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劍的成語

形容劍的成語


1刻舟求劍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釋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劍拔弩張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釋 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拉開了。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

出處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3刀光劍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釋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於壞人就要行凶;幹壞事。也形容激烈鬥爭的場麵。

出處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4鋒芒不露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釋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幹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幹或心機,表麵上看不出來。

出處 宋 沉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幹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5刀山劍樹 [ dāo shān jiàn shù ]

解釋 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出處 《阿含經 九眾生居品》:「設罪多者當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

6削鐵如泥 [ xuē tiě rú ní ]

解釋 削鐵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極其鋒利。

出處 明 範受益《尋親記》:「純鋼打就,久煉成之;斬人無血,削鐵如泥。」

7唇槍舌劍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釋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8尚方寶劍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釋 上方寶劍。比喻極大的權力。

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一回:「禦賜尚方寶劍,先斬後奏,一路上代理民詞。」

9風刀霜劍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釋 冷風似刀寒霜如劍。形容氣候寒冷惡劣。也比喻周圍人際環境惡劣嚴酷。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10劍膽琴心 [ jiàn dǎn qín xīn ]

解釋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處 元 吳萊《歲晚恍然有懷》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11項莊舞劍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釋 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處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於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嚐稍存芥蒂也。」

12故劍情深 [ gù jiàn qíng shēn ]

解釋 故劍:比喻結發之妻。結發夫妻情意濃厚。指不喜新厭舊。

出處 《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後。」

13上方寶劍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釋 見「上方劍」。

出處 劉心武《鍾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禦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場‘宣諭’。」

14刀山劍林 [ dāo shān jiàn lín ]

解釋 比喻險惡的境地。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7回:「慢說是開封府,就是刀山劍林,也是要走走的。」

15鬆枝掛劍 [ sōng zhī guà jiàn ]

解釋 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出處 《史記·吳太伯世家》:「季劄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係之徐君塚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16劍氣簫心 [ jiàn qì xiāo xīn ]

解釋 猶劍膽琴心。

出處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17幹將莫邪 [ gān jiàng mò yé ]

解釋 幹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幹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18刀頭劍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 ]

解釋 極喻危險的境遇。

出處 清·錢謙益《苕上吳子德輿作丁醜紀聞詩六首蓋悲餘之逮係而喜其獄之漸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有百身。」

19延津劍合 [ yán jīn jiàn hé ]

解釋 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後以「延津劍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緣會合。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方知兩劍分而複合,以此變化而去也。至今人說因緣湊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

20懸劍空壟 [ xuán jiàn kōng lǒng ]

解釋 比喻心許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變。

出處 《史記·吳太伯世家》:「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係之徐君塚樹而去。」

21路見不平 [ lù jiàn bù píng ]

解釋 指見到不平的事。

出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我不過路見不平,說幾句氣話罷哩!」

22拔劍論功 [ bá jiàn lùn gōng ]

解釋 指爭論功勞激烈到幾乎動武。

出處 語出《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23刀槍劍戟 [ dāo qiāng jiàn jǐ ]

解釋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用於砍、刺的四種常用兵器。亦用於泛指兵器。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

24刃樹劍山 [ rèn shù jiàn shān ]

解釋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獄酷刑。後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地方。

25學書學劍 [ xué shū xué jiàn ]

解釋 學文練武。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出處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26豐城劍氣 [ fēng chéng jiàn qì ]

解釋 豐城:古地名。比喻有寶劍的地方。

出處 《晉書·張華傳》:「寶劍之精,上徹於天。」

27彈劍作歌 [ tán jiàn zuò gē ]

解釋 比喻懷才不遇。

出處 唐·李白《行路難·其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28棄書捐劍 [ qì shū juān jiàn ]

解釋 比喻胸懷大大誌的人不屑於小事。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29匣劍帷燈 [ xiá jiàn wéi dēng ]

解釋 帷:帳幕。匣裏的寶劍,帳裏的明燈,劍氣燈光,若隱若現。比喻事情無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出處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一卷:「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

30劍履上殿 [ jiàn lǚ shàng diàn ]

解釋 劍:刀劍;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許功臣帶刀劍與穿鞋上殿作為恩寵。形容待遇優異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31飄零書劍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解釋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遊學四方,到處飄泊。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雖是飄零書劍,家裏也還有一百畝田,三四帶房子住著。」

32馳馬試劍 [ chí mǎ shì jiàn ]

解釋 跑馬舞劍。指講習武事。馳:快跑。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

33先斬後奏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釋 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出處 《新五代史 梁臣傳 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34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釋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35一觸即發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36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37懷才不遇 [ huái cái bù yù ]

解釋 懷:懷藏;才:才幹;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沒有碰到賞識和重用他的人;沒有施展的機會。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38遊刃有餘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釋 刃:刀口;刀鋒;遊刃:運轉刀刃;餘:餘地。比喻經驗豐富;做事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39借刀殺人 [ jiè dāo shā rén ]

解釋 用別人的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麵;利用別人去害人。

出處 明 汪廷訥《三祝記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40喜新厭舊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釋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鬥的手段。」

41白駒過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釋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42神通廣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釋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廣大無邊。現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出處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43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釋 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漢。」

44兵不血刃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釋 兵:兵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血。指未經激烈的流血戰鬥就取得了勝利。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45初露鋒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芒:刀劍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為人的棱角和銳氣。比喻剛開始顯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處 《人民日報》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46視死如歸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47一臂之力 [ yī bì zhī lì ]

解釋 臂:胳膊。比喻給一些力量不大的協助。

出處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報?」

48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釋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出處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49尋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釋 尋找根源;追究底細;弄清來龍去脈。尋:尋求;尋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細。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劉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要尋根究底。」

50剛柔相濟 [ gāng róu xiāng jì ]

解釋 剛強的和柔和的互相調劑。

出處 漢 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當唯義是務,唯國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剛柔相濟,然後克得其和,能為民用。」

51鋒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釋 鋒芒:刀劍之類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銳氣;才幹等。形容言詞話語尖銳犀利;給人以威脅。

出處 華而實《漢衣冠》第二回:「想借著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

52結發夫妻 [ jié fà fū qī ]

解釋 結發:束發;指初成年。初成年結成的夫妻。後特指原配夫妻。

出處 漢 蘇武《詩四首》之三:「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53改惡從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解釋 改去壞的、錯誤的;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化。指不做壞事;重新做人。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明則動,動則變。」漢 鄭玄注:「動,動人心也;變,改惡為善也。」

54授人以柄 [ shòu rén yǐ bǐng ]

解釋 把劍柄交給別人。比喻將權力交給別人或讓人抓住缺點、失誤,使自己被動。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55蜜口劍腹 [ mì kǒu jiàn fù ]

解釋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裏狠。形容兩麵派的狡猾陰險。

出處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劍腹,賈似道之牢籠言路,合而為一,其患可勝道哉。」

56契船求劍 [ qì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釋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

出處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57賣劍買牛 [ mài jiàn mǎi niú ]

解釋 賣掉刀劍;買進耕牛。形容改業歸農;也形容離開戰鬥生活;從事生產勞動。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58堅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解釋 堅甲:堅固的鎧甲;兵:兵器。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也指裝備精良的部隊。

出處 墨翟《墨子 非攻下》:「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無罪之國。」

59刻船求劍 [ kè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出處 唐·劉知畿《史通·因習》:「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60買牛賣劍 [ mǎi niú mài jiàn ]

解釋 見「買牛賣劍」。

出處 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

61賣劍買犢 [ mài jiàn mǎi dú ]

解釋 同「賣劍買牛」。

出處 明·張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終功名答知遇書》:「撫民願焚械歸籍,此即古人賣劍買犢之化也。」

62買犁賣劍 [ mǎi lí mài jiàn ]

解釋 見「買犁賣劍」。

出處 宋·陳亮《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

63膠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釋 膠:用膠粘住;柱:瑟上調音用的短木;鼓:彈奏;瑟:一種古樂器。用膠把柱粘住;再去彈瑟;比喻拘泥固執而不知變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64封刀掛劍 [ fēng dāo guà jiàn ]

解釋 比喻運動員結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出處 《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之後,隊伍將作小的調整。據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

65五行並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解釋 五行文字一並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66舌劍唇槍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釋 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出處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別無甚麼買賣,全憑著舌劍唇槍,說嘴兒哄人的錢使。」

67新發於硎 [ xīn fā yú xíng ]

解釋 刀剛在磨刀石上磨過。形容非常鋒利。新發:剛磨過;硎:磨刀石。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68新硎初試 [ xīn xíng chū shì ]

解釋 形容很鋒利。多比喻經過長期準備或訓練後剛上任做某事;初露鋒芒。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69齒劍如歸 [ chǐ jiàn rú guī ]

解釋 猶言視死如歸。

出處 《晉書·列女傳論》:「比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激揚千載矣。」

70龍泉太阿 [ lóng quán tài ē ]

解釋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

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8回:「眾夫散出,煥密啟其函,見其光芒射目,乃是寶劍二口,靶上刻有字號,名曰龍泉太阿。」

71槍刀劍戟 [ qiāng dāo jiàn jǐ ]

解釋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四種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回:「關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檑木炮石。」

72弩張劍拔 [ nǔ zhāng jiàn bá ]

解釋 比喻雄健。亦作「劍拔弩張」。

出處 明豐道生《真賞齋賦》:「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材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73躡影追風 [ niè yǐng zhuī fēng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 《梁書 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裏,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74追風逐電 [ zhuī fēng zhú diàn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馬飛速奔馳。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固已見矣。」

75借劍殺人 [ jiè jiàn shā rén ]

解釋 見「借刀殺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坐山看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幹岸兒’,‘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

76屨及劍及 [ jù jí jiàn jí ]

解釋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77劍及屨及 [ jiàn jí jù jí ]

解釋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78瞋目案劍 [ chēn mù àn jiàn ]

解釋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圓雙眼,握著寶劍。形容帶劍者怒目圓睜的樣子。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79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80倒持太阿 [ dǎo chí tai ā ]

解釋 見「倒持泰阿」。

出處 《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鱒柄。」

81追風掣電 [ zhuī fēng chè diàn ]

解釋 同「追風逐電」。

出處 宋·張淏《雲穀雜記·侍郎徐公帖》:「願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淩太空。」

82案劍瞋目 [ àn jiàn chēn mù ]

解釋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蹠》:「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83深情故劍 [ shēn qíng gù jiàn ]

解釋 故劍:比喻結發之妻。結發夫妻情意濃厚。指不喜新厭舊。

出處 《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後。」

84劍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釋 見「劍頭一吷」。

出處 清·徐芳《書影>序》:「櫟園天才絕世,其詩文皆卓然大家;即以雜著,此其劍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85琴劍飄零 [ qín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釋 琴是古時文人常攜帶的。舊指潦倒失意,流落他鄉。

出處 明 錢曄《贈周歧鳳》:「琴劍飄零西複東,舊遊清興幾時同?」

86琴心劍膽 [ qín xīn jiàn dǎn ]

解釋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處 元 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87劍樹刀山 [ jiàn shù dāo shān ]

解釋 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灌州羅漢和尚》:「曰:‘如何是法?’師曰:‘劍樹刀山。’」

88追風躡景 [ zhuī fēng niè jǐng ]

解釋 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 《抱樸子 內篇序》:「奮翅則能淩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89劍態簫心 [ jiàn tài xiāo xīn ]

解釋 見「劍氣簫心」。

出處 柳亞子《自題磨劍室詩詞後》:「劍態簫心不可羈,已教終古負初期。」

90劍頭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釋 劍頭:指劍環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出處 莊周《莊子 則陽》:「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91劍及履及 [ jiàn jí lǚ jí ]

解釋 見「劍及屨及」。

出處 《新華日報》1943.1.31:「社會上各界領袖,能以身作則,劍及履及的來做,則移風易俗,也絕不是挾泰山以超北海的難事。」

92解劍拜仇 [ jiě jiàn bài chóu ]

解釋 謂息爭釋怨。漢許荊兄子世嚐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隻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出處 漢許荊兄子世嚐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隻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93批鱗請劍 [ pī lín qǐng jiàn ]

解釋 漢成帝時,槐裏令朱雲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餘。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雲傳》。後以「批鱗請劍」謂敢於直言犯上請斬巨奸。

出處 漢成帝時,槐裏令朱雲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餘。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雲傳》。

94奔逸絕塵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釋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95帷燈匣劍 [ wéi dēng xiá jiàn ]

解釋 以帷罩燈,以匣藏劍。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96帷燈篋劍 [ wéi dēng qiè jiàn ]

解釋 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同「帷燈匣劍」。

出處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鍾,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真正令我難解。」

97鷹拿雁捉 [ yīng ná yàn zhuō ]

解釋 比喻緝捕時的快速凶猛。

出處 《平山冷燕》第五回:「聖旨一下,早有錦衣衛官已將竇國一、宋信鷹拿雁捉的拖了出來。」

98投袂而起 [ tóu mèi ér qǐ ]

解釋 投袂:揮動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動起來的神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

99摧鋒陷堅 [ cuī fēng xiàn jiān ]

解釋 摧:摧毀;鋒:鋒利;陷:攻陷;堅:堅銳。破敵深入。

出處 《新唐書 文苑傳下 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