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沒有偏見的成語

形容沒有偏見的成語


1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釋 以:用;拿;偏:片麵;一方麵;概:概括;全:全部;全麵。以片麵代替全麵。

出處 吳家國《普通邏輯》:「隻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隻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係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2好丹非素 [ hào dān fēi sù ]

解釋 愛好紅色,反對白色。比喻對事物有偏見。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雜體》詩序:「至於代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則忌辛,好丹則非素。」

3以白詆青 [ yǐ bái dǐ qīng ]

解釋 以白色詆毀青色。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

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寧藏拙而不為則可,若護其所短,而反譏人之所長,則不可。所謂以宮笑角,以白詆青者,謂之陋儒。」

4一隅之說 [ yī yú zhī shuō ]

解釋 片麵的說法;偏見。

出處 《後漢書·王充等傳論》:「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好申一隅之說。」李賢注:「一隅謂一方偏見也。」

5以宮笑角 [ yǐ gōng xiào jiǎo ]

解釋 宮、角,均為古代五音之一。拿宮調譏笑角調。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否定別人。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文武》:「今代之人,為武者則非文,為文者則嗤武,各執其所長而相是非,猶以宮笑角,非適才之情,得實之論也。」

6通脫不拘 [ tōng tuō bù jū ]

解釋 通脫:放達不拘小節;不拘:不受限製。形容放達而不受禮法和世俗偏見的束縛。

出處 葉聖陶《微波》:「你從前那麼通脫不拘,大家都稱讚。」

7爭天抗俗 [ zhēng tiān kàng sú ]

解釋 與大自然鬥爭,同落後的風俗習慣抗衡。

8化外之民 [ huà wài zhī mín ]

解釋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出處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9不拘小節 [ bù jū xiǎo jié ]

解釋 不拘:不拘泥;不限製;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於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10先入為主 [ xiān rù wéi zhǔ ]

解釋 指先聽進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11斷章取義 [ duàn zhāng qǔ yì ]

解釋 原指引用《詩經》中某一篇章的詩句;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並不是所引詩篇的原意。後泛指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隻根據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斷或部分;而不顧全文和原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12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13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釋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處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4一視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釋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出處 唐 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15一孔之見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釋 孔:小窟窿。從一個小窟窿裏麵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麵的見解。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16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出處 宋 圓悟禪師《碧岩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