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約束的成語

形容約束的成語


1不拘小節 [ bù jū xiǎo jié ]

解釋 不拘:不拘泥;不限製;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於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2放蕩不羈 [ fàng dàng bù jī ]

解釋 放蕩: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羈:約束。形容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3無拘無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釋 拘:限製;束:約束。沒有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4回:「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幹?」

4畫地為牢 [ huà dì wéi láo ]

解釋 牢:牢獄。在地上畫圈;囚人於內;作為牢獄。後喻指僅在一定的小範圍內活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5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釋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動的範圍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節。指謹慎老實;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規矩;不越軌外求;亦指安於現狀。

出處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八卷:「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6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釋 克己:克製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7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釋 奉:奉行;遵守;公:公務。奉行公事;遵守國家規定的法令製度;不違法徇私。形容行為端莊、規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8克己複禮 [ kè jǐ fù lǐ ]

解釋 克:克製。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複禮為仁。」

9磊瑰不羈 [ lěi guī bù jī ]

解釋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出處 宋 陳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從磊瑰不羈之士,接杯酒之歡,笑歌起舞,往往自以為一世之雄。」

10檻花籠鶴 [ jiàn huā lóng hè ]

解釋 柵欄中的花、籠中的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出處 清 龔自珍《好事近 行篋中有像一幅以詞為讚》:「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轉孤負。作了檻花籠鶴,怎笑狂如許!」

11克己慎行 [ kè jǐ shèn xíng ]

解釋 克己:克製自己;慎:謹慎。約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處 唐·韓愈《送齊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誌擇誼,坦乎其無憂於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確乎其無惑於上也。」

12按行自抑 [ àn xíng zì yì ]

解釋 按:克製。約束自己的行為。

出處 唐·柳宗元《夢賦》:「忽崩賽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13博文約禮 [ bó wén yuè lǐ ]

解釋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4度己以繩 [ duó jǐ yǐ shéng ]

解釋 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

出處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

15飛揚跋扈 [ fēi yáng bá hù ]

解釋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霸道。原指驕橫放肆;不受約束。現形容氣焰囂張;目中無人。

出處 《北史 齊紀上 高祖神武帝》:「景專製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誌。」

16循序漸進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釋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漸:逐漸。

出處 《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17目中無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釋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 《說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無人,待我去打這狗頭下來。」

18循規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釋 指遵守規矩;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變動。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處 宋 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19作繭自縛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釋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20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解釋 令:命令。行:執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發布就馬上行動;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暢而嚴明。

出處 《逸周書 文傳》:「令行禁止,王始也。」

21束手束腳 [ shù shǒu shù jiǎo ]

解釋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出處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按照法律辦事,不等於束手束腳。」

22固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釋 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出處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隻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23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釋 按:按照;部:類別;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後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出處 西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4嚴於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釋 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形容對自己要求嚴格。也作「嚴以律己」。

出處 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25約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解釋 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督遵守。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26寬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解釋 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27條條框框 [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

解釋 被認為是過了時的或被認為是與所謀求的發展相抵觸並起妨礙作用的理論、概念或實踐。

出處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

28一心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釋 一心:專心,全心全意。專心一意為公益著想。

29跋扈飛揚 [ bá hù fēi yáng ]

解釋 指驕橫放肆。

出處 宋 王安石《辭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30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釋 故:過時的;舊:故步。原來的步伐;老步子;封:限製;自封:把自己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指自己停滯在老路上。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進步或革新。

出處 清 梁啟超《愛國論》:「婦人纏足十載,解其縛而猶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見多怪。」

31削木為吏 [ xuē mù wéi lì ]

解釋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凶暴可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32放誕不拘 [ fàng dàn bù jū ]

解釋 見「放蕩不羈」。

出處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韓退處士,絳州人,放誕不拘,浪跡秦晉間,以詩自名。」

33瘠己肥人 [ jí jǐ féi rén ]

解釋 瘠:瘦,引申為約束;肥:胖,引申為寬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出處 《宋史·趙善俊傳》:「僚屬爭言用度將不足,善俊曰:‘吾將瘠己肥人。’」

34畫地為獄 [ huà dì wéi yù ]

解釋 比喻隻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出處 《漢書 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35放誕不羈 [ fàng dàn bù jī ]

解釋 見「放蕩不羈」。

出處 《太平廣記》卷二一○引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王濛》:「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庚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遠。」

36放浪無羈 [ fàng làng wú jī ]

解釋 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浪不羈」。

出處 宋 惠洪《遇如無象於石霜,如與睿廓然相好,故贈之》詩:「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無羈人。」

37放浪不羈 [ fàng làng bù jī ]

解釋 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出處 《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38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釋 謂嚴以律己,一心為公。

出處 《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39放浪江湖 [ fàng làng jiāng hú ]

解釋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無拘無束地生活。

出處 元·穀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40放浪不拘 [ fàng làng bù jū ]

解釋 見「放浪不羈」。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們來往,她滿意自己的權威,可是也羨慕她們的放浪不拘。」

41曠達不羈 [ kuàng dá bù jī ]

解釋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出處 《晉書·張翰傳》:「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42束身自好 [ shù shēn zì hào ]

解釋 束身:約束自己,不使放縱;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純潔。

出處 《後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節淳固。」

43格於成例 [ gé yú chéng lì ]

解釋 為傳統的慣例所限製。表示不能達到目的。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內中隻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於成例,向來沒個點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兒了。」

44奉公正己 [ fèng gōng zhèng jǐ ]

解釋 奉行公事嚴格地約束自己。

出處 《魏書 高道穆傳》:「機方直之心,久而彌厲,奉公正己,為時所稱。」

45不羈之才 [ bù jī zhī cái ]

解釋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出處 《漢書·司馬遷傳》:「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46知行合一 [ zhī xíng hé yī ]

解釋 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出處 明·王守仁《傳習錄》上卷:「隻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

47防意如城 [ fáng yì rú chéng ]

解釋 意:心思,指私欲。指嚴格遏止私心雜念,象守城防敵一樣。

出處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守口如瓶》:「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

48跅馳之士 [ tuò chí zhī shì ]

解釋 跅馳:放蕩。指行為放蕩不受約束的人。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馳之士,亦在禦之而已。」

49猢猻入布袋 [ hú sūn rù bù dài ]

解釋 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失去約束。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麼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