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徘徊不定的成語

形容徘徊不定的成語


1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2遊移不定 [ yóu yí bù dìng ]

解釋 遊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漢 劉熙《釋名 釋車》:「遊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遊移前卻,無定處也。」

3彷徨四顧 [ páng huáng sì gù ]

解釋 彷徨:徘徊,遊移不定。遊移不定,四處觀望。形容猶豫不決的神情。

出處 宋·陳亮《酌古論四·崔浩》:「數日之間,眾未及聚,謀未及生,彷徨四顧,而莫知所以為禦。」

4徘徊歧路 [ pái huí qí lù ]

解釋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出處 唐 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若或眷戀窮城,徘徊歧路。」

5亡羊之歎 [ wáng yáng zhī tàn ]

解釋 亡:丟失。歎:歎息。為丟失了羊而歎息。比喻探索學問,徘徊歧路,結果一無所得,空留遺憾。亦作「亡羊歧路」。

6低回不已 [ dī huí bù yǐ ]

解釋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7雷厲風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釋 厲:猛烈;行:奔跑;引申為迅速。像打雷那樣猛烈;像刮風那樣迅速。比喻對法令的執行嚴厲迅速。也用來形容工作極度緊張;辦事果斷;行動迅速。

出處 宋 曾鞏《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戒,則雷厲風行。」

8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9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10當機立斷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釋 麵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麵臨;斷:決斷。

出處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幹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11斬釘截鐵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釋 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做事;說話堅決果斷。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12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3裹足不前 [ guǒ zú bù qián ]

解釋 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

出處 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14心猿意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釋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製不住。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15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16躊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釋 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定;不敢前進。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孝武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17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18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19一無所得 [ yī wú suǒ dé ]

解釋 什麼東西也沒有得到。

出處 漢 焦贛《易林》:「步走逐鹿,空無所得。」

20徘徊不定 [ pái huái bù dìng ]

解釋 在難於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

出處 李雲德《沸騰的群山》:「嚴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無主意地轉遊,何去何從徘徊不定。」

21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22趑趄不前 [ zī jū bù qián ]

解釋 遲疑畏縮;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樣子。)。

出處 《梁書 武帝紀》:「距義陽百餘裏,眾以魏軍盛,趑趄莫敢前。」

23躊躇未決 [ chóu chú wèi jué ]

解釋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禮物都已完備,明後日便用起身。隻是一件事,在此躊躇未決。」

24觀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釋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出處 《史記·信陵君列傳》:「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25兩意三心 [ liǎng yì sān xīn ]

解釋 心裏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猶豫不決或意見不堅定。

出處 許地山《無法投遞之郵件》:「似怕人知道我們曾相識,兩意三心,把舊時的好話都撇在一邊。」

26前瞻後顧 [ qián zhān hòu gù ]

解釋 同「瞻前顧後」。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出處 清·梁章钜《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後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27依違兩可 [ yī wéi liǎng kě ]

解釋 依:讚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出處 《明史 方從哲傳》:「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

28躊躇不決 [ chóu chú bù jué ]

解釋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29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釋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30進退首鼠 [ jìn tuì shǒu shǔ ]

解釋 進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出處 宋·陳亮《與應仲實書》:「又思此別相見定何時,進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於仲實者而寓之書。」

31遲疑觀望 [ chí yí guān wàng ]

解釋 謂猶豫等待,不作決定。

出處 清·李漁《比目魚·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該速速抽身,為什麼還要遲疑觀望?」

32踟躕不前 [ chí chú bù qián ]

解釋 遲疑不決,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陌上桑古辭》:「使君從南業,五馬立踟躕。

33三翻四複 [ sān fān sì fù ]

解釋 變化無常或反複多次。

34歧路徘徊 [ qí lù pái huái ]

解釋 歧路:岔路;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

出處 南朝 齊 謝眺《觀朝雨》:「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35虛庭一步 [ xū tíng yī bù ]

解釋 庭:庭院;一步:來回走動。在空曠的庭院中徘徊。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你看月色過牆,照的槐影迷離,不免虛庭一步。」

36徙倚仿徉 [ xǐ yǐ páng yáng ]

解釋 徙倚:徘徊;仿徉:通「彷徉」,遊蕩無定。徘徊、遊蕩不定。

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哀時命》:「然隱敏而不達兮,獨徒倚以仿徉。」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