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普通老百姓的成語

形容普通老百姓的成語


1布衣之交 [ bù yī zhī jiāo ]

解釋 布衣:古時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鮑彪注:「言交於未貴時。」

2村野匹夫 [ cūn yě pǐ fū ]

解釋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舊指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3愛民如子 [ ài mín rú zǐ ]

解釋 舊時稱讚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4布衣黔首 [ bù yī qián shǒu ]

解釋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5白丁俗客 [ bái dīng sú kè ]

解釋 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出處 明 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6不羈之民 [ bù jī zhī mín ]

解釋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民眾。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7瞽言芻議 [ gǔ yán chú yì ]

解釋 瞽:瞎眼;芻議:草野平民的言論。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

出處 《南齊書·劉善明傳》:「不識忌諱,謹陳愚管,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8閭閻安堵 [ lǘ yán ān dǔ ]

解釋 指平民安居樂業。

出處 清 嚴複《論中國教化之退》:「行於其野,閭閻安堵,擊壤以嬉,如是者民類治世。」

9布襪青鞋 [ bù wà qīng xié ]

解釋 見「青鞋布襪」。

10朝野側目 [ cháo yě cè mù ]

解釋 朝野:朝廷與民間;側目:不敢正視。官吏和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權勢大令人生畏。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權尊勢忠,朝野側目。」

11瞽言萏議 [ gǔ yán dàn yì ]

解釋 萏議:草野之人的議論。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辭。

12短衣匹馬 [ duǎn yī pǐ mǎ ]

解釋 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出處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13安居樂業 [ ān jū lè yè ]

解釋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於正常。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14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15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解釋 聊:依靠。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餘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16萬家燈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 ]

解釋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出處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17疲憊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解釋 疲憊:極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臥不得,隻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18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釋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9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20絡繹不絕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釋 絡繹:前後相連;連續不斷。不絕:也是不斷之意。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也作「絡繹不斷」。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南匈奴傳》:「竄逃去塞者,絡繹不絕。」

21平淡無奇 [ píng dàn wú qí ]

解釋 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麼顯著的、出色的地方。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22平頭百姓 [ píng tóu bǎi xìng ]

解釋 平頭: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

23國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釋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24眾叛親離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釋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陷於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離:離開;背。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25匹夫有責 [ pǐ fū yǒu zé ]

解釋 匹夫:古時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平常的人;有責: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26黎民百姓 [ lí mín bǎi xìng ]

解釋 指普通老百姓。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勳衛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

27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8餓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釋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29粗俗之輩 [ cū sú zhī bèi ]

解釋 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30窮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釋 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出處 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1熙來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解釋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隻見這弄堂裏麵,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32憂國憂民 [ yōu guó yōu mín ]

解釋 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出處 《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33青鞋布襪 [ qīng xié bù wà ]

解釋 原指平民的服裝。舊時比喻隱士的生活。

出處 唐 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34訪貧問苦 [ fǎng pín wèn kǔ ]

解釋 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出處 郭壽《迷路記》:「平地春雷響,來了共產黨,訪貧問苦下了鄉,介梅見太陽。」

35吃苦耐勞 [ chī kǔ nài láo ]

解釋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經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勞累。

出處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裏。」

36通俗易懂 [ tōng sú yì dǒng ]

解釋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出處 鄧小平《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後的政策策略》:「這十六個字,通俗易懂。」

37平民百姓 [ píng mín bǎi xìng ]

解釋 指普通百姓。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個平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否?」

38匹夫匹婦 [ pǐ fū pǐ fù ]

解釋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出處 《尚書 鹹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39暴虐無道 [ bào nüè wú dào ]

解釋 殘暴狠毒,喪盡道義。

出處 《晉書 桓彝傳》:「遂肆意酒色,暴虐無道,多所殘害。」

40為民請命 [ wèi mín qǐng mìng ]

解釋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41販夫俗子 [ fàn fū sú zǐ ]

解釋 販夫:指販賣貨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販等下層平民。

出處 明 顧大典《青衫記 茶客娶興》:「況且劉員外是個為客的人,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著他。」

42廣土眾民 [ guǎng tǔ zhòng mín ]

解釋 土地廣闊,人民眾多。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43等閑人物 [ děng xián rén wù ]

解釋 等閑:尋常,一般。無足輕重的尋常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1回:「操還營自思:‘孫權非等閑人物……’於是有退兵之意。」

44等閑之人 [ děng xián zhī rén ]

解釋 等閑:尋常,一般。無足輕重的尋常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據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閑之人,久後必做大官。」

45獨夫民賊 [ dú fū mín zéi ]

解釋 獨夫: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暴君;民賊:禍害人民的人。殘暴無道、禍害人民的反動統治頭子。

出處 《尚書 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46民賊獨夫 [ mín zéi dú fū ]

解釋 指殘害人民眾叛親離的反動統治者。

出處 範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這種險慘刻毒的民賊獨夫思想,與孔孟正統派的仁義學說恰恰處於對立的地位。」

47民康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 ]

解釋 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

48芸芸眾生 [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

解釋 佛家語;指世間眾多的生靈。後多指世上大群無知識的人。芸芸:眾多的樣子。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49朝野上下 [ cháo yě shàng xià ]

解釋 朝野:指朝廷和民間;上下:從中央到地方。指從中央到地方,從做官的到老百姓。

出處 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細娛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50村哥裏婦 [ cūn gē lǐ fù ]

解釋 謂平民百姓。裏,裏巷。

出處 明·袁宏道《東西漢通俗演義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裏婦,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談及劉季起豐沛,項羽不渡烏江,王莽篡位,光武中興等事,無不能悉數顛末,詳其姓氏裏居。」

51黃冠野服 [ huáng guàn yě fú ]

解釋 見「黃冠草服」。

出處 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灩灩,黃冠野服期許劍。」

52布衣雄世 [ bù yī xióng shì ]

解釋 布衣:平民。一個平民成了世間的英雄。

出處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敏慧》:「袁紹稱鄭玄以布衣雄世。」

53布衣芒屩 [ bù yī máng juē ]

解釋 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出處 元·無名氏《範張雞黍》第四折:「多謝你荊州太守漢循良,舉薦我布衣芒屩到朝堂。」

54人心歸向 [ rén xīn guī xiàng ]

解釋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出處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55摩肩接轂 [ mó jiān jiē gǔ ]

解釋 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 遊嵩山日記》:「伊闕摩肩接轂,為楚豫大道。」

56怨聲盈路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出處 《魏書·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製,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勳人。由是怨聲盈路矣。」

57黃冠草履 [ huáng guàn cǎo lǚ ]

解釋 見「黃冠草服」。

出處 曹亞伯《武昌起義·宣布滿清罪狀檄》:「黃冠草履之民,誰無尊親之血氣;四海九州之內,何非故國之山河。」

58黃冠草服 [ huáng guàn cǎo fú ]

解釋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出處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於黃冠草服之間。」

59肩摩袂接 [ jiān mó mèi jiē ]

解釋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宋濂《贈傳神陳德顏序》:「餘自近歲以來,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謝絕已久。」

60匹夫無罪 [ pǐ fū wú zuì ]

解釋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出處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61丙吉問牛 [ bǐng jí wèn niú ]

解釋 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62大家小戶 [ dà jiā xiǎo hù ]

解釋 大家:大戶人家;小戶:地位低微的人。指各種社會地位的人。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多有王侯府中送將男女來學棋,以及大家小戶少年好戲欲學此道的盡來拜他門下。」

63芒屩布衣 [ máng juē bù yī ]

解釋 屩:麻草鞋。穿著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著樸素。

出處 《梁書·儒林傳·範縝》:「在瓛門下積年,去來歸家,恒芒屩布衣,徒行於路。」

64化外之民 [ huà wài zhī mín ]

解釋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出處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