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俗氣的成語

形容人俗氣的成語


1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釋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2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目光短淺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釋 缺乏遠見卓識的、隻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出處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章:「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後,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

4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5一孔之見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釋 孔:小窟窿。從一個小窟窿裏麵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麵的見解。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6孤陋寡聞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釋 學識短淺;見聞不廣。陋:見聞不廣;寡: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7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釋 眼光象豆子那樣小。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出處 孫中山《行易知難》第六章:「不圖彼國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國之強,尤畏民黨得誌而礙其蠶食之謀。」

8俗不可耐 [ sú bù kě nài ]

解釋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9用管窺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釋 從管子裏看天。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出處 《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猶以管窺天,詎知天之闊狹。」

10移風易俗 [ yí fēng yì sú ]

解釋 移、易:改變;俗:長期積累、沿襲下來的民俗習慣等的總和。指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11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12先見之明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解釋 先見:預見;明:指能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楊彪傳》:「後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13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14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釋 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談。

出處 清 閻爾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讀古人書,遇古人有氣誼、事功、文章者,輒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5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釋 原指軍隊陣容盛大。後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強大威武;正正:整齊。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16不可救藥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釋 藥:用藥治療。病重得沒法醫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也作「無可救藥」。

出處 《詩經 大雅 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孔穎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熇熇然使惡加於民,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17視若無睹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18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19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釋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出處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20井蛙之見 [ jǐng wā zhī jiàn ]

解釋 像井底青蛙的見解。比喻偏狹的見識。

出處 《弘明集 明佛論》:「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淺,而奕秋之心,何嚐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妾抑大猷。」

21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22有眼無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解釋 珠:眼珠。長著眼睛沒有眼珠。比喻沒有識別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處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

23買櫝還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裏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4其貌不揚 [ qí mào bù yáng ]

解釋 其:他的;不揚:不出眾。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觀。

出處 唐 裴度《自題寫真讚》:「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25傷風敗俗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解釋 傷:損傷;敗:敗壞。敗壞社會風氣。多用來譴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 《魏書 遊明根傳附肇》:「肇,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

26管窺蠡測 [ guǎn kuī lǐ cè ]

解釋 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狹窄、片麵;見識膚淺。

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27未能免俗 [ wèi néng miǎn sú ]

解釋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複爾耳。」

28眼皮子淺 [ yǎn pí zǐ qiǎn ]

解釋 見識淺,眼光短。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5回:「除非是這賤人的父母兄弟,嘴兒饞,眼皮子淺,往常蟠桃大會又夠不上到席的資格,或者想趁這機會,特來偷摸幾枚嚐嚐異味。」

29短見薄識 [ duǎn jiàn bó shí ]

解釋 指見識短淺。

出處 元 無名氏《馬陵道》楔子:「龐涓久後得地嗬!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絕恩絕義的人。」

30舉止大方 [ jǔ zhǐ dà fāng ]

解釋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幺呢?」

31寡見少聞 [ guǎ jiàn shǎo wén ]

解釋 聽的少,見的少。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出處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

32風土人情 [ fēng tú rén qíng ]

解釋 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出處 清 鈕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處而言,以及風土人情之變,真堪發人一噓。」

33驚世駭俗 [ jīng shì hài sú ]

解釋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出處 明 劉基《賈性之市德齋記》:「是皆為驚世駭俗,而有害於道。」

34久經世故 [ jiǔ jīng shì gù ]

解釋 世俗,俗氣,老於世故。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這老頭兒雖說粗豪,卻是個久經世故的,須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話來呢。」

35老於世故 [ lǎo yú shì gù ]

解釋 老於:老練;有經驗;世故:處世的經驗。老練而又富於處世經驗。

出處 唐 韓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

36約定俗成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解釋 指某些事物名稱或行為規範是由人們共同認定或共同習慣形成的。約定:共同認定;俗成:形成習慣。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37革風易俗 [ gé fēng yì sú ]

解釋 改變風氣和習俗。

38問道於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

解釋 盲:瞎子。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39風俗人情 [ fēng sú rén qíng ]

解釋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出處 唐 杜牧《唐故範陽盧秀才墓誌》:「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

40習以成風 [ xí yǐ chéng fēng ]

解釋 風:風氣。習慣了,就形成了風氣。

出處 宋·朱熹《諫諍》:「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擇其不敢言之甚者為台諫,習以成風,如何做得事。」

41風俗習慣 [ fēng sú xí guàn ]

解釋 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

出處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不尊重人家的風俗習慣,自以為是,看不起人家。」

42敗俗傷風 [ bài sú shāng fēng ]

解釋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 參見「敗俗傷化」。

43匡時濟俗 [ kuāng shí jì sú ]

解釋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於正道。

出處 唐 元稹《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征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44風移俗變 [ fēng yí sú biàn ]

解釋 移:改變。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出處 《周書·儒林傳序》:「雖遺風盛業,不逮魏晉之辰,而風移俗變,抑亦近代之美也。」

45匡俗濟時 [ kuāng sú jì shí ]

解釋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於正道。

出處 《宋書 明帝紀》:「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謀直獻,匡俗濟時,鹹切事陳奏,無或依隱。」

46變風改俗 [ biàn fēng gǎi sú ]

解釋 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出處 漢 王符《潛力夫 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

47變風易俗 [ biàn fēng yì sú ]

解釋 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出處 《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48風移俗改 [ fēng yí sú gǎi ]

解釋 移:改變。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出處 晉·李氏《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49敗化傷風 [ bài huà shāng fēng ]

解釋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 參見「敗俗傷化」。

50寡見鮮聞 [ guǎ jiàn xiǎn wén ]

解釋 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出處 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

51鬥筲之人 [ dǒu shāo zhī rén ]

解釋 鬥:容十升。筲:竹器;容一鬥二升。鬥、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鬥筲那樣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亦用為自謙之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52大大方方 [ dà dà fāng fāng ]

解釋 指人的行為舉止自然不俗氣。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所以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53改政移風 [ gǎi zhèng yí fēng ]

解釋 改變風氣習俗。

出處 《東觀漢記·馬廖傳》:「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54風移俗易 [ fēng yí sú yì ]

解釋 移:改變。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出處 漢·班固《答賓戲》:「因勢合變,遇時之容,風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55移風平俗 [ yí fēng píng sú ]

解釋 轉變風氣,改變習俗。

出處 《呂氏春秋 侈樂》:「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

56易俗移風 [ yì sú yí fēng ]

解釋 改變習俗,轉移風氣。

出處 晉·常璩《華陽國誌·梓童士女》:「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

57瞎子斷匾 [ xiā zǐ duàn biǎn ]

解釋 瞎子批判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出處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節:「於是《詩》有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

58白丁俗客 [ bái dīng sú kè ]

解釋 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出處 明 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59時移俗易 [ shí yí sú yì ]

解釋 移:變動;易:改換。時代變了,社會風氣也變了。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齊俗訓》:「是故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

60有目如盲 [ yǒu mù rú máng ]

解釋 盲:瞎。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見識,或不識大體。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於是李林甫、楊國忠二人,一齊上前取看,隻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來,跼蹐無地。」

61雍容文雅 [ yōng róng wén yǎ ]

解釋 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

出處 唐·張說《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相門華列,儒庭善訓,雍容文雅,當代知名。」

62雍容典雅 [ yōng róng diǎn yǎ ]

解釋 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

出處 宋·陳亮《書歐陽文粹後》:「公之文雍容典雅,紆餘寬平,反覆以達其意,無複毫發之遺。」

63移風振俗 [ yí fēng zhèn sú ]

解釋 改變風氣,振興習俗。

出處 《新唐書 劉祥道傳》:「以去就之官,臨苟且之民,欲移風振俗,烏可得乎?」

64極目迥望 [ jí mù jiǒng wàng ]

解釋 極:盡;迥:遠。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出處 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65風成化習 [ fēng chéng huà xí ]

解釋 習:習慣。指形成風氣與習俗。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逸民》:「紛擾日久,求競成俗,或推貨賄以龍躍,或階黨援以鳳起,風成化習,大道漸蕪。」

66還珠買櫝 [ hái zhū mǎi dú ]

解釋 同「買櫝還珠」。

出處 清·蔣士銓《臨川夢·送尉》:「篇成各自觀,笑還珠買櫝、胠篋探丸,英雄欺世,久之畢竟難瞞。」

67盲人把燭 [ máng rén bǎ zhú ]

解釋 瞎子手擎燭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處 《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陳壽帝魏不帝蜀,議者蜂起,皆盲人把燭之談也。」

68敗俗傷化 [ bài sú shāng huà ]

解釋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出處 《漢書 敘傳下》:「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69改俗遷風 [ gǎi sú qiān fēng ]

解釋 遷:改。改變風俗習氣。

出處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70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釋 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處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71眼大肚小 [ yǎn dà dù xiǎo ]

解釋 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72風通道會 [ fēng tōng dào huì ]

解釋 風:風俗,風氣;通:通「同」,共同;會:共同。指風俗人情有共同之處。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晉王與君鄰藩,雖山河阻絕,風通道會,故來修好,君何怪焉!」

73高節邁俗 [ gāo jié mài sú ]

解釋 邁:超逸。指誌節高超脫俗。

出處 《晉書·江統傳》:「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節邁俗。」

74骨化風成 [ gǔ huà fēng chéng ]

解釋 謂人的性情氣質受感染而變化,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已經形成。

出處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變禮文之俗,專數十年,薰漬狃狎,骨化風成,而宋之遺習,消滅盡矣。」

75行易知難 [ xíng yì zhī nán ]

解釋 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知易行難」學說相對。也稱知難行易。

出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

76蕃籬之鷃 [ fán lí zhī yàn ]

解釋 蕃:通「藩」;蕃籬:籬笆;鷃:鵪鶉。棲息在籬笆上的鵪鶉。比喻鼠目寸光,見識狹小的人。

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藩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77流風餘俗 [ liú fēng yú sú ]

解釋 指遺留的風氣、習俗。

出處 宋·王安石《虔州學記》:「同四海於一堂之上,而流風餘俗,詠歎之不息,凡以此也。」

78民淳俗厚 [ mín chún sú hòu ]

解釋 民風質樸敦厚。

出處 明·宋濂《敦睦堂記》:「海東之邑,聞有民淳俗厚如鄒、魯,必張氏之化也歟!」

79吹毛數睫 [ chuí máo shù jié ]

解釋 比喻目光短淺,隻注意微末細節。

出處 《明史·黃道周傳》;「自古迄今,決無數米量薪,可成遠大之猷;吹毛數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80世擾俗亂 [ shì rǎo sú luàn ]

解釋 社會騷亂,風氣敗壞。

出處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

81入井望天 [ rù jǐng wàng tiān ]

解釋 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出處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82誹譽在俗 [ fěi yù zài sú ]

解釋 誹:指誹謗;譽:讚揚;俗:風氣、習慣。誹謗或讚揚在於當時的風習。後來引申指風氣、習慣的作用非常大。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故趨舍同,誹譽在俗;意行鈞,窮達在時。」

83澆風薄俗 [ jiāo fēng bó sú ]

解釋 指社會風氣輕浮庸俗。

出處 唐 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84救時厲俗 [ jiù shí lì sú ]

解釋 匡救時弊,糾正風氣。

出處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先秦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時厲俗為主。」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