手劃腳 [ bǐ shǒu huà jiǎo ]

解釋 比:比擬。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

出處 楊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卻像沒聽見,緊自比手劃腳說。」

43甘心瞑目 [ gān xīn míng mù ]

解釋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 《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44耳目昭彰 [ ěr mù zhāo zhāng ]

解釋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卻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為過學士不安,隻得會同禮臣複奏一本。」

45跌腳捶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裏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跌腳捶胸,自歎嗟。」

46跌腳絆手 [ diē jiǎo bàn shǒu ]

解釋 指受到阻礙或牽製。

出處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從第一步踏上了社會的戰線,隻覺得麵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47出手得盧 [ chū shǒu dé lú ]

解釋 盧:古時樗蒲戲一擲五子皆黑,為最勝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勝利。

出處 《南齊書 張瓌傳》:「獻捷,太祖以告領軍張衝,衝曰:‘瓌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

48動心駭目 [ dòng xīn hài mù ]

解釋 駭目:使人看了感到驚駭。看了使人感到心動驚駭。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出處 宋·陸遊《跋蘭亭樂毅論並趙岐王帖》:「王遺墨藏家廟者,今雖僅存,某嚐獲觀,皆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49戴頭識臉 [ dài tóu shí liǎn ]

解釋 比喻有麵子有身分。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囉唕!」

50瞋目切齒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51耳視目聽 [ ěr shì mù tīng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52反手可得 [ fǎn shǒu kě dé ]

解釋 反:翻轉。翻轉手掌學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出處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53不步人腳 [ bù bù rén jiǎo ]

解釋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出處 明 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隻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

54別具手眼 [ bié jù shǒu yǎn ]

解釋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出處 清 錢謙益《杜二箋>序》:「德水於杜,別具手眼。」

55別出手眼 [ bié chū shǒu yǎn ]

解釋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出處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於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56得手應心 [ dé shǒu yīng xīn ]

解釋 見「得心應手」。

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57愁眉蹙額 [ chóu méi cù é ]

解釋 因發愁而緊皺眉頭。

出處 茅盾《血戰後一周年》:「內地的小商人為了上海‘錢莊不通’而愁眉蹙額。」

58拱手聽命 [ gǒng shǒu tīng mìng ]

解釋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聽從對方的命令,毫無反抗。

出處 《明史 陳九疇傳》:「邊臣怵利害,拱手聽命,致內屬番人勾連接引,以至於今。」

59捶胸跌腳 [ chuí xiōng diē jiǎo ]

解釋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鬧鬧,痛傷情捶胸跌腳。」

60搬石砸腳 [ bān shí zá jiǎo ]

解釋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出處 臥龍生《鏢旗》第26回:「我說了怕你賭氣,拂袖而去,那豈不自己搬石砸腳,得不償失。」

61點手劃腳 [ diǎn shǒu jí jiǎo ]

解釋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隻見知觀指點扛棺的,正在那裏點手劃腳時節,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62礙足礙手 [ ài zú ài shǒu ]

解釋 同「礙手礙腳」。

63耳視目食 [ ěr shì mù shí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 宋 司馬光《迂書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64蜂腰猿背 [ fēng yāo yuán bèi ]

解釋 細腰窄背。形容輕盈俊俏。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腰裏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65觸手生春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解釋 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形容技術高明神奇。

出處 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然以杜韓與之比較,一則用力而不免痕跡,一則不用力而觸手生春:此仙與人之別也。」

66觸目傷心 [ chù mù shā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內心傷悲。

出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阮封翁》:「赤貧者無力賃屋,男婦老幼皆露處。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觸目傷心,計極窮人不過百十,費無多,思有以援之。」

67觸目成誦 [ chù mù chéng sòng ]

解釋 成誦:能背誦。看上一眼就能背下來。形容記憶力強。

出處 唐 姚思廉《陳書 陸瑜傳》:「論其博綜子史,諳究儒墨,經耳無遺,觸目成誦。

68讀不舍手 [ dú bù shě shǒu ]

解釋 舍:舍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參寥》:「愛其詩,讀不舍手;屬其談,挽不聽去。」

69頓腳捶胸 [ dùn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同「頓足搥胸」。

出處 《中國民間故事選·打碎的碗》:「可是國王頓腳捶胸地罵道:‘沒用的東西們,如果發現碗上有一道裂紋,就反你們每本個中絞死一個!’」

70額手相慶 [ é shǒu xiāng qìng ]

解釋 見「額手稱慶」。

出處 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裏喧嘩,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

71額手稱頌 [ é shǒu chēng sòng ]

解釋 同「額手稱慶」。

出處 《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須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陸續了出來,訴說所以,沒一個不咋舌驚歎,如醉如夢,額手稱頌,欣喜欲狂。」

72額蹙心痛 [ é cù xīn tòng ]

解釋 極度憂愁傷心貌。

出處 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73倒執手版 [ dǎo zhí shǒu bǎn ]

解釋 古代官員持手版以朝。倒執手版,指驚惶失態。

出處 《晉書 謝安傳》:「[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座害之。坦之甚懼……既見溫,坦之汗流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

74耳目眾多 [ ěr mù zhòng duō ]

解釋 耳目:指為別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圍注意的人很多。也指為刺探情報的人很多。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六回:「隻是目下耳目眾多,恐有泄漏,實屬不便。」

75蜂腰削背 [ fēng yāo xuē bèi ]

解釋 細腰窄背。形容輕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鴨蛋臉,烏油頭發,高高的鼻子,兩邊腮上微微的幾點雀瘢。」

76避人眼目 [ bì rén yǎn mù ]

解釋 見「避人耳目」。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麵自為避人眼目。」

77避人耳目 [ bì rén ěr mù ]

解釋 指避免走漏消息。

78動心怵目 [ dòng xīn chù mù ]

解釋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懼。看了使人感到內心恐懼。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出處 宋·陳亮《祭宗成老文》:「雖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於動心怵目,無所不有,然其厚德偉度,要不複前人比。」

79方趾圓顱 [ fāng zhǐ yuán lú ]

解釋 趾:腳;顱:頭。方趾圓頭;原指人的腳和頭;代指人類。

出處 《南史 陳紀上 高祖》:「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80案劍瞋目 [ àn jiàn chēn mù ]

解釋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蹠》:「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81比目連枝 [ bǐ mù lián zhī ]

解釋 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遊;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朋友。

出處 元 賈固《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兒。」

82點指劃腳 [ diǎn zhǐ jí jiǎo ]

解釋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隻見來到肆前,果然一個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裏點指劃腳教人下棋。」

83瞪目結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出處 清 黃軒祖《遊梁瑣記 顧嘉蘅》:「群知為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84觸目儆心 [ chù mù jǐ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為儆戒。

出處 清·林則徐《拿獲行動盜犯袁潰等審明定擬折》:「並將各犯首級在於上下遊幹革命梟示,俾各觸目儆心。」

85觸目如故 [ chù mù rú gù ]

解釋 觸目:目光所及。故:舊的,過去的,本來的。滿眼看到的都是過去的老樣子。

出處 宋·李昌令《樂善錄·洪州劉生》:「未周歲,公主忽告殂,國主不勝其哀,怒曰:‘吾不敢複見劉生,其官物不一與,遣歸洪州。’生恍疑夢覺,觸目如故。」

86觸目慟心 [ chù mù tòng xīn ]

解釋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出處 南朝·梁武帝《追贈張弘籍詔》:「朕少離苦辛,情地彌切,雖宅相克成,輅車靡贈,興言永往,觸目慟心。」

87觸目警心 [ chù mù jǐ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

出處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於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

88跌腳槌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

89不龜手藥 [ bù guī shǒu yào ]

解釋 ①使手不凍裂的藥。②比喻微才薄技。

出處 《陸遊詩集卷二十二 寓歎》:「人生各自有窮通,世事寧論拙與工。裹馬革心空許國,不龜手藥卻成功。早朝玉勒千門雪,夜坐蓬窗萬壑風。借得奇書且勤讀,小兒能續地爐紅。」

90倒持手板 [ dǎo chí shǒu bǎn ]

解釋 見「倒執手版」。

出處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還政事堂。」

91嗔目切齒 [ chēn mù qiē chǐ ]

解釋 嗔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複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於國家也如此。內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勸進,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

92楚腰衛鬢 [ chǔ yāo wèi bìn ]

解釋 謂細腰秀發。借指美女。

出處 唐·李賀《洛姝真珠》詩:「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

93楚腰纖細 [ chǔ yāo xiān xì ]

解釋 楚腰:稱婦人的細腰。形容美人的細腰,曲線玲瓏。

出處 《戰國策·楚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憑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懷詩》:「楚腰纖細掌中輕。」

94點指莋腳 [ diǎn zhǐ cè jiǎo ]

解釋 見「點手莋腳」。

95白眉赤眼 [ bái méi chì yǎn ]

解釋 比喻平白無故。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補遺四 神名誤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成貿首仇,其猥賤可知。狹邪諱之,乃駕名於關侯。」

96瞪目哆口 [ dèng mù chǐ kǒu ]

解釋 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出處 清 無名氏《帝城花樣 春珊傳》:「諸名士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

97耳目閉塞 [ ěr mù bì sāi ]

解釋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98背曲腰彎 [ bèi qǔ yāo wān ]

解釋 見「背曲腰躬」。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99觸目興歎 [ chù mù xīng tà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起感歎。

出處 明·李贄《焚書·雜述·雜說》:「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歎。」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