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力氣小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力氣小的成語


1無能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釋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2杯水車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釋 杯水:一杯水;車薪:一車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3愛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釋 愛:一說通「爰」;隱蔽貌;指隱而不見;另說解為同情憐惜。①原意指德之舉無形;隱而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幫助他。②雖很同情;願意幫助;但限於力量或條件而無法辦到。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

4力不勝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釋 勝任:擔當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夠;難以擔當任務。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

5心餘力絀 [ xīn yú lì chù ]

解釋 心裏很想幹;但力量夠不上。

出處 宋 朱熹《金紫光祿大夫黃公墓誌銘》:「鄰家有李永者,尚氣節,雅敬慕公,察公養親之意有餘而力不足,請助公以經紀,公亦信之不疑,竭貲付之一不問。」

6縛雞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釋 縛:捆、綁。捆綁一隻雞的力量。形容體力很弱。

出處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平日隻會讀書寫字,刺繡描花,手無縛雞之力。」

7力所不及 [ lì suǒ bù jí ]

解釋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處 宋 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8粥少僧多 [ zhōu shǎo sēng duō ]

解釋 比喻東西少而人多,不夠分配。

出處 鄒韜奮《學校與商場》:「小學教員比較是刻苦耐勞一點,可是各地因為粥少僧多,常常為爭奪飯碗而鬧得烏煙瘴氣。」

9力有未逮 [ lì yǒu wèi dǎi ]

解釋 能力做不到。

10手無縛雞之力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

解釋 連捆綁雞的力氣都沒有。形容身體弱、力氣小。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隻淮陰市上兩個少年要他在胯下鑽過去,他就鑽過去了。」

11人多勢眾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釋 人多勢力大。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給秦鍾磕了頭,寶玉方才不吵鬧了。」

12力不從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釋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裏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13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14不遺餘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釋 遺:保留;餘力:剩餘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

15初出茅廬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釋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後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16力爭上遊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釋 上遊: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於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

出處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遊,性靈乃其要。」

17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18有氣無力 [ yǒu qì wú lì ]

解釋 氣:氣息;聲音;力:力氣;精神。形容氣力衰弱;精神疲憊;有時形容做事沒有勁頭。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正不知艙中,另有個替吃飯的,還餓得有氣無力哩。」

19鞭長莫及 [ biān cháng mò jí ]

解釋 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原意是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為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後比喻力量達不到。

出處 清 昭槤《嘯亭續錄 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20一盤散沙 [ yī pán sǎn shā ]

解釋 一盤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

出處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21烏煙瘴氣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釋 烏:黑。瘴氣:南方的林中的濕熱空氣。原指環境汙染。多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風氣不正或社會黑暗。

出處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裏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22人困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釋 人也累了;馬也困乏。也指人們非常疲倦。

出處 元 黃元吉《流星馬》:「俺兩口兒三日不曾吃飲食,人困馬乏。」

23以卵擊石 [ yǐ luǎn jī shí ]

解釋 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24孤掌難鳴 [ gū zhǎng nán míng ]

解釋 孤:單獨;鳴:叫。比喻發出聲音。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25盡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釋 竭:用盡;盡:全部用出。費盡心思;用出全部力氣。形容做事十分認真負責。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26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釋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27量力而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 ]

解釋 量:估量;估計;行:做;幹。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28滄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釋 滄海:大海;粟:穀子。大海中的一粒穀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9獨木難支 [ dú mù nán zhī ]

解釋 一根木頭難以支撐起將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單薄的力量無法維持全局。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30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釋 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31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釋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進去。

出處 清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32力挽狂瀾 [ lì wǎn kuáng lán ]

解釋 力:竭力;挽:挽回;狂瀾: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轉險惡危急的局勢。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33聲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釋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出處 《晚清文學鈔 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34孤軍奮戰 [ gū jūn fèn zhàn ]

解釋 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一支軍隊單獨英勇作戰。也比喻在沒有外力的援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鬥爭。也作「孤軍作戰」「孤軍獨戰」。

出處 《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35年富力強 [ nián fù lì qiáng ]

解釋 年:年歲;富:多;年富:未來的年歲多;指年輕;力:精力。年紀輕;精力旺盛。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36年輕力壯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

解釋 壯:健壯。年紀輕;身體好;力氣大。

出處 駱賓基《千人塔下的聲音》:「我立即走過去,因為我年輕力壯。」

37據理力爭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釋 據:依據;按照。依據正確的道理;盡力爭取。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欣焉。」

38疲憊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解釋 疲憊:極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臥不得,隻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39身強力壯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解釋 身體強健;精力旺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隻是打熬筋骨。」

40同心協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於鹹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41盡力而為 [ jìn lì ér wéi ]

解釋 盡:全部用出;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42拔山舉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解釋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43螳臂當車 [ táng bì dāng chē ]

解釋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44齊心協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出處 《周書 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45力所能及 [ lì suǒ néng jí ]

解釋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出處 唐 裴鉶《傳奇 韋自東》:「殿於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46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解釋 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交:齊;瘁:過度的勞累。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47精力充沛 [ jīng lì chōng pèi ]

解釋 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他精力充沛,兩眼閃光。」

48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釋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淨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出處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49不勝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釋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50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51力排眾議 [ lì pái zhòng yì ]

解釋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

出處 宋 蘇轍《上皇帝書》:「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眾議,使臣得不遂棄於世。」

52回天之力 [ huí tiān zhī lì ]

解釋 回天: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出處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

53心術不正 [ xīn shù bù zhèng ]

解釋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宮曰:‘汝心術不正,我故棄汝!’」

54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釋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55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解釋 拔:拔起來。扛:兩手舉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56竭盡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釋 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57精疲力盡 [ jīng pí lì jìn ]

解釋 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58蚍蜉撼樹 [ pí fú hàn shù ]

解釋 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動。螞蟻搖動樹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圖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動搖破壞強大的事物。

出處 唐 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59鞭長不及 [ biān cháng bù jí ]

解釋 鞭:馬鞭子;及:夠得上。馬鞭子雖長,也打不到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處 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楚國和秦國的仇恨最深,秦國的勢力也有點鞭長不及,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定從那兒開頭。」

60齊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釋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61力透紙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釋 力:筆力。透:穿過。形容書法遒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的背麵。也比喻文學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畫人物極有功力。

出處 唐 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62分身無術 [ fēn shēn wú shù ]

解釋 分身:分出精力照顧其他方麵。沒有一身同時兼顧幾個方麵的法術。

出處 陸天明《省委書記》:「黃群在另一間屋裏陪小揚在燈下做功課,同時又惦記著那邊的馬揚,分身無術,心神不定。」

63力大無比 [ lì dà wú bǐ ]

解釋 形容力量巨大。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17回:「這兄弟兩個各使一根鐵棍,力大無比。」

64勢窮力竭 [ shì qióng lì jié ]

解釋 大勢已去,力量用盡。指慘敗後的困難處境。

出處 金·王若虛《複之純交說》:「凶乘禍鳩,勢窮力竭,而投諸囚,以伏於幽。」

65回天乏術 [ huí tiān fá shù ]

解釋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乏術:缺少方法。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責,回天乏術,請查照前電,任命蕭耀南為湖北督軍,或可挽回危局。」

66大廈將傾 [ dà shà jiāng qīng ]

解釋 高大的房屋即將倒塌。比喻即將崩潰的形勢。

出處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論俠》:「我一身去國常回顧,若使齊事了便歸鄉土,隻怕有大廈將傾,一木怎扶!」

67身單力薄 [ shēn dān lì báo ]

解釋 人少力量不大。

出處 柯雲路《衰與榮》:「噯,年輕人,你們怎幺瞎擠?夏平站在後麵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68力不能支 [ lì bù néng zhī ]

解釋 力量不能支撐。表示事到危難時候;想要挽救、解決;但力量不夠。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

69吹灰之力 [ chuī huī zhī lì ]

解釋 比喻極輕微的力量。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台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70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釋 少:年少。更:經曆。指年紀輕;閱曆不多。形容缺乏經驗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處 《晉書 周顗傳》:「君少年未更事。」

71通力合作 [ tōng lì hé zuò ]

解釋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聯合。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盍徹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72量小力微 [ liàng xiǎo lì wēi ]

解釋 數量很少,力量微薄。

出處 魯迅《華蓋集·通訊》:「現在的各種小周刊,雖然量小力微,卻是小集團或單身的短兵戰,在黑暗中,時見匕首的閃光。」

73力敵千鈞 [ lì dí qiān jūn ]

解釋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出處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

74同心戮力 [ tóng xīn lù lì ]

解釋 指齊心合力。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靈帝紀》:「太後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

75孔武有力 [ kǒng wǔ yǒu lì ]

解釋 形容人很有力氣。

出處 《詩經 鄭風 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76心長力短 [ xīn cháng lì duǎn ]

解釋 心裏很想做,但力量夠不上。

出處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來招呼我們,實在我們心長力短,對不起極了!」

77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解釋 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一致。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78點金乏術 [ diǎn jīn fá shù ]

解釋 術:法術,方法。沒有點鐵成金的法術。比喻沒有最好的方法籌集錢財,解決貧困。

出處 明·徐光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隻今遼左用餉不貲,司農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實是點金無術。」

79身體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釋 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泛論訓》:「聖人以身體之。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 力行近乎仁。」

80舉鼎絕臏 [ jǔ dǐng jué bìn ]

解釋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81力盡筋疲 [ lì jìn jīn pí ]

解釋 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82工力悉敵 [ gōng lì xī dí ]

解釋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藝術方麵的造詣不分高低。

出處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83綆短汲深 [ gěng duǎn jí shēn ]

解釋 綆:汲水用的繩子;汲:從井裏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裏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84不經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釋 經:經曆;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85於事無補 [ yú shì wú bǔ ]

解釋 對事情毫無補益。

出處 丁玲《風雨中憶蕭紅》:「但徒勞的熱情雖然常常於事無補,然在個人仍可得到一種心安。」

86力竭聲嘶 [ lì jié shēng sī ]

解釋 嗓子喊啞了,力氣用盡了。形容拚命地叫喊。

出處 清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 結論》:「度未有不索然氣沮,力竭聲嘶,一蹶再蹶,而吾喪我者。」

87少不經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解釋 少:年輕;更:經曆。年紀輕,沒有經曆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 劉豐《後生可愛》:「所以在實際中,毛頭小夥子幹出一番大事業出來的也畢竟不少,‘少不經事’的話不盡全對。」

88熬心費力 [ áo xīn fèi lì ]

解釋 耗費心神和氣力。

出處 馬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熬心費力辦農業社,結果給組織上留下這麼個印象。」

89神術妙計 [ shén shù miào jì ]

解釋 神妙莫測的計謀。

出處 明·無名氏《陰山破虜》第一折:「今索請李靖軍師,至邊關用神術妙計可除番虜也。」

90綿力薄材 [ mián lì bó cái ]

解釋 力量小,沒有什麼才能。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助傳》:「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91費力勞心 [ fèi lì láo xīn ]

解釋 耗費氣力和心思。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吾為汝禦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92協力同心 [ xié lì tóng xīn ]

解釋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嚐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93度德量力 [ duó dé liàng lì ]

解釋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出處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94心術不端 [ xīn shù bù duān ]

解釋 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好笑那莫稽隻想著今日富貴,卻忘了貧賤的時節,把老婆資助成名一段功勞化為春水,這是他心術不端處。」

95束手無術 [ shù shǒu wú shù ]

解釋 同「束手無策」。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喬道清束手無術,不能解救。」

96點金無術 [ diǎn jīn wú shù ]

解釋 見「點金乏術」。

出處 明·徐光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隻今遼左用餉不貲,司農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實是點金無術。」

97筋疲力竭 [ jīn pí lì jié ]

解釋 筋:筋骨;疲:疲勞。形容非常疲乏。

出處 唐 元稹《有酒》詩:「精衛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焦甲裂身已幹。」

98躬體力行 [ gōng tǐ lì xíng ]

解釋 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 林語堂《讀書救國謬論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體力行其樂天主義,也隻好送入瘋人院妥當。」

99仁心仁術 [ rén xīn rén shù ]

解釋 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出處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