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敢提起的成語

形容不敢提起的成語


1當機立斷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釋 麵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麵臨;斷:決斷。

出處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幹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2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3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麵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出處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4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5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6忍氣吞聲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7因噎廢食 [ yīn yē fèi shí ]

解釋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幹。

出處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穀不食。」

8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9啞口無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釋 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10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釋 比喻作事膽子小;顧慮多。畏:畏懼;害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雲:‘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11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12心有餘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釋 指可怕的事情雖已過去;心裏還感到害怕。悸:因為害怕而心跳。

出處 柳洲《風雨桃花洲》:「談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趙老大心有餘悸地說:‘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莊稼全毀了。’」

13左顧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釋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態。顧、盼:看;望。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盼,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誌哉!」

14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15可有可無 [ kě yǒu kě wú ]

解釋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16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17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釋 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處 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18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19手足無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0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21大驚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22提心吊膽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23有口難言 [ yǒu kǒu nán yán ]

解釋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於某種原因隻能把話藏在心裏;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出處 宋 蘇軾《醉醒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24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25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26畏葸不前 [ wèi xǐ bù qián ]

解釋 不敢向前。葸:害怕。

出處 《清史稿 高宗紀二》:「丁卯,以扈從行困畏葸不前,褫豐安公爵、田國思侯爵,阿裏袞罷領侍衛內大臣。」

27自作主張 [ zì zuò zhǔ zhāng ]

解釋 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麵同意,就擅自處置。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將他隻一刀哈喇了。」

28緘口結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出處 明 張煌言《上延平王書》:「而所為若是,則其將何所依倚,故不敢緘口結舌,坐觀勝敗。」

29顧慮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解釋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於放手行事。

出處 孫犁《文事瑣談》:「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

30畏縮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31不敢造次 [ bù gǎn zào cì ]

解釋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恁麼即某甲不敢造次。」

32安安分分 [ ān ān fèn fèn ]

解釋 為人規矩老實,做事不敢越軌。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畫了出來,寫了個老老實實的上下款,未嚐不過得去。」

33首施兩端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 ]

解釋 見「首鼠兩端」。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鄧訓傳》:「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34首尾兩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解釋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後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35顧後瞻前 [ gù hòu zhān qián ]

解釋 同「瞻前顧後」。

出處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36沉厚寡言 [ chén hòu guǎ yán ]

解釋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 《舊五代史 梁書 末帝本紀上》:「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37首鼠模棱 [ shǒu shǔ mó léng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模棱:含糊。形容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明·吾丘瑞《運甓記·太真絕裾》:「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負恩不報,汗顏人世者,非夫矣。」

38不敢問津 [ bù gǎn wèn jīn ]

解釋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嚐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39難以啟齒 [ nán yǐ qǐ chǐ ]

解釋 啟齒:開口。話很難說出口。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於男,難以啟齒。」

40抱頭縮項 [ bào tóu suō xiàng ]

解釋 項:頸的後部。形容畏縮不敢出鬥的樣子。

出處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

41有口難分 [ yǒu kǒu nán fēn ]

解釋 分:分辯。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

出處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動不動棍棒臨身。直著我有口難分,進退無門。」

42金人緘口 [ jīn rén jiān kǒu ]

解釋 金人:銅製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出處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第三卷:「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43閉口藏舌 [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釋 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出處 五代 馮道《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44沉吟未決 [ chén yín wèi jué ]

解釋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出處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45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釋 恐懼使得人變了神色。

出處 宋 蘇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聞千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46不越雷池 [ bù yuè léi shi ]

解釋 見「不敢越雷池一步」。

出處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47不敢自專 [ bù gǎn zì zhuān ]

解釋 自專:擅自專斷。不敢自作主張,獨自行事。有自謙的意思。

出處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48側足而立 [ cè zú ér lì ]

解釋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

49畏難苟安 [ wèi nán gǒu ān ]

解釋 苟:苟且。害怕困難,苟且偷安。

出處 《清史稿·食貨誌》:「大學士倭仁疏陳黑地升科,州縣畏難苟安,請申明賞罰。」

50杜口木舌 [ dù kǒu mù shé ]

解釋 杜口:閉口不言;木舌:結舌。閉著嘴說不出話來。比喻緘口不言,形容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黃瓊傳》:「忠臣懼死而杜口,萬夫怖禍而木舌。」

51重厚寡言 [ zhòng hòu guǎ yán ]

解釋 持重敦厚,不愛多說話。

出處 《金史 襄傳》:「襄重厚寡言,務以鎮靜守法。」

52瞻前忽後 [ zhān qián hū hòu ]

解釋 瞻:視,望。形容難以捉摸。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