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總結反思的成語

形容總結反思的成語


1前車之鑒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前車:前麵的車子;鑒:鏡子。前麵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2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釋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後;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讓人震撼;也讓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靜。

出處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3反躬自省 [ fǎn gōng zì xǐng ]

解釋 躬:自身;省: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晉 鋪(其四)》:「自吟以往,更願反躬自省,以擇乎二者之間察其孰緩孰急,以為先後。」

4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5閉門思過 [ bì mén sī guò ]

解釋 思:思索;反省;過:過失;錯誤。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失。

出處 宋 徐鉉《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聊以為報》:「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6閉閣思過 [ bì gé sī guò ]

解釋 閣:小門。過:過錯。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亦作「閉門思過」。

出處 《漢書·韓延壽傳》:「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一縣莫知所為。」

7捫心自問 [ mén xīn zì wèn ]

解釋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處 唐 白居易《和夢遊春詩》:「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8三省吾身 [ sān shěng wú shēn ]

解釋 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麵來檢查自己。一說一日反省三次。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出處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9幡然悔悟 [ fān rán huǐ wù ]

解釋 思想轉變很快,徹底悔悟

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八回:「話說譚紹洸聽得馮雲山這番議論,已幡然悔悟。」

10悔不當初 [ huǐ bù dāng chū ]

解釋 當初:原先;開頭。後悔先前不該這樣做。

出處 唐 薛昭緯《謝銀工》詩:「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

11撫心自問 [ fǔ xīn zì wèn ]

解釋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處 魯迅《華蓋集 這回是「多數」的把戲》:「倘使我看了《閑話》之後,便撫心自問:‘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樣?’」

12內省不疚 [ nèi xǐng bù jiù ]

解釋 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出處 《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13閉門思愆 [ bì gé sī qiān ]

解釋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合思過」。

出處 《三國誌 蜀誌 來敏傳》「坐事去職」裴鬆之注引《諸葛亮集》:「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14返照回光 [ fǎn zhào huí guāng ]

解釋 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自我反省。

出處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來時,擊響雲板,唱兩句道《雨霖鈴》:‘今宵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其間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15反聽內視 [ fǎn tīng nèi shì ]

解釋 內視:向內看;反聽:聽外麵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出處 《史記 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後漢書 王允傳》:「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務能,則義士厲節。」

16撫躬自問 [ fǔ gōng zì wèn ]

解釋 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出處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今以愚昧,於此獲罪,所知為之流涕,路人為之歎息。撫躬自問,為幸多矣!」

17閉閣自責 [ bì gé zì zé ]

解釋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閣思過」。

出處 《漢書何並傳》:「詡(嚴詡)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閣自責,終不大言。」

18閉合思過 [ bì gé sī guò ]

解釋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

出處 《漢書 韓延壽傳》:「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合思過,一縣莫知所為。」

19閉合自責 [ bì gé zì zé ]

解釋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合思過」。

出處 《漢書何並傳》:「詡(嚴詡)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合自責,終不大言。」

20問心無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解釋 愧:慚愧。問問自己;認為沒有什麼感到慚愧的地方。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誌一》:「君無須問此,隻問己心。問心無愧,即陰律所謂善。」

21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22改邪歸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指不再做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23洗心革麵 [ xǐ xīn gé miàn ]

解釋 洗心:消除邪惡的思想;革麵:改變舊的麵目。比喻徹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洗心而革麵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24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釋 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捐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5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解釋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慮;行:行動。經過反複考慮;然後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6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失了道路;知道後改到正路上來。比喻犯了錯誤後;知道改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27朝過夕改 [ zhāo guò xī gǎi ]

解釋 形容改正錯誤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翟方進傳》:「傳不雲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君何疑焉?」

28反躬自問 [ fǎn gōng zì wèn ]

解釋 反:反轉;躬:身體;自身。反回身來問問自己。指作自我檢查。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29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釋 徹底改正以前的錯誤。痛:徹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錯誤。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30返躬內省 [ fǎn gōng nèi xǐng ]

解釋 躬:自身;省:檢查,反省。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失。

出處 《清史稿·文宗本紀》:「今年過節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

31一日三省 [ yī rì sān xǐng ]

解釋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32清夜捫心 [ qīng yè mén xīn ]

解釋 深夜不眠;進行反省。

出處 明 茅維《鬧門神》:「倘清夜捫心,原無芥蒂。」

33修心養性 [ xiū xīn yǎng xìng ]

解釋 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出處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則被這東坡學士相調戲,可著我滿寺裏告他誰,我如今修心養性在廬山內,怎生瞞過了子瞻,賺上了牡丹,卻教誰人來替?」

34反求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解釋 諸;之於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35莫知所為 [ mò zhī suǒ wéi ]

解釋 不知道怎幺辦好,形容激動得不知怎幺辦。亦作「莫知所謂」。

出處 《晉書·王廙傳》:「是時溫將廢海西公,百僚震栗,溫亦色動,莫知所為。」

36返視內照 [ fǎn shì nèi zhào ]

解釋 原為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後亦指自我反省。

出處 《禪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於是垂目低眉,返視內照。」

37返觀內視 [ fǎn guān nèi shì ]

解釋 見「返視內照」。

出處 清·蒲鬆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內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38返觀內照 [ fǎn guān nèi zhào ]

解釋 見「返視內照」。

出處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於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欲,返觀內照,近於切己體察。」

39內視反聽 [ nèi shì fǎn tīng ]

解釋 內視:向內看;反聽:聽外麵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40捫心清夜 [ mén xīn qīng yè ]

解釋 捫:摸;清:寂靜。指深夜不眠,進行自我反省

出處 清·吳趼人《痛史》第21回:「試問他:‘捫心清夜,衾影裏,羞也麼咦?’」

41日省月修 [ rì xǐng yuè xiū ]

解釋 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出處 清 嚴有禧《漱華隨筆 知縣改授》:「使本官讀書進學,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後授以任事之職。」

42責躬省過 [ zé gōng xǐng guò ]

解釋 躬:自身。責問自身的所作所為,反省過錯。

出處 《孔叢子·連叢子》:「是年夏,河南四縣,雨雹如棬杯,大者如鬥,殺禽畜雉兔,折樹木,秋苗盡,於是天子責躬省過。」

43退思補過 [ tuì sī bǔ guò ]

解釋 退思:退朝後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後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44吃一塹,長一智 [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

解釋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出處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與薛尚謙書》:「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