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勞碌奔波的成語

形容勞碌奔波的成語


1風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釋 餐:吃飯;露:露水;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艱苦。

出處 宋 範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2櫛風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釋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3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4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釋 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辛勞艱苦。

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裏逃生。」

5夜以繼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釋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6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7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釋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8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釋 停蹄:止步。馬跑起來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動急促或連續不斷地進行工作。

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9不可開交 [ bù kě kāi jiāo ]

解釋 開:解開;交:糾纏。不能解脫糾纏。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吳讚善聽到這裏,便氣的不可開交。」

10顛沛流離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釋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出處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裏,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11通宵達旦 [ tōng xiāo dá dàn ]

解釋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達:到;旦:天亮。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獨孤生歸途鬧夢》:「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12疲於奔命 [ pí yú bēn mìng ]

解釋 疲:疲乏;勞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處奔走;精疲力竭。後指忙於奔走應付;非常疲勞。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盡。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使敵疲於奔命,人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13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釋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14人困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釋 人也累了;馬也困乏。也指人們非常疲倦。

出處 元 黃元吉《流星馬》:「俺兩口兒三日不曾吃飲食,人困馬乏。」

15應接不暇 [ yìng jiē bù xiá ]

解釋 暇。空閑。風景好看;東西好而多;看不過來;或人、事物太多;來不及接待、應付。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16日理萬機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釋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指帝王宰相每天要處理許許多多的事務。現指國家領導人為國事日夜操勞。

出處 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17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釋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塚,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18疲憊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解釋 疲憊:極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臥不得,隻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19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釋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處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20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解釋 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交:齊;瘁:過度的勞累。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21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釋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淨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出處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22爭分奪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釋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也作「分秒必爭」。

出處 《晉書 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23風塵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釋 風塵:指旅行。仆:走路勞累的樣子。旅行艱辛困頓;行路勞累疲乏。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24精疲力盡 [ jīng pí lì jìn ]

解釋 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25浪跡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釋 浪跡:到處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到處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無定。

出處 唐 盧氏《逸史》:「李生告歸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跡江湖。’」

26餐風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釋 餐:吃;宿:睡覺。在風中吃飯;在露天過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艱辛。也作「露宿風餐」、「風餐露宿」。

出處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裏,明朝飲馬南江水。」

27筋疲力盡 [ jīn pí lì jìn ]

解釋 筋:筋骨;疲:疲勞;盡:完。形容非常勞累;力氣已經用盡。也作「力盡筋疲」。

出處 宋 司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盡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28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釋 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焚:燒;點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29長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釋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66回:「妾身身犯國法,理所當然,怎敢勞賢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30風雨無阻 [ fēng yǔ wú zǔ ]

解釋 不受刮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31日夜兼程 [ rì yè jiān chéng ]

解釋 不分白天黑夜拚命趕路。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3回:「俱騎了馬,連日夜兼程,趕上喪車,護進二賢莊。」

32鞍馬勞頓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釋 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33大禹治水 [ dà yǔ zhì shuǐ ]

解釋 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江。」

34鞍馬勞神 [ ān mǎ láo shén ]

解釋 見「鞍馬勞頓」。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0回:「也未見勝敗,眾位尊兄,鞍馬勞神不易。」

35案牘勞形 [ àn dú láo xíng ]

解釋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出處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6舟車勞頓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釋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 錢鍾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37戴月披星 [ dài yuè pī xīng ]

解釋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裏快活,也這般披星戴月生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