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敢的成語

形容不敢的成語


1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2忍氣吞聲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3啞口無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釋 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4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5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釋 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處 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6有口難言 [ yǒu kǒu nán yán ]

解釋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於某種原因隻能把話藏在心裏;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出處 宋 蘇軾《醉醒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7緘口結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出處 明 張煌言《上延平王書》:「而所為若是,則其將何所依倚,故不敢緘口結舌,坐觀勝敗。」

8不敢造次 [ bù gǎn zào cì ]

解釋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恁麼即某甲不敢造次。」

9不敢問津 [ bù gǎn wèn jīn ]

解釋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嚐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10沉厚寡言 [ chén hòu guǎ yán ]

解釋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 《舊五代史 梁書 末帝本紀上》:「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11有口難分 [ yǒu kǒu nán fēn ]

解釋 分:分辯。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

出處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動不動棍棒臨身。直著我有口難分,進退無門。」

12抱頭縮項 [ bào tóu suō xiàng ]

解釋 項:頸的後部。形容畏縮不敢出鬥的樣子。

出處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

13沉吟未決 [ chén yín wèi jué ]

解釋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出處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14金人緘口 [ jīn rén jiān kǒu ]

解釋 金人:銅製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出處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第三卷:「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5不越雷池 [ bù yuè léi shi ]

解釋 見「不敢越雷池一步」。

出處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16側足而立 [ cè zú ér lì ]

解釋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

17杜口木舌 [ dù kǒu mù shé ]

解釋 杜口:閉口不言;木舌:結舌。閉著嘴說不出話來。比喻緘口不言,形容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黃瓊傳》:「忠臣懼死而杜口,萬夫怖禍而木舌。」

18重厚寡言 [ zhòng hòu guǎ yán ]

解釋 持重敦厚,不愛多說話。

出處 《金史 襄傳》:「襄重厚寡言,務以鎮靜守法。」

19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麵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出處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20自言自語 [ zì yán zì yǔ ]

解釋 言、語:說。自己跟自己說話。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四折:「你這般鬼促促的,在這裏自言自語,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

21三言兩語 [ sān yán liǎng yǔ ]

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姐妹論思》:「有三言兩語,寄也無因。」

22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23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24一言不發 [ yī yán bù fā ]

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兒聽說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發,啼哭起來。」

25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6理屈詞窮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釋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27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28左顧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釋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態。顧、盼:看;望。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盼,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誌哉!」

29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釋 比喻作事膽子小;顧慮多。畏:畏懼;害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雲:‘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30可有可無 [ kě yǒu kě wú ]

解釋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31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32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33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34避而不談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釋 有意回避;不去談論。

出處 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尖銳的矛盾,避而不談,或加水衝淡了。」

35一聲不吭 [ yī shēng bù kēng ]

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出處 梁實秋《廢話》:「猶如兩人見麵不免說說一句‘今天天氣……’之類的話,聊勝於兩個人都繃著臉一聲不吭而已。」

36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釋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於政事無所可否。」

37大驚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38謹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釋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於畏縮。

出處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39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40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41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42卻之不恭 [ què zhī bù gōng ]

解釋 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43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44畏葸不前 [ wèi xǐ bù qián ]

解釋 不敢向前。葸:害怕。

出處 《清史稿 高宗紀二》:「丁卯,以扈從行困畏葸不前,褫豐安公爵、田國思侯爵,阿裏袞罷領侍衛內大臣。」

45閉口不言 [ bì kǒu bù yán ]

解釋 閉住嘴巴不言語;指有話不說。

出處 西漢 桓寬《鹽鐵論 刺複》:「是以曹丞相日飲醇酒,倪大夫閉口不言。」

46不言不語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釋 言:講,說。不說話,悶聲不響。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秀娥一心憶著吳衙內,坐在旁邊,不言不語,如醉如癡,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動一動。」

47無功受祿 [ wú gōng shòu lù ]

解釋 祿:俸祿;古代官吏的薪俸。沒有功勞或不做事情卻享受俸祿。現多指沒有什麼才卻白受報酬或獎勵。

出處 《詩經 魏風 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48畏縮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49緘口不言 [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釋 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處 《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50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釋 笨:不靈巧。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馮永祥平時以能說會道出名於工商界的,現在卻變得好像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了。」

51自作主張 [ zì zuò zhǔ zhāng ]

解釋 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麵同意,就擅自處置。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將他隻一刀哈喇了。」

52百口莫辯 [ bǎi kǒu mò biàn ]

解釋 莫:不能;辯:辯白。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樣辯白也說不清楚。

出處 清 俞樾《右台仙館筆記 大虹村》:「細細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辯矣。」

53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解釋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辭。也作「笨口拙舌」。

出處 楊朔《石油城》:「劉公之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麼呢?’」

54無可奉告 [ wú kě fèng gào ]

解釋 沒有什麼可以告訴對方的。

出處 朱自清《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其實是‘無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語氣略覺輕些。」

55一言半語 [ yī yán bàn yǔ ]

解釋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56愧不敢當 [ kuì bù gǎn dāng ]

解釋 感到慚愧;承當不起。表示對別人所給予的稱讚或物品受之有愧。

出處 清 鄭燮《劉柳村冊子》:「紫瓊崖道人,慎郡王也,贈詩:‘按拍遙傳月殿曲,走盤亂瀉蛟宮珠。’愧不敢當,然亦佳句。」

57閉口不談 [ bì kǒu bù tán ]

解釋 緊閉著嘴不說話或談論秘密。

出處 沈從文《邊城》:「祖父則很快樂的誇獎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這件事便閉口不談。」

58閉口無言 [ bì kǒu wú yán ]

解釋 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不言」。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隻得別去。」

59閉口結舌 [ bì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閉著嘴不說話。猶言閉口藏舌。

出處 《快心編初集》第一回:「眾人問知是郝家難為他,便閉口結舌不來兜搭。」

60當之有愧 [ dāng zhī yǒu kuì ]

解釋 擔當不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感到慚愧。

出處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謙之辭。

61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解釋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於講話。拙:笨;不靈。

出處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並非處處都去留心,隻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62嚎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釋 大聲哭叫。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絕,心裏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來。」

63安安分分 [ ān ān fèn fèn ]

解釋 為人規矩老實,做事不敢越軌。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畫了出來,寫了個老老實實的上下款,未嚐不過得去。」

64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解釋 心思笨,又不善於說話。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

65悶聲不響 [ mēn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釋 不言不語,一聲不響。

出處 梁實秋《吸煙》:「我沒有選擇黃道吉日,也沒有諏訪室人,悶聲不響的把剩餘的紙煙一古腦兒丟在垃圾堆裏。」

66首尾兩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解釋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後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67首施兩端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 ]

解釋 見「首鼠兩端」。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鄧訓傳》:「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68緘口無言 [ jiān kǒu wú yán ]

解釋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雲:'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69沉重少言 [ chén zhòng shǎo yán ]

解釋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處 《魏書·道武七王傳·河南王曜傳》:「少有父風,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

70相對無言 [ xiāng duì wú yán ]

解釋 指彼此相對說不出話來。

出處 宋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71首鼠模棱 [ shǒu shǔ mó léng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模棱:含糊。形容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明·吾丘瑞《運甓記·太真絕裾》:「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負恩不報,汗顏人世者,非夫矣。」

72閉口藏舌 [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釋 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出處 五代 馮道《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73金人三緘 [ jīn rén sān jiān ]

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出處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74有嘴沒舌 [ yǒu zuǐ méi shé ]

解釋 形容不善言辭。

75有口難開 [ yǒu kǒu nán kāi ]

解釋 有話不便開口說或不敢說。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隻教你有口難開。」

76受之有愧 [ shòu zhī yǒu kuì ]

解釋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77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釋 恐懼使得人變了神色。

出處 宋 蘇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聞千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78齒落舌鈍 [ chǐ luò shé dùn ]

解釋 年老掉齒,說話不清楚。

出處 《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79一言兩語 [ yī yán liǎng yǔ ]

解釋 為數不多的幾句話。

出處 《玉嬌梨》第二回:「倒隻愁兒子無真實之才,恐怕一言兩語露出馬腳。」

80不敢自專 [ bù gǎn zì zhuān ]

解釋 自專:擅自專斷。不敢自作主張,獨自行事。有自謙的意思。

出處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81啞口無聲 [ yǎ kǒu wú shēng ]

解釋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同「啞口無言」。

出處 《再生緣》第三九回:「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隻氣的啞口無聲。」

82擔戴不起 [ dān dài bù qǐ ]

解釋 指承擔不了責任。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須怠慢,山人就擔戴不起!」

83杜口無言 [ dù kǒu wú yán ]

解釋 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處 《晉書·吉挹傳》:「挹辭氣慷慨,誌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隕,將吏持守,用不即斃,遂乃杜口無言,絕粒而死。」

84拙口笨腮 [ zhuō kǒu bèn sāi ]

解釋 猶拙嘴笨舌。

出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當行;拙口笨腮,農人本色。」

85不當人子 [ bù dāng rén zǐ ]

解釋 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意思是罪過,不敢當。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多謝厚情,隻是無功受祿,不當人子,老漢轉來,定當奉酬。」

86沉吟不語 [ chén yīn bù yǔ ]

解釋 沉默地思量著,不說話。引伸為遲疑不決的態度。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萬選聽了,沉吟不語。

87自不待言 [ zì bù dài yán ]

解釋 大家心裏明白,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88咋舌不下 [ zhà shé bù xià ]

解釋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說話或說不出話來,極度悔恨或畏縮。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從族乎?」

89一問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釋 三不知:指對事的開始、中間和結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比喻對實際情況了解太少。也作「一問搖頭三不知」。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90恭敬不如從命 [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

解釋 客套話。多用在對方對自己客氣,雖不敢當,但不好違命。

出處 宋 讚寧《筍譜 雜說》:「姑聞而後悔,倍憐新婦。故又諺曰:恭敬不如從命,受訓莫如從順。」

91敢怨而不敢言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

解釋 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出處 宋 鄧牧《伯牙琴 吏道》:「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