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責備別人的成語

形容責備別人的成語


1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釋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求全責備 [ qiú quán zé bèi ]

解釋 責:要求。備:完備;齊全。對人或事要求過分嚴格;必須十全十美;完美無缺才行。

出處 宋 劉克莊《後村全集》:「竊謂天下不能皆絕類離倫之材,君子未嚐持求全責備之論。」

3不為已甚 [ bù wéi yǐ shèn ]

解釋 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人的譴責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猶太也。楊氏曰:‘言聖人所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4反躬自責 [ fǎn gōng zì zé ]

解釋 回過頭來責備自己。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二》:「假如當局者稍有良心,應如何反躬自責,激發一點天良?」

5莫為已甚 [ mò wéi yǐ shèn ]

解釋 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適可而止。

6作繭自縛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釋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7任勞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釋 任:擔當、承擔。做事既能承受勞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處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愧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8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釋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9自作自受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釋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一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淩三寶,自作自受。」

10適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釋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11作法自斃 [ zuò fǎ zì bì ]

解釋 斃: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卻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歎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12自討苦吃 [ zì tǎo kǔ chī ]

解釋 討: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蕭軍》:「其實《文學》和我並無關係,不過因為有些人要它滅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實這是自討苦吃。」

13反躬自問 [ fǎn gōng zì wèn ]

解釋 反:反轉;躬:身體;自身。反回身來問問自己。指作自我檢查。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14捫心自問 [ mén xīn zì wèn ]

解釋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處 唐 白居易《和夢遊春詩》:「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15未可厚非 [ wèi kě hòu fēi ]

解釋 不可過分指責。指雖有缺點但仍可原諒。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複以英為長沙連率。」

16好離好散 [ hǎo lí hǎo sàn ]

解釋 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分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嫌我們就打發了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

17內疚神明 [ nèi jiù shén míng ]

解釋 內疚:內心感到慚愧不安;神明:神祗。指做錯了事,內心感到不安。

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30回:「許衡滅宋,死後猶不欲請諡立碑,蓋內疚神明,無不慚德。」

18反求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解釋 諸;之於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19成事不說 [ chéng shì bù shuō ]

解釋 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後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出處 《論語 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複說也。'

20不知者不罪 [ bù zhī zhě bù zuì ]

解釋 罪:責備,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六十三回:「起鳳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