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活得明白的成語

形容人活得明白的成語


1頓開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釋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2達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釋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處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3天真爛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釋 自然純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兒童純真可愛。天真:心地單純;不虛偽做作;爛漫:坦率自然。

出處 宋 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高三齒兒未冠,天真爛熳好容儀,楚楚衣裝無不宜。」

4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以後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處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5乳臭未幹 [ rǔ xiù wèi gān ]

解釋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並且乳臭未幹,誰人來稽查得他?」

6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麵,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7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8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9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釋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麵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出處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10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11明明白白 [ míng míng bái bái ]

解釋 清清楚楚,明確無誤;正大光明。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賬目已明明白白,並無分文來去。」

12刻骨銘心 [ kè gǔ míng xīn ]

解釋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出處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13洋洋灑灑 [ yáng yáng sǎ sǎ ]

解釋 灑灑:連綿不斷的樣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長或談話連綿不斷。也形容才思充沛;寫起來很暢快。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餘回洋洋灑灑文字。」

14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釋 清晰明白有條理。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隻管貪看。」

15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16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釋 十分明白、清楚。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17撥雲見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釋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裏頓時明白。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雲見日,昏鏡重磨。」

18躲躲閃閃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釋 躲避閃開,以免遇到某些情況。亦形容遮遮蓋蓋,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三人於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一麵走著,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隻覺無窮醜態。」

19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解釋 一看就明白。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又說了一回話,大約言語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20隱約其辭 [ yǐn yuē qí cí ]

解釋 隱約:時隱時現;辭:言辭;說話。說話隱隱約約;躲躲閃閃;不明確;不清楚。

出處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使白太夫人,謂欲禮佛行也者,迎抵會城卒歲,無功為親者諱,故隱約其辭不盡也。」

21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釋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無私。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易九》第73卷:「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

22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23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解釋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處 梁遇春《奧布倫摩夫》:「然而他們也是聰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卻終於草草一生。」

24不清不白 [ bù qīng bù bái ]

解釋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關係曖昧。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裏,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

25涉世未深 [ shè shì wèi shēn ]

解釋 指接觸社會少,經曆世事不多,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

出處 《晉書·孔衍傳》:「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學不及衍,涉世聲譽過之。」

26曉以大義 [ xiǎo yǐ dà yì ]

解釋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出處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27困而不學 [ kùn ér bù xué ]

解釋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出處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8天真無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釋 邪:不正當。心地善良純潔,沒有不正當的想法。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是一個天真無邪的人,是一個革命戰士,是黨的兒女。」

29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30有道之士 [ yǒu dào zhī shì ]

解釋 明白事理的人。

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

31分星擘兩 [ fēn xīng bò liǎng ]

解釋 詳細分說;清楚,明白。

出處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兩,道俺不姓慕容。」

32通達古今 [ tōng dá gǔ jīn ]

解釋 通:通曉;達:到達。通曉古代和現代的事物。形容知識淵博,見聞廣博。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讚》:「唯孟軻、孫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

33見經識經 [ jiàn jīng shí jīng ]

解釋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8回:「龍氏方才見經識經,漸漸的收了法術。」

34久夢初醒 [ jiǔ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久:長久;初:剛;醒:醒悟。像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從長期不明事理中頓然醒悟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6回:「王氏久夢初醒之人,極口讚成。」

35人心如鏡 [ rén xīn rú jìng ]

解釋 人的心就像鏡子似的透亮明白。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誌》第10卷:「且謂人心如鏡,須管常磨,勿令塵染汙,自然聰明。」

36昭昭在目 [ zhāo zhāo zài mù ]

解釋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處 唐·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37豁然確斯 [ huō rán què sī ]

解釋 明白透徹。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郭象注:「了無,則天地萬物彼我是非豁然確斯也。」

38不言而諭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解釋,說明。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顯。

出處 宋 蘇軾《卻鼠刀銘》:「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

39不憤不啟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釋 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40酌水知源 [ zhuó shuǐ zhī yuán ]

解釋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出處 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書》之二六:「謬膺重任,得免愆尤,實老師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銜結。」

41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解釋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出處 《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42似夢初覺 [ sì mèng chū jué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4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43漆桶底脫 [ qī tǒng dǐ tuō ]

解釋 漆桶脫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徹底明白清楚。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2卷:「呂先生聽罷,大徹大悟,如漆桶底脫。」

44惇信明義 [ dūn xìn míng yì ]

解釋 惇:重視;信:誠實。遵守信用,深明道義。

出處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45昭然在目 [ zhāo rán zài mù ]

解釋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處 《魏書·楊播傳》:「若率眾一臨,方寸各亂,人人思歸,則郡圍自解。不戰而勝,昭然在目。」

46洗眉刷目 [ xǐ méi shuā mù ]

解釋 比喻清晰明白。

出處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新舊五代史》:「此考雖簡略,然提綱挈領,洗眉刷目。」

47簡要清通 [ jiǎn yào qīng tōng ]

解釋 指處事簡練扼要,明白通達。

出處 語出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

48心融神會 [ xīn róng shén huì ]

解釋 融:融合。心神融會貫通,領悟明白。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石霜園禪師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舊遊,眷不忍去,遂落發。每閱經,心融神會。」

49張本繼末 [ zhāng běn jì mò ]

解釋 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出處 《宋書·禮誌一》:「[《左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學者好之。」

50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解釋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列眉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