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針對的成語

形容針對的成語


1對症下藥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 症:病症;下藥:用藥。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複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2針鋒相對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釋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鬥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3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釋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誌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 《論語 為政》子遊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遊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4有的放矢 [ yǒu dì fàng shǐ ]

解釋 的:靶子;矢:箭。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論、行動有針對性;目標明確。

出處 宋 葉適《水心別集》:「論立於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後扶弓注矢以從之。」

5對症發藥 [ duì zhèng fā yào ]

解釋 針對病根下藥。比喻針對缺點錯誤采取相應辦法。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麼利害,怕不是生產,這正是對症發藥呢!」

6對證下藥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 見「對症下藥」。

出處 《朱子語類》卷四一:「克己複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7無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釋 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捏造。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9忍氣吞聲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10因地製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釋 因:隨順;製:製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製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11不懷好意 [ bù huái hào yì ]

解釋 懷:包藏。沒安好心。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鬆聽了這話,自家肚裏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12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釋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裏麵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13眾矢之的 [ zhòng shǐ zhī dì ]

解釋 許多箭射擊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擊的目標。

出處 清 譚嗣同《報貝元徽》:「今之原禍始音,必以合肥為眾矢之的。」

14文不對題 [ wén bù duì tí ]

解釋 文章的內容跟題目對不上。亦指言談離開了主旨或答非所問。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實是文不對題的。」

15非分之想 [ fēi fèn zhī xiǎng ]

解釋 分;本分。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頭。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奢望。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命運》:「不信運命,學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16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17學以致用 [ xué yǐ zhì yòng ]

解釋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

出處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鬥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並且勤學苦學。」

18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釋 克己:克製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19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解釋 按捺:抑製;克製。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製。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仙……按捺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20一心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釋 一心:專心,全心全意。專心一意為公益著想。

21克己複禮 [ kè jǐ fù lǐ ]

解釋 克:克製。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複禮為仁。」

22對症用藥 [ duì zhèng yòng yào ]

解釋 症:病症。針對病症用藥。比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處 宋·陽枋《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凡小兒關節脈理百髖九竅五髒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論症,對症用藥,如指諸掌。」

23心癢難撓 [ xīn yǎng nán náo ]

解釋 形容高興得不知如何才好。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24損己利物 [ sǔn jǐ lì wù ]

解釋 損:貶損;物:自己以外的人。克製自己,利於別人。

出處 《周書·孝義傳序》:「則溫枕扇席,無替於晨昏;損己利物,有助於名教。」

25年輕氣盛 [ nián qīng qì shèng ]

解釋 年紀小,不懂得為人處世,喜歡爭強好勝。

出處 老舍《小型的複活》:「但是,年輕氣盛,誰管這一套呢!」

26頭痛治頭 [ tóu tòng zhì tóu ]

解釋 指針對疼痛部位醫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被動應付,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

出處 明·張居正《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語曰:‘頭痛治頭,足痛治足’。今虜禍方中於遼,遼以一鎮當全虜之勢,病在足之時矣。」

27撚著鼻子 [ niǎn zhe bí zi ]

解釋 形容克製忍耐,受了氣也不敢發作。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帶了舵公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撚著鼻子回船去了。」

28故作鎮靜 [ gù zuò zhèn jìng ]

解釋 指故意裝做心情安定。

出處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小齊自知不妙,卻故作鎮定:‘怎麼,我說的不合適麼?’」

29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釋 謂嚴以律己,一心為公。

出處 《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30相時而動 [ xiāng shí ér dòng ]

解釋 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出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31省身克己 [ xǐng shēn kè jǐ ]

解釋 檢查自身過失,克製自己非分之想。

出處 明 錢德洪《王文成公〈大學問〉跋》:「吾黨各以己見立說,學者稍見本體,即好為徑超頓悟之說,無複有省身克己之功。」

32隨物賦形 [ suí wù fù xíng ]

解釋 謂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

出處 宋·蘇軾《畫水記》:「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33對症之藥 [ duì zhèng zhī yào ]

解釋 針對病根下的藥。比喻糾正缺點錯誤所用的相應辦法。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34按行自抑 [ àn xíng zì yì ]

解釋 按:克製。約束自己的行為。

出處 唐·柳宗元《夢賦》:「忽崩賽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35懲忿窒欲 [ chéng fèn zhì yù ]

解釋 懲:懲戒;忿: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製憤怒,抑製嗜欲。

出處 《周易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36矯情鎮物 [ jiǎo qíng zhèn wù ]

解釋 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出處 《晉書 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37快犢破車 [ kuài dú pò chē ]

解釋 跑得快的牛犢會把車拉翻。比喻年輕氣盛的人應當懂得克製。

出處 《晉書·石季龍載記》:「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