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認錯的成語

形容不認錯的成語


1釘嘴鐵舌 [ dīng zuǐ tiě shé ]

解釋 形容嘴硬,不認錯,不服輸。

出處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達。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

2卷土重來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釋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後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複勢力。

出處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3目中無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釋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 《說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無人,待我去打這狗頭下來。」

4張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釋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了事實或對象。

出處 明 田藝蘅《留青日劄 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5強詞奪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釋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6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麵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出處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7死心塌地 [ sǐ xīn tā dì ]

解釋 死心:不變心;塌地:指心裏塌實。原指心裏塌實;不再做別的打算。現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或心甘情願。

出處 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隻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8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9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釋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麵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出處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10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1東山再起 [ dōng shān zài qǐ ]

解釋 東晉時謝安退職後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後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出處 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禦》:「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12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13班門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解釋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麵前賣弄本領。

出處 宋 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14浪子回頭 [ làng zǐ huí tóu ]

解釋 浪子: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回頭:回心悔悟。不務正業者改邪歸正。

出處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

15沾沾自喜 [ zhān zhān zì xǐ ]

解釋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16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釋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行:行動;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17矢口否認 [ shǐ kǒu fǒu rèn ]

解釋 一口咬定;堅決不承認。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為著麵子上光彩,矢口否認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18文過飾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解釋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文、飾:掩飾;過、非:過失、錯誤。

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惑經》:「期則聖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19心照不宣 [ xīn zhào bù xuān ]

解釋 彼此心裏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照:明白;宣:宣揚;公開說明。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0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21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表示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22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23各執一詞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釋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一致。

出處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24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25眾說紛紜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說法多而雜。

出處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

26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27滿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解釋 一肚子的疑惑。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公子聽如此說,便不好問,隻是未免滿腹狐疑。」

28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釋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於政事無所可否。」

29不敢苟同 [ bù gǎn gǒu tóng ]

解釋 苟:苟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出處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苟同,紅花會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30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

解釋 比喻犯了錯誤或幹了壞事不承認;反咬對方一口。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一耙,倒問他!」

31引咎自責 [ yǐn jiù zì zé ]

解釋 咎:錯誤。主動承擔錯誤;並責備自己。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

32自以為然 [ zì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這樣。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度。

33自行其是 [ zì xíng qí shì ]

解釋 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出處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

34重整旗鼓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解釋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後;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幹。也作「重振旗鼓」。

出處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35模棱兩端 [ mó léng liǎng duān ]

解釋 見「模棱兩可」。

出處 《粵東紀事》:「祁宮保模棱兩端,怕事之極。」

36反咬一口 [ fǎn yǎo yī kǒu ]

解釋 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37肉袒負荊 [ ròu tǎn fù jīng ]

解釋 肉袒:光著身子;負荊:背負荊條。赤裸上身,背著荊條請罪,願受責罰。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38矢口抵賴 [ shǐ kǒu dǐ lài ]

解釋 一口咬定,死不承認。

出處 葉兆言《花煞》第一卷第一章:「裕順嚇了一跳,連忙矢口抵賴,咬定絕無此事。」

39高自標置 [ gāo zì biāo zhì ]

解釋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處 《晉書 劉惔傳》:「溫曰:‘第一複誰?’曰:‘故在我輩。’其高自標置如此。」

40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41勇於自責 [ yǒng yú zì zé ]

解釋 敢於承認錯誤並自我批評。

42負荊謝罪 [ fù jīng xiè zuì ]

解釋 見「負荊請罪」。

出處 金·馬鈺《滿庭芳·謝鹹陽王法師》詞:「追悔無由,不免放效廉頗。專專負荊謝罪,望吾師、痛撻則個。」

43鐵嘴鋼牙 [ tiě zuǐ gāng yá ]

解釋 比喻能言善辯。

出處 《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鐵嘴鋼牙。」

44麵縛銜璧 [ miàn fù xián bì ]

解釋 兩手反綁而麵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請罪。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麵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

45肉袒麵縛 [ ròu tǎn miàn fù ]

解釋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麵縛:兩手反綁麵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麵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46銅頭鐵額 [ tóng tóu tiě é ]

解釋 銅鑄的頭,鐵打的額。形容人勇猛強悍。

出處 《海內十洲記 聚窟洲》:「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

47自我批評 [ zì wǒ pī píng ]

解釋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出處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48不置褒貶 [ bù zhì bāo biǎn ]

解釋 置:安放,這裏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讚,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2回:「操嚐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於門上一‘活’字而去。」

49物各有主 [ wù gè yǒu zhǔ ]

解釋 主;主人。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出處 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50以白詆青 [ yǐ bái dǐ qīng ]

解釋 以白色詆毀青色。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

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寧藏拙而不為則可,若護其所短,而反譏人之所長,則不可。所謂以宮笑角,以白詆青者,謂之陋儒。」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