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煩悶的成語

形容煩悶的成語


1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釋 展:舒展。心裏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出處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禦》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2鬱鬱寡歡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釋 鬱鬱:憂鬱;發愁的樣子;寡:少。心裏發愁;少言少語;悶悶不樂。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九章》:「心鬱鬱之憂思兮,獨永歎乎增傷。」

3悶悶不樂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釋 悶悶: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煩悶抑鬱。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4黯然神傷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釋 心情沮喪;心神憂傷。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

5愁眉鎖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釋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6排憂解難 [ pái yōu jiě nán ]

解釋 排除憂愁,解除困難。

出處 鄧小平《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各級黨政負責同誌,要經常深入學校,傾聽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呼聲,為他們排憂解難。」

7鬱鬱不樂 [ yù yù bù lè ]

解釋 鬱鬱:心裏憂愁;苦悶。形容愁悶不樂。

出處 唐 蔣防《霍小玉傳》:「傷情感物,鬱鬱不樂。」

8消愁解悶 [ xiāo chóu jiě mèn ]

解釋 消除憂愁,解除煩悶。

出處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雲]我不和你撒賴撒癡的,斷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斷消愁解悶甕頭香。」

9愁山悶海 [ chóu shān mèn hǎi ]

解釋 憂愁如山,苦悶似海。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風,怎攬這場愁山悶海。

10雨泣雲愁 [ yǔ qì yún chóu ]

解釋 淚下如雨,愁多如雲。形容憂愁深重。

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道姻緣不偶,我可一言難就,有多少雨泣雲愁。」

11愀然不樂 [ qiǎo rán bù lè ]

解釋 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 《荀子 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12憂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釋 忡忡:憂愁不安的樣子。心事重重;十分憂愁。

出處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13如喪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釋 妣:音比;考妣:舊時對父母死後的稱呼;父親死後叫考;母親死後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

出處 《尚書 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14悵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悵然:失意;懊惱。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喪;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牛成章》:「主人視其裏居、姓氏,似有所動,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

15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釋 善:容易;好(hào);感:傷感。容易發愁、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處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於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16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釋 心裏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17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18愁眉苦臉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釋 苦:痛苦。憂愁得眉頭緊鎖;哭喪著臉。形容愁容滿麵的樣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隻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

19唉聲歎氣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唉聲:歎氣聲;因傷感憂悶、苦痛而發出歎息的聲音。也寫作「哀聲歎氣」、「噯聲歎氣」。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我看你臉上一團私欲愁悶氣色,這會兒子又唉聲歎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

20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21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22自尋煩惱 [ zì xún fán nǎo ]

解釋 自己找來不必要的煩惱

出處 巴金《家》六:「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

23無事生非 [ wú shì shēng fēi ]

解釋 非:是非。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強盜,有無事生非的強盜。」

24聽其自然 [ tīng qí zì rán ]

解釋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25悲從中來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解釋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出處 嚴秀《哀吳晗》:「我看了吳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跡,不禁廢書而歎,悲從中來。」

26悲不自勝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釋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後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27悒悒不樂 [ yì yì bù lè ]

解釋 悒悒:憂愁不安的樣子。心裏鬱悶,感到不快。

出處 漢 班固《漢武帝內傳》:「庸主對坐,悒悒不樂。」

28抑鬱寡歡 [ yì yù guǎ huān ]

解釋 由於心情不舒暢而很少高興的時候。

出處 老舍《吐了一口氣》:「我是個抑鬱寡歡的孩子,因為我剛一懂得點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29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30好肉剜瘡 [ hǎo ròu wān chuāng ]

解釋 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璣禪師》:「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31愁眉淚眼 [ chóu méi lèi yǎn ]

解釋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

出處 元 方伯成《端正好 憶別》套曲:「我痛著迷不似今番,愁眉淚眼。恨別離最易,恨見應難。」

32愁腸百結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釋 憂愁纏結在腸內。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著。」

33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隋 隋煬帝《寶台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34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 黯然:心神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麵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

35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36窩窩囊囊 [ wō wō nāng nāng ]

解釋 受委屈之後表現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出處 老舍《我這一輩子》:「給親友們既辦得漂亮,又省些錢,不能窩窩囊囊的被人捉了‘大頭’。」

37哀而不傷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釋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後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8窩火憋氣 [ wō huǒ biē qì ]

解釋 把屈辱或惱怒強壓在心底,不敢或不能發泄。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膽怯,他退到門邊,嘴頭咕嚕著:‘滾就滾吧!’扭轉身子,窩火憋氣地邁出門去了。」

39閑愁萬種 [ xián chóu wàn zhǒng ]

解釋 閑愁:說不出的煩惱。莫名的煩惱極多。形容思想空虛,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滿懷。

出處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閑愁萬種。」

40心煩慮亂 [ xīn fán lǜ luàn ]

解釋 同「心煩意亂」。

出處 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歎,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41憋氣窩火 [ biē qì wō huǒ ]

解釋 憋:悶在心裏。壓住性子,把屈辱或煩惱強壓在心裏。

42額蹙心痛 [ é cù xīn tòng ]

解釋 極度憂愁傷心貌。

出處 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43禪絮沾泥 [ chán xū zhān ní ]

解釋 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出處 《花月痕》第四九回:「蘭香來無定處,綠蕊去未移時,想你二人禪絮沾泥,當不複悔偷靈藥。」

44自貽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45自詒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自尋煩惱;自招災殃。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左傳 宣公二年》:「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46愁雲慘淡 [ chóu yún cǎn dàn ]

解釋 慘淡:暗淡。原指陰沉沉的雲層遮得天色暗淡無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憂愁、壓抑的景象或氣氛。

出處 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翰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47搔耳捶胸 [ sāo ěr chuí xiōng ]

解釋 搔:抓撓。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後悔、煩惱的樣子。

出處 《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來。」

48雲愁海思 [ yún chóu hǎi sī ]

解釋 見「雲悲海思」。

出處 唐·李白《飛龍引》之一:「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

49達觀知命 [ dá guān zhī mìng ]

解釋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出處 茅盾《幻滅》十四:「達觀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50黯然傷神 [ àn rán shāng shén ]

解釋 沮喪的樣子。情緒低沉,心神憂傷。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篝燈詢母,如秋蝶黯然傷神。」

51目斷魂消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釋 因望不到而內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隻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離膝下,目斷魂消。」

52六根清靜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53灰身滅智 [ huī shēn miè zhì ]

解釋 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出處 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餘涅槃。」

54心煩意冗 [ xīn fán yì rǒng ]

解釋 同「心煩意亂」。

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兒嗬,暫時間月直年空,好將息你這心煩意冗。」

55愁紅慘綠 [ chóu hóng cǎn lü ]

解釋 紅、綠:指花、葉。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多寄以對身世淒涼的感情。

出處 宋 柳永《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宋 辛棄疾《鷓鴣天 賦牡丹》詞:「愁紅慘綠今宵看,恰似吳宮教陣圖。

56煩心倦目 [ fán xīn juàn mù ]

解釋 煩:煩躁,煩惱;倦:厭倦。煩悶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處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穴。」

57鼇憤龍愁 [ áo fèn lóng chóu ]

解釋 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58千愁萬緒 [ qiān chóu wàn xù ]

解釋 許許多多憂愁和思緒。

出處 宋·柳永《女冠子》:「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

59悶海愁山 [ mèn hǎi chóu shān ]

解釋 憂愁如山,苦悶似海。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三十二纓閨拜月》:「聽說罷姓名家鄉,這情苦意切,悶海愁山將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淚珠流血。」

60嘔心抽腸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釋 嘔:吐。形容十分悲傷。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那些嘔心抽腸的鬼,更不知哭到幾時,才是住手!」

61自遺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伊:是,此;戚:憂患。比喻自尋煩惱,自招災禍。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若公則自遺伊戚,可無庸訴也。」

62憂憤成疾 [ yōu fèn chéng jí ]

解釋 憂愁氣憤得病了。形容極其憂憤。

出處 《五代史平話 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穀渾,遣使來讓(責備),晉主憂憤成疾。」

63慢易生憂 [ màn yì shēng yōu ]

解釋 慢:疏慢;易:輕易;憂:憂愁。疏慢輕易必然壞事,因而產生憂愁。

出處 《管子·內業》:「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鬱生疾。」

64氣斷聲吞 [ qì duàn shēng tūn ]

解釋 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複以兒為念。」

65灰身泯智 [ huī shēn mǐn zhì ]

解釋 見「灰身滅智」。

出處 明·智旭《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餘涅盤。」

66玉慘花愁 [ yù cǎn huā chóu ]

解釋 形容女子憂愁貌。

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玉慘花愁,追思傅粉,巾袖與枕頭都是淚痕。」

67獨坐愁城 [ dú zuò chóu chéng ]

解釋 愁:憂愁。獨自坐在憂愁的城中。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出處 漢·李陵《答蘇武書》:「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68熏風解慍 [ xūn fēng jiě yùn ]

解釋 熏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69煩天惱地 [ fán tiān nǎo dì ]

解釋 煩:煩惱,煩悶。形容心情十分煩惱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煩天惱地。」

70愁潘病沈 [ chóu pān bìng shěn ]

解釋 泛指煩惱和疾病。

出處 晉 潘嶽因憂愁而早生白發,南朝 梁 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

71風僝雨僽 [ fēng chán yǔ zhòu ]

解釋 僝、僽:指憔悴、煩惱。形容人曆盡苦難,非常煩惱和憔悴。

出處 元·滕斌《普天樂·色》曲:「春光過也,風僝雨僽,一葉秋來。」

72自僝自僽 [ zì chán zì zhòu ]

解釋 僝、僽:煩惱,埋怨。自尋煩惱,自相埋怨。

出處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到如今夫妻情,父子恩,都作了一筆勾,落得個自僝自僽。」

73薰風解慍 [ xūn fēng jiě yùn ]

解釋 薰風:和煦的風;慍:怨恨。溫和的風可消除心頭的煩惱

出處 《孔子家語·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74雀角之忿 [ què jiǎo zhī fèn ]

解釋 指雀和鼠都能毀人們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樣。比喻打官司帶來的煩惱

出處 《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75三杯和萬事 [ sān bēi hé wàn shì ]

解釋 和:緩和。指飲酒可以解脫愁悶消除煩惱

出處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